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最爱中国的美国总统,一生访华20多次,老布什:世界的未来在北京

0
分享至

前言

1974年,所有人都觉得被派往中国是政治流放,这位美国政治家却说"我看到了世界的未来"。那时的中国还挺穷,美国正是巅峰时期

几十年后,他那句"世界的未来在北京"被证明有着惊人的预见性,他也因为22次访华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传奇人物。

是什么让他如此痴迷中国?又是什么给了他这种远见?


作者-水

22次访华,比回老家还勤的美国总统

说起美国总统访华,大多数人一届任期能来个一两次就算不错了。

可有这么一位,访华22次,这个数字听起来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他就是老布什,全名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一个在美国政坛被称为"最亲华总统"的传奇人物。这个称号可不是随便叫的。



22次,这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

要知道,克林顿8年总统生涯访华2次

奥巴马同样8年,也就3次。连号称"中国通"的基辛格,职业生涯访华也不过十几次。


而老布什这22次,其中4次是以总统身份,剩下18次都是私人访问。换句话说,卸任后他还去了18次。

这简直比有些人回老家还勤快。

更让人意外的是,每次来中国,老布什都不是走马观花式的礼节性访问


他会专门去吃北京烤鸭,会骑着飞鸽自行车在胡同里转悠,甚至会参加一些普通的文化活动。

2008年北京奥运会,老布什带着全家人来观赛,当时他已经84岁高龄,腿脚都不太方便了。

有记者问他为什么还要来,老布什说:"这让我有种回家的感觉。"


一个美国前总统,说在中国有回家的感觉,这句话的分量可想而知。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让这位美国政治家对中国如此"上心"呢?

骑着飞鸽自行车的美国政治家

故事得从1974年说起。


那一年,水门事件搞得尼克松灰头土脸,最终辞职下台。

新上任的福特总统要清理"尼克松余党",老布什这个尼克松的红人自然在清理名单上。

福特给了老布什两个选择:要么去英国或法国当大使,要么去中国当联络处主任。


在当时人看来,前者是肥差,后者是流放

中美还没正式建交,中国也不够发达,去那里工作前途未卜。

可老布什偏偏选择了中国,而且态度还特别坚决。

老布什称:"我看到了世界的未来。"



这话在当时听起来就像是在说梦话。

1974年的中国,刚刚经历了文革的冲击,经济发展水平跟美国差了不知道几个档次。

可老布什就是有这种直觉,或者说是政治嗅觉


他带着妻子芭芭拉来到北京,开始了一段独特的外交生涯。

刚到北京,老布什就展现出了跟其他外交官不一样的工作方式。


别的外交官喜欢窝在使馆里,他却骑着自行车到处溜达。

那辆飞鸽牌自行车,后来成了他的标志性装备。


老布什会骑着车子去菜市场,去胡同里串门,跟普通北京人聊天。

他还特别爱吃北京烤鸭,甚至有餐厅专门为他设计了"布什菜单"。

更有意思的是,老布什还学中文,虽然学得不算太好,但基本的日常交流没问题。


这种接地气的工作方式,让他对中国有了深入骨髓的理解。

13个月的北京生活,彻底改变了老布什对中国的认知。

他意识到,这个国家有着巨大的潜力,也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个人的选择,改变两国几十年

老布什的这种对华态度,在美国政坛算是独一份。

别的美国政治家对中国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文件报告的层面。

老布什不一样,他是真正在中国生活过,跟普通中国人打过交道的。

这种第一手经验,给了他完全不同的判断基础。


1989年,老布什当选美国总统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访华计划

按照美国的外交惯例,新总统首次出访应该优先考虑北约盟友

可老布什偏偏把中国放在了首位,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更关键的是,老布什的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他任期内,中美关系虽然也有波折,但总体保持了建设性的发展势头。

老布什经常说,中美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美国政坛并不多见。

对比一下其他美国总统,就能看出老布什的独特之处。


里根对华政策摇摆不定,克林顿把中美关系政治化,小布什虽然也重视中国,但方式完全不同。

只有老布什,始终坚持把中国当作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

这种态度的形成,跟他早年在北京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那13个月的北京时光,让他看到了中国人的勤劳智慧,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对中国发展潜力的基本判断

事实证明,老布什的判断是正确的。


从1974年到现在,中国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老布什那句"世界的未来在北京",现在看来更像是一种历史预言

一个人的选择,真的能改变两国关系的走向吗?

老布什的经历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外交高手的秘诀

老布什的故事,给当代外交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启示。

首先,真正的外交智慧不在会议桌上的唇枪舌剑,而在街头巷尾的真实体验中。

老布什骑着自行车在北京胡同里转悠,看似很随意,实际上是在进行最深入的民间外交


他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了真实的中国,而不是报告里的中国。

这种第一手的了解,成为他制定对华政策的重要基础。

其次,个人情感和国家利益并不矛盾。

很多人以为,外交就应该冷冰冰的,只讲利益不讲感情。


老布什的经历告诉我们,恰恰相反,深厚的个人感情往往能为国家利益服务。

正是因为对中国有了真挚的感情,老布什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

再次,长远眼光比短期利益更重要。

1974年选择去中国,在当时看来是个糟糕的决定


可从长远来看,这个决定不仅成就了老布什的政治生涯,也为中美关系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说明,在外交领域,有时候需要有逆向思维的勇气。

最后,人文交流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老布什和中国的情缘,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


他学中文、吃中餐、体验中国文化,这些看似小事的举动,实际上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这种纽带,比任何正式的外交协议都更加牢固。

对于当代中美关系来说,老布什的经验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老布什用22次访华证明了一个道理:用心交朋友,永远是最好的外交策略。


结语

老布什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真正的外交智慧不在会议桌上的唇枪舌剑,而在街头巷尾的真实体验中。

在全球化时代,个人情感和国家利益其实不矛盾。反倒是那种深入骨髓的理解,往往成为最理性的政策基础。

你觉得当代中美关系最需要什么样的"老布什精神"?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流年拾光 incentive-icons
流年拾光
从时光中精选最美的片段,编织成册,献给珍惜回忆的你
4988文章数 88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