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丨天逸娱乐
编辑丨天逸娱乐
“潮水没长眼睛,可他们长了,却偏要闭着。”
8 月 13 日 18 时许,钱塘江萧山闻堰段,潮水预警已响,喊潮员嗓子喊破,却拦不住一家四口翻越护栏下到禁区。
五分钟后,潮水如墙,父母俩孩子瞬间被冲散,江水卷着人、卷着尖叫一路奔涌。命悬一线,他们抓住一根顺水漂来的枯木,才被岸上众人七手八脚拖回。
01
那天傍晚的江堤其实热闹得很。喊潮员老周拿着喇叭,第 4 遍重复“潮水马上到,请立刻上岸”,嗓子已经劈叉。
桥面上的游客纷纷后退,举着手机找角度,生怕错过“一线潮”拍成壁纸。偏偏那一家四口像没听见一样,爸爸先翻过护栏,顺手把女儿抱下去,妈妈牵着儿子紧跟其后,动作熟练得像逛自家后院。
警示牌红白分明,写着“禁止下堤,违者危险”,他们连斜眼都没给一个。
下到桥底,地势陡降,卵石湿滑,风从江面倒灌上来,带着潮湿的腥味。
爸爸还举起手机,给女儿拍照,背景是远处一条隐约的白线——那是潮水的前锋。老周在上面急得跳脚,喇叭声混着风声,传到桥底只剩嗡嗡响。
妈妈抬头冲他摆摆手,意思大概是“马上上去”,结果脚下一滑,差点摔坐在水里。
两个孩子被逗得哈哈笑,笑声刚飘上去,白线已经变成半人高的水墙,轰隆隆盖过所有声音。
不到十秒,江水灌进桥洞,像拧开的高压水枪。
爸爸第一反应是去抓孩子,妈妈被浪头拍得转了个圈,再露头时已经离岸三米远。岸上的人只看见四颗脑袋在水面此起彼伏,像浮标断了线。
喊潮员老周后来回忆:“那潮水根本不像水,像一整块钢板直接拍下来。”
那根救命的枯木其实早漂在江心,只是没人注意。
它被潮水推得飞快,撞向四人时,爸爸一把抱住,妈妈拽住枝杈,两个孩子像树袋熊一样挂上去。
岸上的游客齐声吼“抓紧!”声音大得盖过浪声。有人把自拍杆伸下去,有人解下皮带连成绳,七手八脚把人拖上来。
四个人跪在石阶上,浑身滴水,脸色比纸还白。爸爸第一句话是:“手机没了。”
妈妈补一句:“孩子没事就好。”
周围人又气又笑,气的是他们拿命开玩笑,笑的是好歹命捡回来了。
02
事后,老周把那截枯木拖回值班室,立在门口当“教材”。
木头上还缠着半截红绳,像给警示牌打了个蝴蝶结。游客路过,他指着木头说:“看见没?
这是他们家四条命换的。”语气里没有庆幸,只有后怕。
潮水退了,骂声却涨得比浪还高。
有人说:一家四口命大,该回家烧香。
更多人冷脸:烧香不如先交罚款,把护栏当跨栏,门票钱里可没包含“玩命费”。
可别忘了,那根救命的枯木不会每次都恰好漂过;下次再有人把警示牌当摆设,潮水可不会提前打草稿。
所以,把这条新闻滑到最后的你,先别急着点“转发”或“活该”——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曾在红灯前抢那几秒、在禁止游泳的水库边“就踩一下水”。
命是自己的,规则也是写给自己的。
真等到浪头拍下来的那一刻,世界上只有两种声音:
一个是岸上的惊呼,一个是水里的后悔。
你选哪个?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