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我参军入伍,到了那个后来我工作和生活了13年的部队。我们这批73年底入伍的新兵,按部队惯例,都叫74年兵。新兵训练三个月后,我们下了连队,我被分到六连二排五班。一个班十个人。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五十年过去了。但在五班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吃的第一回部队发的月饼,那情景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忘不了。
1974年中秋节快到了。我们连长(姓潘,61年的老兵)、指导员(姓孙,63年的老兵)和副连长(姓龚,66年的老兵)凑在一起商量,中秋节给大家发月饼,每人发几个合适。虽然发月饼,但那时候中秋节不放假,该训练训练,该干活干活。
![]()
中秋节前一天中午,刚吃完午饭,我们司务长(姓杨,68年兵,人很认真,连队伙食安排得挺好,是少有的能把司务长这活儿干明白的人)就套上牛车,带上连队的“上士”(就是给养员,负责在司务长带领下采购食物蔬菜),两人一起去7公里外的镇上供销社买月饼了。
这一去就是一下午。快到吃晚饭的时候,我才看见司务长和“上士”坐着牛车回来了。车上装了十几箱苏式月饼(苏式月饼皮是酥的,馅和皮都挺讲究)。大家看见了,都上去帮忙,把月饼搬到炊事班旁边的仓库里存着,等第二天发。
搬月饼去仓库的路上,我挨着司务长(他是我老乡,平时对我挺好),笑嘻嘻地问他:“司务长,这月饼啥时候发啊?一人发几个?”司务长听了,笑着说:“就你小子嘴馋!”旁边的人都乐了。他顿了顿,接着说:“听副连长说(副连长管伙食),应该是明天早上发,每人发3个。”旁边一个老兵接话:“发3个好啊!我记得去年才发2个。”
说起月饼,我就想起小时候在家过中秋吃的月饼。小孩每人能吃两块,大人基本舍不得吃。老家月饼大,一个一斤,切成四块,每块二两半。面里和上鸡蛋、油、糖,包上五仁、豆沙、枣泥这些馅,烤熟了香味能飘老远。
大家一边聊着月饼什么馅好吃,一边走到了仓库门口。司务长开了门,我们把月饼搬进去放好。出来等司务长锁好门,就散了。
那天晚上我站岗,岗哨位置离炊事班仓库很近(就挨着)。这仓库的门锁上后,轻轻一推,还能推开一条大概10厘米宽的缝。这给我晚上“多吃”几个月饼埋下了伏笔。
![]()
带我上岗的是个姓窦的老兵(70年兵)。他把我带到岗上,自己就去巡逻了。等他走远了,我看着那仓库门缝,心里就琢磨起里面的月饼,什么馅?好不好吃?
大概过了半个钟头,窦老兵回来了,手里拿着一根长竹竿,竹竿头上用铁丝绑着个小叉子。看我一脸不明白,他笑了笑,让我注意看着点周围,有动静就咳嗽一声。说完,他轻轻推开仓库门,露出那条缝,把竹竿伸进去,没几分钟就钩出来十个月饼。他分给我五个,让我下岗前吃完,还嘱咐这事对谁都不能说。
你想,我一个刚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特别听老兵的话,就把这事闷在了心里。这一闷,就是四十九年。现在说起来,还挺感慨的。不过当时吃得急,加上紧张,也没尝出啥味儿,囫囵吞枣就下肚了。真正尝到月饼的味道,还是第二天早上发的那三个。
第二天早上出完早操,我们排着队,唱着歌,走到食堂门口。连长喊了声“立定”,大家齐刷刷站好。然后一列一列按顺序进食堂(我站在第二列第五个)。进去一看,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堆用黄纸包着的月饼。坐下后,每人分了三个。
![]()
看着月饼,我心里想,这回可得好好尝尝了。但因为是新兵,看桌上的老兵们都开吃了,我才拿起一个,拆开黄纸,慢慢吃起来。那松软香甜的味道,好像现在还在嘴边。
到今天,五十年了。广式的、苏式的月饼,我见过、吃过不少,可再也找不回当年在连队吃月饼时的那种满足和难忘的感觉了。我想,让我忘不了的,可能不是月饼本身,而是那段连队生活,是朝夕相处的战友们,是那份深厚的情谊。当兵的日子,真叫人难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