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讲讲战前日本对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钳制、讲讲日本战前与战后,在天皇与国家、国民的关系上的争论吧。
1928年4月,日本文部大臣发布训令,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时刻关注大学生与中学生的思想倾向,并及时加以辅导和“纠正”。
同年,日本又改革了教育主管机构的组织形式,增设了专门监视学生和教育界的机构。后来,还设立了专门的“学生思想问题调查委员会”。并设立了专门培训在职教师的研修班,在研修班学习的教师们,并不是为了学习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乃是学习如何向学生们灌输军国主义、如何让那些错误的认知在学生心中扎根。
1933年,日本政府又通过《思想善导方案具体案》,要求查明大学内的“不稳定思想”,要求大学要培养具有“日本精神”的国民。又一年后,文部省内的“学生部”,被升级成“局”,名字也改成了“思想局”。其管制对象,已不再局限于学生的思想,而是整个社会的思想。
在这一时期内,日本学术界对日本天皇地位的讨论,也开始受到限制,乃至于被禁止。
天皇在日本的政治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个问题,在今天,其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二战前的日本,却有许多争辩。
1889年问世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中,明定日本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明定天皇总揽统治权。
当“主权”这个学说,在日本受到重视后,人们便搞不清楚,主权到底是属于天皇的,还是属于日本全体国民的。这个问题搞不懂的话,人们就理不清天皇、国家、政府、人民之间的关系。
有些人认为:既然1889年的日本宪法已经规定了日本由“万世一系的天皇”进行统治,规定了天皇总揽统治权,那么主权就属于天皇。既然国家主权属于天皇,统治权也属于天皇,那天皇就等于日本国家了。在这种“朕即国家”的认知里,不忠于天皇本人,就是不忠于国家,就是叛国。
有人认为:可以把日本整个国家,看做是一个法人,而日本的主权,就属于国家这个法人。这个说法认为,主权,既不属于天皇,也不属于人民,而是属于具有法人地位的国家。天皇只是这个法人国家中的一个政府机关而已,他属于国家,而不等于国家,更不在国家之上。他的性质,就是一个拥有了最高权力的国家机关,所以他的权力来源,乃是国家授予的。这种说法,就是“天皇机关说”。
“天皇机关说”,把天皇的地位世俗化了,扒掉了天皇所穿的神圣外衣。
该学说由贵族院议员美浓部达吉所提出,并一度成为了主流的学说。后来,在日本学术界与教育界愈来愈受到打压的情况下,该学说及相关刊物被禁止传播,美浓部达吉本人也丢掉了他在大学里的教职和在贵族院的议员职务。
“天皇机关说”在当时,其实已经很讨巧了。这个说法,在很多层面上,是折中的。它不认为主权归属于天皇,但是也不认为主权归属于人民。它否认了天皇拥有主权,但是却认为天皇拥有最高的决定权(即政权、关于国政的权力)。
但即使是这类讨巧的、折中的说法,在当时愈发疯狂的日本,也不被容忍。在当时日本社会的高压环境里,只有极端的东西,才会被那些疯狂的军国主义分子们所推崇。
二战过后,在美国的主持下,日本开始起草新的宪法。
新的宪法,没有采纳“天皇机关说”。它比“天皇机关说”走得更远。新宪法中,对很多争论已久的问题,直接做了定性。
比如,关于主权归属问题。在新宪法的序言中,就明确说:“为了……消除因政府的行为而再次发生的战祸,兹宣布主权属于国民”。
新宪法中,日本主权既不属于“法人国家”,更不属于天皇,而是属于国民。
在“天皇机关说”中,天皇拥有“国家意思的最高决定权”,即天皇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在新宪法中,则明定:国政源自于国民的严肃信托,其权威来自于国民,国政的权力由国民的代表行使。
这里的意思是:国民把自己所拥有的“最高决定权”托付给他们的代表(国会议员),让代表们代为行使。在宪法的第41条,则直接写道: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天皇则成了“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他不是国民的代表,因此不能行使有关国政的权力。他有权行使一些国事权力,但这类权力,需在内阁的建议下行使,并且其目的,是“为国民而行使”。
为何日本宪法要在这里写明是“为国民而行使”呢?仍然是为了强调主权属于国民。
战前,日本有种学说认为:天皇不需要内阁大臣们的辅弼,不需要通过内阁大臣,就可以直接实行统治,他的统治目的,乃是为了他自身,因为天皇就是日本,为自己,也就是为了日本。
所以,战后的日本宪法才会在这里着重强调:“为国民而行使”。
战后的日本宪法,其实不仅仅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宪法,某种程度上也具有“宣言”的性质。它不仅仅规定了一些制度,也宣示了一些新的思想(对于日本而言),并以宪法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
本来,战后的日本,是想延续1899年宪法的,但是美国方面不仅不同意,还直接明定了日本必须要在新宪法中贯彻的几项原则,这相当于是一脚踢在了日本顽固分子的屁股上,迫使他们必须往前走。
与此同时,美国还在日本推行了教育民主化改革。在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法规中,废除了教育中宣扬军国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内容,提倡教育的自由化,提倡教育要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正义、尊重学术自由的精神。
相较于战前,日本的战后进程,被美国向前推了一大步。盟军最高司令部更是迫使裕仁发布了《人间宣言》。
《人间宣言》是1946年新年诏书中的组成部分,其写道:朕和诸等国民之间的纽带,是依靠互相信赖互相敬爱所形成,并非是单靠神话传说而生出。而说朕是神,日本民族有比其他民族更优越的素质,拥有能扩张统治世界的命运,这种架空事实的观念,也是无根据的。
上述译文,是根据英文而翻译过来的。在诏书原文中,裕仁否认自己是“现御神”,即否认自己是神的化身。同时,也否认了日本民族优越论。
![]()
除了迫使裕仁发布《人间宣言》外,麦克阿瑟还不顾裕仁随从的劝阻,跟裕仁拍了合影,且公布了出去。麦克阿瑟很随意地站在裕仁的旁边,双手叉腰,显得毫不在意,而裕仁则显得拘谨、不知所措。
盟军司令部的此类举动,都促进了战后日本的民主化转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