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接力征战,一个游牧帝国何以让大清帝国如此头疼?
![]()
准噶尔汗国的覆灭,绝非简单的军事征服,而是一场跨越近80年的文明冲突。
这个最后的游牧帝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见证了传统与现代、游牧与农耕、分裂与统一的历史转折。
![]()
野心家的崛起
1670年,伊犁河谷的一场政变改写了中亚历史。
准噶尔首领僧格被人暗杀,权力真空瞬间形成。
远在拉萨的噶尔丹接到消息,立即启程返回故土。这个在西藏学佛多年的蒙古贵族,骨子里流淌着成吉思汗后裔的血液。
![]()
达赖喇嘛亲自为他送行,临别时,五世达赖在噶尔丹耳边说了什么,史书没有记载。可以确定的是,这次谈话为噶尔丹日后称汗埋下了伏笔。
回到准噶尔部,噶尔丹面临的局面极其复杂。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才是合法继承人,按照蒙古传统,僧格的长子应该继承父业。
噶尔丹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武力夺权。
1678年,一个重要时刻到来。
![]()
五世达赖喇嘛正式册封噶尔丹为"博硕克图汗",这个封号意味着噶尔丹获得了宗教权威的认可。在信奉藏传佛教的蒙古人心中,达赖喇嘛的册封比血统更有说服力。
准噶尔汗国就这样诞生了。
噶尔丹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要重现成吉思汗的辉煌,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
南疆的叶尔羌汗国首先成为目标。噶尔丹率军南下,维吾尔人的抵抗在蒙古骑兵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塔什干、撒马尔罕、布哈拉,一个个中亚名城相继臣服。
![]()
准噶尔的铁蹄踏遍天山南北。
这时的噶尔丹春风得意,以为自己真的能够重现祖先的荣光。他不知道,一个更大的敌人正在东方崛起。大清帝国已经完成了对中原的统一,康熙皇帝正把目光投向边疆。
![]()
叔侄反目与帝国分裂
权力让人疯狂,也让人多疑。
噶尔丹坐稳汗位后,开始担心合法继承人策妄阿拉布坦会威胁自己的统治。1688年,他做了一个致命的决定,暗杀策妄阿拉布坦的弟弟索诺布阿拉布坦。
![]()
这一刀,不仅杀死了一个人,更斩断了准噶尔内部的团结。
策妄阿拉布坦感到了死亡的威胁。这个僧格的长子不愧是蒙古贵族的后代,当机立断,率领5000部众连夜逃离,直奔博尔塔拉河一带。
噶尔丹暴怒,亲率2000精兵追击。他万万没想到,这次追击会成为准噶尔汗国衰落的开始。
乌兰乌苏,一个在地图上毫不起眼的地方,见证了准噶尔历史的转折点。
策妄阿拉布坦以少胜多,全歼了噶尔丹的追兵。策妄阿拉布坦从此占据了准噶尔的核心区域,切断了噶尔丹与后方的联系。
准噶尔汗国一分为二。
东边是孤军奋战的噶尔丹,西边是坐拥根据地的策妄阿拉布坦。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康熙皇帝出手了。
1688年,噶尔丹为了寻找新的兵源和牧场,大举进攻喀尔喀蒙古。喀尔喀三部招架不住,纷纷南迁,向大清帝国求救。
这给了康熙绝佳的借口。
1690年,乌兰布通战场上,康熙亲自督战,清军的大炮轰碎了噶尔丹引以为傲的"驼城"。噶尔丹的3万铁骑在清军的火器面前溃不成军,只能连夜北逃。
更致命的打击来自背后。策妄阿拉布坦趁机占领了哈密,彻底断绝了噶尔丹的退路。腹背受敌的噶尔丹陷入绝境。
![]()
1696年,昭莫多决战。这一战彻底摧毁了噶尔丹重现蒙古帝国的梦想,他的大妃阿奴战死沙场,残部四散奔逃。
1697年3月13日,走投无路的噶尔丹在阿尔泰山中服毒自杀,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
中兴之主的较量
策妄阿拉布坦是个聪明人。
噶尔丹死后,他立即向康熙示好,主动献上噶尔丹的骨灰,表示愿意称臣纳贡。康熙也乐得接受这个结果,双方进入了短暂的蜜月期。
![]()
这给了准噶尔汗国宝贵的休养生息时间。
策妄阿拉布坦深知,要想在大清帝国的阴影下生存,必须拥有足够的实力。他开始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改革。
军事改革是重中之重。
传统的鄂托克制度已经跟不上时代,策妄阿拉布坦创建了新的常备军制度二十一昂吉。每个昂吉都是独立的军事单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更重要的是,他解决了军费问题。
各昂吉的开支不再由牧民承担,而是由南疆的城镇和中亚的商业据点供应。这样一来,准噶尔既有了职业军队,又不会因为军费而民怨沸腾。
![]()
对外扩张也在有序进行。
1699年,策妄阿拉布坦派弟弟策凌敦多布西征哈萨克。哈萨克汗国的头克汗在逃亡中病死,整个汗国分裂为三部分。
准噶尔的势力范围空前扩大。
