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为什么能够打进亚洲杯决赛?可能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人!
98-84,中国男篮以14分的优势大胜新西兰男篮,在这里也想问一下大家,亚洲杯的比赛开打之前,您觉得中国男篮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呢?本场与新西兰队的比赛之前,您又觉得中国男篮有几分胜算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交流一下!
![]()
说实话,小组赛开始之前,我对于这支中国男篮的想法就是保八争四,能够打进四强就已经成功了,但是没想到,他们在半决赛击败了新西兰男篮,而且是一场14分的大胜,几乎全场比赛都占据着场上的主动,毫不夸张地说,目前的这支中国男篮已经拿回了亚洲霸主的地位,因为无论是新西兰队还是澳大利亚队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亚洲球队!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支“残阵”的中国男篮为什么能够一路高歌猛进,直接打进亚洲杯的决赛呢?谁是最大的功臣呢?可能大家脱口而出的有赵睿、有胡金秋,也有王俊杰,但是今天我想说的是,可能大家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人,没错,就是主教练郭士强!
十六年前,年轻的郭士强就曾执掌中国男篮,他率领易建联等黄金一代打入天津亚锦赛决赛,却因为在决赛惨败伊朗,同时爆出“偷笑门”事件黯然下课。而本届亚洲杯,他带领一支缺了周琦、杨瀚森等7大主力的“残阵”重返决赛。更讽刺的是,这支被称为“二队”的队伍,却打出“过去十年最团结男篮”的评价。郭士强也用事实回应了历史:并不是不是当年的他无能,而是如今的他更懂如何凝聚人心。
![]()
人是我选的,战术是我布置的,所有一切都是我做得,出了错一切算我的——这是郭士强指导在更衣室对球员所说的话,这其实不仅是激励士气的口号,更是他执教哲学的集中体现。这句话背后,是一个教练在高压环境下的绝对担当,以及对球员无条件的信任。
回顾郭士强指导二次执掌中国男篮之路,其实争议的声音远远大于信任的声音,从把高诗岩带到国家队被认为是“任人唯亲”,到热身赛1胜11负的舆论风暴,郭士强指导可以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他从未推卸责任,始终强调“输球就是教练的问题”。这种公开承担压力的态度,为年轻球员卸下了心理包袱。
就比如说本场对阵新西兰队的半决赛,廖三宁前三节仅得4分却末节爆发,正是因为郭士强指导始终鼓励他“按自己的节奏打”。包括胡明轩,在上一场得到0分的情况下本场比赛迅速找回状态,三分球命中率高达60%,球员在关键时刻为什么敢打敢拼,这其实与教练“容错”的承诺直接相关。如果犯错之后只有破口大骂,却没有心理建设与鼓励,结果只能是一蹶不振!
当然,能够面对新西兰队攻下98分单靠心理建设一定是不行的,郭士强指导能够取得成功也源自于他战术的革新,他为这支中国男篮打造出了适配现代潮流的攻防体系,面对以往最不擅长的攻联防,赵睿、廖三宁的突破成为撕裂防线的利器。数据也印证了其成功:三场小组赛,中国男篮场均快攻得分18分,三分命中率46%,淘汰赛对阵韩国队,将对手三分压制到24中3。这种强调空间与速度的打法,可以说直指世界篮球的潮流核心。
![]()
与此同时,郭士强指导将防守列为“生命线”:从选人开始,他就将防守能力放在第一位,对韩国一战抢下21个前场篮板,对新西兰采用“全员上抢+无限换防”拖垮对手体力。更关键的是,他让球员理解防守的价值——像胡金秋眉骨开裂仍带血封盖,赵睿为救球飞扑界外,这些镜头成为球队的精神图腾。
最后一点就是郭士强指导的用人哲学征服了所有的球员,想要穿上这身球衣只能靠拼!面对一直以来的选人与用人争议,郭士强指导坚持“用表现说话”。例如程帅澎小组赛替补砍20分后获得稳定轮换时间,本场比赛也进入首发!而对新西兰一战,赵嘉义状态不佳仅打5分钟即被换下。即便是曾经的国家队队长胡明轩,在上一场7投0中之后同样被踢出首发阵容!这种“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激活了角色球员的潜能。这才有了本场比赛第一节就有10人登场,并且每个人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十六年前,郭士强因“偷笑门”成为男篮低谷的象征;十六年后,他以“担责者”身份率队重返巅峰。那句“出错算我的”的背后,是教练对球员的信任,更是球员对教练的誓约。当信任成为双向奔赴,“残阵”自然也能化为铁军。无论决赛胜负,郭士强指导已经证明:中国篮球需要的并不是归化巨星,而是一个能点燃平凡者斗志的引路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