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释永信被多部门联合调查的消息传出,公众视线却诡异地聚焦到一个细节:这位涉嫌挪用资金、育有私生子且被注销僧籍的前少林寺方丈,在审讯室里还要继续吃素吗?
2025年7月28日,协会依据《汉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正式注销其戒牒。这张象征僧人身份的“宗教身份证”作废,意味着他被永久逐出佛门。
这引发更尖锐的伦理困境:一个因严重破戒被开除僧籍的人,是否还享有宗教饮食的特权?
法律条文给出冰冷回应。《刑事诉讼法》规定,被调查者的饮食需尊重个人意愿与健康需求。若释永信申请素食,相关部门应予以满足;若无要求,则按常规标准执行。但法律保障的只是“人权”,而非“教权”。
监狱系统的素食供应数据揭开了现实。浙江某监狱统计显示,六成饮食特殊需求申请可获批,但菜单仅有菜豆腐、水煮白菜等基础品类。
因口味寡淡,近三成服刑者最终放弃素食计划。司法部更明令禁止特权加餐,所有人统一标准:素菜管饱不管好。
这恰恰凸显了释永信案的核心矛盾。公众争论“素与荤”的表象下,是对宗教权力失范的愤怒。当少林寺关联企业达18家,释永信身披16万云锦袈裟却自称月薪700元,当僧人需向其行跪拜大礼如同封建帝王——素斋与否早已无关信仰,只余下对制度溃烂的诘问。
铁窗内的餐盘选择,成了信仰最后的试纸。无论释永信咽下的是菜豆腐还是红烧肉,都填不满那身袈裟下的空洞。星云大师的箴言此刻如钟声回荡:“修行不在吃什么,在心里装着什么。”当五台山的银杏叶年复一年地黄了又绿,宗教界终要回答:被资本洪流冲刷后的遗产,究竟是纯粹的信仰,还是欲望蛀空的躯壳?
答案或许不在经书里,而在每个修行者清晨捧起的那碗粥中——是敬畏,还是表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