策妄阿拉布坦最大胆的一步棋是入藏。1717年,他派遣名将大策凌敦多布率6000精兵,从伊犁出发,穿越千里雪山,奇袭拉萨。
这次远征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准噶尔军队避开了所有清军驻地,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拉萨城下。和硕特首领拉藏汗措手不及,当场被杀。
西藏落入准噶尔手中。
康熙震怒,这不仅是领土的丢失,更是对大清帝国威严的挑战。1720年,清军分三路入藏,将准噶尔军赶出了雪域高原。
![]()
双方的蜜月期彻底结束。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病逝,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继位。这个新汗比父亲更加激进,上台后立即对清朝发动攻击。
雍正皇帝迎来了他执政生涯中最大的挑战。
1731年,和通泊之战,清军主帅傅尔丹全军覆没,这是清朝在西北遭受的最大军事失败,噶尔丹策零证明了自己绝非等闲之辈。
连续的胜利让噶尔丹策零信心爆棚,他甚至派兵东征喀尔喀,企图一举夺取外蒙古。
1732年,光显寺决战。这一次,清军名将策棱挽回了颜面,噶尔丹策零被迫撤军。
![]()
双方陷入长期对峙。1739年,清朝和准噶尔签订条约,以阿尔泰山为界,形成了事实上的分治局面。
这是准噶尔汗国的全盛时期,疆域西起巴尔喀什湖,北越阿尔泰山,东达吐鲁番,南至昆仑山脉。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最后的游牧帝国展现着自己的辉煌。
![]()
末路狂奔
1745年,噶尔丹策零病逝,准噶尔汗国的命运从此急转直下。
继位的策妄多济那穆扎勒年幼无能,整日沉溺于酒色,根本无心政务。更糟糕的是,他囚禁了替自己理政的姐姐,引发了贵族集团的强烈不满。
![]()
政变来得猝不及防,姐夫萨英博落克秘密策划,扶立阿占汗的异母兄喇嘛达尔扎上台,阿占汗被杀。
准噶尔陷入了无休止的内乱。
各路贵族纷纷起兵,名义上是为了正统,实际上都在为自己争夺权力。大策凌敦多布的孙子达瓦齐脱颖而出,在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的支持下,击败了其他竞争者。
1753年,达瓦齐正式即位,表面上,准噶尔汗国重新统一,实际上危机四伏。
达瓦齐是个典型的昏君,他暴虐成性,生活糜烂,完全没有祖辈的雄才大略。更要命的是,他忘记了政治联盟的基本原则——利益共享。
阿睦尔撒纳作为拥立之功臣,要求分得伊犁以北的广大牧场,达瓦齐断然拒绝,两人关系迅速恶化。
![]()
1754年,盟友变成了仇敌,达瓦齐派3万大军围攻阿睦尔撒纳,战斗异常激烈。阿睦尔撒纳寡不敌众,只能率领2万部众投奔清朝。
乾隆皇帝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准噶尔内乱正酣,正是出兵的最佳时机,1755年春,清军5万人兵分两路,直扑伊犁。
这一次,清军展现出了碾压性的优势。达瓦齐率6000人据守格登山,企图负隅顽抗,清军只派了25人夜袭,准噶尔军就全线崩溃。
达瓦齐仓皇南逃,最终被乌什城伯克霍集斯生擒活捉。
准噶尔汗国名存实亡。
乾隆本想将准噶尔分为四部管理,阿睦尔撒纳只是其中一个汗王。这个辉特部台吉不甘心做傀儡,他要的是整个准噶尔汗国的统治权。
![]()
1755年8月,阿睦尔撒纳撕毁协议,重新举起了反旗。
这一次叛乱给清军造成了巨大损失,主将班第战死,清军被迫退守。阿睦尔撒纳利用自己在准噶尔的威望,重新聚集了一支军队。
最后的抵抗异常惨烈。
1757年,清军重新调整部署,调集满洲、蒙古、察哈尔等各路精兵,对准噶尔发动最后攻击。
这时的准噶尔已经是强弩之末。连年内战耗尽了国力,天花疫情又夺走了大量人口。当清军兵临城下时,准噶尔军队几乎不战自溃。
阿睦尔撒纳走投无路,逃往俄国。1757年9月,这个最后的反抗者在异国他乡染天花而死,年仅35岁。
![]()
准噶尔汗国彻底灭亡。
史书记载让人触目惊心:"计数十万户中,先痘死者十之四,继窜入俄罗斯哈萨克者十之二,卒歼于大兵者十之三"。
一个存在了近80年的游牧帝国就此消失,这片土地上再也听不到马蹄声,看不到毡帐,"数千里间,无瓦剌一毡帐"。
准噶尔的覆灭,标志着游牧文明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最后谢幕。从此以后,农耕文明彻底占据了主导地位,古老的游牧传统成为了历史的记忆。
![]()
这场跨越三代皇帝的征战,表面上是领土的争夺,实质上是两种文明形态的最后较量。
准噶尔汗国的悲剧在于,它生不逢时,既无法回到成吉思汗时代的辉煌,又无法适应近代世界的游戏规则。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清三代平定准噶尔部 阿睦尔撒纳叛乱是其一》
维基百科:《准噶尔之役》、《准噶尔汗国》相关条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