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写这篇文章的因由,最初是因为家中侄儿、侄女几番转学未果,颇多折腾,终于作罢后,在了解当前转入安康市内读书困难重重的现状之后,才发现这并非个案,而是普遍现象,遂将自己的一些观察与思考以及从自身教育经历出发所得之教育感悟与乡亲分享。
![]()
健康的教育:关于家乡转学现象的思考之三
文图|刘洁
望子成龙、望子成凤这大约不止于在咱们故乡,而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父母的夙愿,换句话讲,天下哪有父母会不盼着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呢?特别是近几年,从坝河中学转入市里读书的人数正逐年增多,甚至连小学及幼儿园也已经转入或计划转入市里就读。
上述情况无可厚非,基于家庭条件允许情况下,任何父母为孩子提供更好教育资源的做法,都值得鼓励与赞同。在我所了解的案例中,因为经济实力允许的家庭却并不多,更多为孩子转学而进城的家庭,则承受着巨大经济压力。因此,基于如此前提,作如下几点思考:
![]()
一是父母在追求优质教育资源时,往往忽略孩子的适应能力与心理承受力。一些孩子因转学后面临陌生环境、学业压力陡增,反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影响成长发展。与此同时,乡村教育资源的逐步萎缩与城乡教育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也成为亟待关注的问题。我们不禁要问,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盲目追逐名校光环,还是应以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这个问题值得每个家庭深思。
二是家长为孩子转学付出高额成本时,常常忽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核心作用。部分家庭为支撑城市生活和学费开销,父母不得不超负荷工作,导致陪伴孩子的时间大幅减少,甚至出现“只供学、不管教”的现象。孩子在成长关键期缺乏父母的情感关怀与行为引导,即便进入优质学校,也可能因价值观塑造缺失、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出现行为偏差。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长将转学视为教育投资的“唯一捷径”,却未意识到教育的成效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协同作用的结果。当家庭无法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孩子在新环境中遇到的困惑难以得到及时疏导,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便难以真正转化为孩子成长的动力。这种将所有希望寄托于外部环境改变,而忽视家庭内部教育功能建设的做法,本质上是对教育规律的误解,也可能让家长的投入与孩子的成长预期背道而驰。
![]()
三是对孩子独立自主生活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过度保护不仅削弱了孩子面对现实生活的适应力,也影响了他们责任感与自信心的建立。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应只是成长过程中的附加项,而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而这一点在个人成长经验中恰恰是生命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小时候基本是全能手,洗衣做饭、插秧割稻种麦等全部活计样样都会,这些看似琐碎的生活技能,或者说在时代大背景下不由自身所选择的务实生活底色,正是一个生命个体所具有的基本自信。社会是多元化的,熟稔的生活能力实际上培养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应对挑战的勇气。相比之下,现在不少家长过度包办孩子的生活事务,甚至在孩子进入大学后仍事无巨细地劳心劳力包揽了全部生活琐事。这样的结果是孩子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别说做饭,连洗碗扫地这些基本家务也不会。因为没有参与,所以很难对周围的人事物产生共情,更别说进一步体会父母艰辛抚养的酸甜苦辣。因此,生活自主性的锻炼,往往决定一个人能否真正成长蜕变的关键。
四是对孩子饮食、运动等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视不够。有一年春节,我经过悟悦广场时,被肯德基门前的热闹景象惊呆了。基本都是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孙女或父母带着孩子在一片喧哗中排着闹哄哄的队,手里拿着冰淇淋、炸鸡等场面让人无限感慨。有不少“小胖子”在队伍中很是显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本质上的“垃圾”食品却成为宠爱孩子的一种方式。当前,一孩家庭在农村或城市都十分普遍,孩子不仅是父母与爷爷奶奶甚至外公外婆手心里的宝,而且是一个家庭的焦点与核心,于是宠溺成为惯习,等到孩子长到一定阶段再想纠正一些不良习惯已然太晚。城市的活动空间毕竟有限,大家居于高楼,加上手机、电脑的普遍化使用,蜗居或肥宅变得更为普遍,如果父母在这方面没有下意识引导孩子形成良好运动习惯,加强其身体素质锻炼,实际上等同于放弃了对孩子应对生活的第一重基本能力训练。
![]()
五是对当前乡镇教育资源应秉持相对理性认知。当前越来越多的孩子进城,反而是乡镇教育资源较之以前具备一定优势的时期。首先,从师资水平上看,中小学教师入编难度是众多周知的,现在教师入编门坎基本都是本科及以上基本学历要求;其次,就教育心理而言,小班教学比大班教学的效果更好,原因在于孩子越少的时候,教师对个体学生的关注度越高。在乡镇上,基本是熟人社会,教师能够对班级的每个孩子知根知底,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也能了如指掌;再次,乡镇上的阳光、空气以及大自然的化育是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这一点,每一个历经过乡村与城市生活的人都会感同身受。许多时候我们只关注教育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生命个体的真实体验,只有历经过大自然的广袤与包容的人才明白这对一个生命而言是何其重要的教育内容。正像一位体育老师给父母的建议:“把你的孩子带去森林或者运动场吧!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要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乡村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和淳朴的人际关系,都是城市所没有的宝贵教育资源。我们应该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教育模式,让乡村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也能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
同时,政府和社会更需要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改善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和专业水平,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留在乡村任教。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教育的问题,减少大规模转学现象的发生,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愿我们都能秉持更理性的健康教育观念,深入审思教育本质。“钱”的投入固然重要,而每位父母自身的生命影响力也是独一无二的宝藏。我们本身不被“内卷”挟裹,在任何情境下能够保有的正向生活力、自主力、向上力,才会为孩子成长注入蓬勃的生命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