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1日-13日,由清华五道口联合中邮保险主办,《清华金融评论》编辑部承办,第二届中邮保险•紫荆杯全国高校金融普及教育辩论赛初赛圆满落地。本轮初赛共有来自全国48所高校的辩论队出战,共28位具有优秀履历的评委参与了本轮赛事的评审。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最终24支队伍成功晋级复赛,晋级学校如下。
青春不仅是年华的印记,更是追梦者勇往直前的号角。在本轮初赛中,来自全国各省48所高校的辩论队两两分组、进行了激烈的比拼,他们以“不负青春,勇争上游”的精神风貌,展开了一场思想与智慧的激烈交锋,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知识盛宴。本轮初赛辩题聚焦数字经济、银发产业、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议题。
在激烈的辩论环节中,每位参赛选手都展现出了非凡的口才与深邃的思考。他们或结合实际案例,或引用金融知识理论与数据,以严密的逻辑和充沛的情感,阐述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论据。特别是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发展话题中,正方强调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反方则认为需要适应数字经济的创新突破。在年轻人参与银发经济的发展话题中,正方强调人才能力跃迁带来的产业化;反方则强调代际公平重构的重要性…一场场比赛中,双方你来我往,精彩纷呈,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
01 评委精彩点评
年轻人投身这个领域时,心态是复杂的。他们既渴望如正方所言,在攻克适老化技术难题、搭建智慧养老平台的过程中实现职业成长突破,让自己的专业能力在产业升级中得到认可;也希望像反方所观察的那样,在为老人读报、陪老人散步的日常里,感受到 “被需要” 的价值分量,这种情感反馈与社会认同,恰恰是支撑他们在产业起步阶段坚守下去的重要动力。这两股力量看似各有侧重,实则相辅相成,共同编织着银发产业的现在与未来。
——华语辩论世界杯名校邀请赛亚军
安徽大学辩论队教练 张嵘森
这场比赛里能看到双方对数字经济有两种理解,正方觉得它是一种工具,可以服务于实体或者虚拟领域,然后反方认为它是一种经济业态。反方很聪明地提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这是我们都想要的,而我们要判断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哪个带来更多好处,于是接下来提出了一系列很详细的的论证,去论述数字经济更大的影响力……当然今天我们说,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都是需要发展的,在这场辩论中我们也能看到双方在从自己的角度认真诠释一个理想的金融文化业态。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博连读 储子琪
02 参赛队伍精彩观点
辩题:年轻人主导银发产业升级,核心动能是职业能力跃迁/代际公平重构
银发产业和其他产业不同。银发产业的消费者、服务对象行将走完他们人生的最后一程。以市场的眼光和观点解决银发产业的问题是远远不能够满足老年人内心当中对“老年生活”的需求的。只有银发产业从业者以“代际公平”的温情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才能敦促行业良性发展。
——清华大学辩论队
银发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让老年人从“被服务的客体”成为“社会参与的主体”。代际公平不是简单的资源倾斜,而是打破视老年人为“弱势群体”的固有认知,承认其作为社会平等参与者的价值。
——暨南大学辩论队
中共中央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把银发产业从“高成本、低效率”的福利型,变为“高效率、有盈利”的市场型,而要实现这样的进步,在年轻人主导的银发产业升级中,必须要以职业能力跃迁为核心动能,才能满足这样的高效率要求。
——西北工业大学辩论队
辩题:数字金融发展更需要优先保障业务转型效率/严守风险防控底线
在当今这个数字金融越发高涨繁荣的时代,金钱与金钱之间被看不见的网络勾连起来,一时的激进或许能让那一个个跳动的数字飞速地增长,但我们更应该看到虚浮的数字泡沫后很可能是一触即溃的堤坝,以及覆巢之下一个个同你我一致的普通人,正因数字金融背后巨大的风险,我们绝不能急功冒进,让贪欲战胜了理智,让历史上发生的一次又一次悲剧重演。
——北京大学辩论队
严格的监管框架非但不是创新的阻碍,反而是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数字金融时代,唯有建立有效的前瞻性风控机制,才能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释放创新活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辩论队
金融的基础在于信任,数字金融转型成功的核心原因,在于通过过硬的风控机制和安全承诺积累用户的信誉,从而树立起平台口碑。
——武汉大学辩论队
辩题:普惠金融的破局应优先追求机会平等/可持续性
对普惠金融而言,“机会平等” 是 1,“可持续性” 是后面的 0:没有 1,再多 0 也毫无意义。“机会平等”才是普惠金融服务国家战略的初心。
——西南政法大学辩论队
保险原理就是,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困难时,你可以把整个池子里的水抽出一部分用。而惠民保是高低风险的人在同样定价下投入保费,可谁更容易生病?高风险的人。高风险的人抽走池子的水,当健康的人用到保险时,却发现那个太平洋已经变成了撒哈拉,所以我们才要精准定价。
——上海财经大学辩论队
辩题: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更依赖于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更依托于适应数字经济的创新突破
作为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更应该保证成果惠济所有人,打通金融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国防科技大学辩论队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发展不应该成为越来越高的大楼,而应该成为越来越低的门槛,让更多人切实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北京邮电大学辩论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中提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数字化升级。在我方看来,金融在这场段革浪潮中应当坚守自身经济服务者的身份,调整服务对象侧重与服务方式适应数字经济,同时坚守安全红线。
——华东政法大学辩论队
金融文化的可持续不仅在于追求短期效率,更在于保障普惠性、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在供给侧改革、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的背景下,服务实体经济能够为企业与个人提供长期、稳健的支持,推动产业升级与社会共享发展。此次辩论加深了我们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理解,也再次印证了“脱实向虚”不可持续的判断。
——外交学院辩论队
联系人:吕芸萱 18513660705
联系人:罗婧淼 15042601406
联系人:许老师 18500505525
邮箱:xuchh@pbcsf.tsinghua.edu.c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