那天正在上班,手机响了,是老家村支书的电话。他说:"小芳啊,你三叔的闺女下周结婚,记得回来随份子钱。"
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一阵发愁。这已经是今年第五次接到类似的电话了,村里这阵子红白喜事特别多,我的工资卡都快被掏空了。
挂了电话,我立刻给母亲打过去,语气忍不住带着抱怨:"妈,又有人结婚,我都不认识三叔家闺女,为啥非得随礼啊?"
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平静却坚定:"必须随!咱家的规矩,老家的红白喜事,一个都不能少。"
我顿时火冒三丈,忍不住提高了声音:"我在城里打拼多不容易啊!房贷车贷压得我喘不过气,凭啥要把钱撒到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身上?"
母亲沉默了几秒,只说了句:"你回来再说吧。"然后就挂了电话。
我望着黑掉的手机屏幕,心里又委屈又生气。十年前我离开农村来到城里,好不容易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扎下了根,可老家那些没完没了的人情往来,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总是把我往回拉。
我不知道,这一次回老家,会让我彻底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
周末,我开了三个小时的车回到老家。刚进院子,就看见母亲在院子里忙活着,头上的白发比上次见面又多了些。她看见我,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却又迅速收起来,假装还在为我的态度生气。
"回来啦?饭做好了,洗手吃饭吧。"母亲的语气依然平淡,仿佛我们之间没有发生过争执。
饭桌上,我终于忍不住问出了心里的疑惑:"妈,咱家条件也不富裕,为啥每次村里有事,您都非让我回来随礼呢?"
母亲放下筷子,眼睛望向窗外,那里是一片望不到头的田野。秋收的季节,金黄的稻谷在风中摇曳,散发着丰收的气息。
"你还记得你爸生病那年吗?"母亲突然问道。
我一愣,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父亲突发脑溢血,医药费花了家里所有积蓄,还借了一大笔钱。那段日子,是我记忆中最黑暗的时光。
"当时,是全村的人帮咱家度过难关的。"母亲缓缓说道,声音里带着回忆的味道,"你三叔家出了五百,虽然他家也不富裕;村口李家送来了自家种的蔬菜;张婶子天天来帮我照顾你爸..."
听着母亲的讲述,那些尘封的记忆被一一唤醒。我想起了那个夏天,邻居们轮流来我家帮忙,有人带来食物,有人送来钱,有人帮忙照顾父亲。那时我还小,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些帮助的意义。
"在农村,人情就是最宝贵的财富。"母亲的眼睛有些湿润,"你爸病好后,我就暗暗发誓,村里任何人家有事,咱家都要去帮忙,这不仅是还情,更是种下新的情分。"
母亲站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红色本子,递给我:"你看看这个。"
我翻开本子,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笔人情往来:谁家结婚随了多少,谁家有丧事帮了什么忙,详细得令人吃惊。翻到最后几页,我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女儿考上大学,村里共贺礼8600元","女儿买房,亲友共资助12000元"...
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我这才明白,原来我一直以为靠自己的努力在城市站稳脚跟,背后却有这么多看不见的支持和帮助。
"人情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比金子还贵重。"母亲轻声说,"你三叔的闺女结婚,就算你不认识她,可你出生那年,是三叔半夜开拖拉机把我送到医院的。这些年,他家有困难时,咱家也帮过他们。"
母亲起身去厨房,端出一盘刚炒好的花生米,那是我从小爱吃的零嘴。她继续说道:"城里人靠钱过日子,咱农村人靠的是人情。今天你帮别人,明天别人帮你,日子才能过得下去。"
屋外,秋风卷着落叶掠过院子,发出沙沙的声响。院墙外,邻居家的鸡在咯咯叫着,村庄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熟悉又亲切。
"记得去年你车祸住院那次吗?"母亲突然问道。
我点点头。那次我在城里出了车祸,独自一人躺在医院,是老家的亲友们轮流来照顾我,给我送饭送汤,一守就是半个月。当时我只觉得感动,却没想过这背后的联系。
"那是因为这些年你虽然在城里,但从没断了和老家的联系。"母亲拍拍我的手,"人不能忘本啊。"
第二天,我随母亲去了三叔家。院子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三叔看见我们,眼睛一亮,急忙迎上来:"妹子,小芳也回来了!快进屋坐。"
我偷偷打量着三叔,他比记忆中老了许多,脸上的皱纹像田间的沟壑。想到是他在我出生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冒着风雪送母亲去医院,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新娘子是个漂亮的姑娘,见了我礼貌地叫"表姐"。虽然我们之前从未见面,但她的笑容让我感到亲切。我把准备好的红包递给她,她连声道谢,眼里满是真诚。
午饭时,我意外地发现,餐桌上坐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亲朋好友,有些甚至比我还远。大家推杯换盏,谈笑风生,仿佛所有的距离都在这一刻消失了。我这才明白,原来人情网络的强大,不仅在于困难时的互相帮助,更在于欢乐时的共同分享。
回家路上,我告诉母亲:"妈,我懂您的用意了。"
母亲微笑着拍拍我的手:"人活一辈子,钱财是身外物,只有情谊才能代代相传。你在城里打拼,我知道不容易,但别忘了,你的根在这里,在这片土地上,在这些知根知底的乡亲们中间。"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母亲多年来的坚持。她不是要我浪费钱,而是教我维系一张看不见的人情网,这张网会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成为最坚实的依靠。
回城前,我翻开母亲的红账本,在最后一页郑重地写下:"三叔女儿结婚,随礼1000元。"母亲看着我的动作,眼里满是欣慰。
如今,每当老家有红白喜事,我不再抱怨,而是尽可能地赶回去。因为我知道,那不仅是一份礼金,更是一份情谊,一份根源,一份在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中,永远不会改变的温暖依靠。
母亲的良苦用心,不过是希望我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来时的路,不会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我、将来也会继续支持我的人们。这才是真正的财富,比金钱珍贵得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