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高校实践服务乡村儿童,2025年7月14日至8月10日,成都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聊城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联合团队精机善器,助“残”扶童志愿团参与大学生知行计划2025年Movers4Climate绿色乡村青年行动,与成都理工大学“山海研绿,科育润童”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山东省日照市与四川省达州市,开展了一系列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支教与科普活动。
绘梦蔚蓝:海洋生态画卷制作
作为国家重点深水枢纽港,日照港坐拥世界级深水航道。依托港口特色,我们引导东港区儿童聚焦家园瑰宝——海洋渔业与日照绿茶,开展了九米长卷创作活动。
长卷中两部分“茶渔共生”主题农民画十分精彩。孩子们以大胆创意和明快色彩,童趣诠释了“科技赋能海洋生态治理”的理念,并在非遗农民画的创作中,深化了对“茶渔共生”这一可持续生态模式的理解。
作品展示时,孩子们脸上写满自豪。小型分享会上,他们踊跃交流活动心得,表达了对海洋生态保护及“茶渔共生”和谐发展理念更深刻的认识。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艺术创造力,更在幼小心灵播下了守护蓝色家园、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种子。
海洋生态科普:机器人守护蔚蓝
活动以机器人编程与小车实操为核心,向孩子们生动展示科技助力海洋保护,启蒙儿童对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守护意识。团队讲解并演示编程原理后,孩子们分组编写程序,驱动小车模拟清理“海洋垃圾”。他们热情协作,思考优化方案。
在模拟海洋环境中,孩子们遥控编程小车成功“清理”垃圾,亲身体验技术应用,脸上洋溢自豪。这不仅激发了编程乐趣,更让他们直观理解了机器人技术对海洋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活动点燃孩子们对科技与环保的热情,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从小培养守护蓝色星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生物探索:探秘万千水下生物
授课环节,我们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孩子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世界,孩子们的好奇心也随着动物的游动而活跃起来。随后,在互动环节,我们设计了一个“水下世界知识问答”活动。孩子们踊跃举手,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如“海豚是怎么呼吸的?”“深海里有没有光?”我们耐心解答这些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水下世界的独特之处。为了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体验感,我们还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水下实验,如模拟水下压力变化、观察水下生物的运动方式等。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水下世界的奥秘。
接着,我们组织了一场小型的海洋生态知识竞赛。孩子们分成小组,通过抢答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竞赛过程中,孩子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最后,我们为表现优秀的小组颁发了小奖品,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成就感。
守护蔚蓝:探寻物种消失之谜,共筑可持续未来
这次课程聚焦“海洋生态物种消失的原因”,希望启蒙儿童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的守护意识。通过多媒体展示与案例,团队向小朋友展示了物种消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污染、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同时说明不同因素之间对系统可持续性的关键作用。
互动环节,孩子们积极讨论污染根源与对应的保护方案,展现出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思考,并通过手工制作海洋生物模型进一步巩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知。
这次课程不仅深化了孩子们对海洋生态危机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将知识转化为保护行动的热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