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留学顺便结了个婚,1年后老两口去探亲,见到女婿后愣在原地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当那扇门被缓缓推开,一个高大结实的年轻男人走了进来时,张国梁和王丽芬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在瞬间停止了。

女儿张悦满脸笑容地迎上去,亲昵地接过他手里的黄色安全帽,用一种他们从未听过的、充满爱意的语气说:“爸,妈,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就是我的丈夫,陈浩。”

那个叫陈浩的年轻人,看到沙发上正襟危坐的老两口,露出了一个腼腆的笑容,客气地打招呼:“叔叔,阿姨,你们好。”

老两口却彻底愣在了原地,大脑一片空白,像死机了一样,僵在沙发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01

张国梁的退休生活,就像他侍弄的那盆君子兰一样,规律、平淡,且处处透着一股子可以拿捏的骄傲。

他今年六十岁,从本地一家效益不错的国企车间主任的位子上退下来,手里拿着一笔不算少但也不算太多的退休金,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去公园里打一套太极拳;上午去菜市场,和那些老伙计们为了一毛钱的差价争得面红耳-赤;下午则雷打不动地要去小区的棋盘“战场”上,杀上几个来回。

他的老伴儿王丽芬,比他小两岁,退休前是小学的语文老师,性子比他温和,但骨子里同样有着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清高。

她的生活则围绕着锅碗瓢盆和家长里短。

老两口的生活,就像一台运转精准的老式座钟,不快不慢,每一个节点都清晰可闻。

而支撑着这台座钟平稳运转的,是他们共同的、也是唯一的骄傲——远在新加坡留学的女儿,张悦。

张悦是他们这辈子最得意的作品。

从小到大,成绩优异,一路从重点小学读到名牌大学,毕业后又顺利申请到了新加坡一所顶尖大学的金融学硕士。

在张国梁和王丽芬看来,女儿的前途,就像那初升的太阳,一片光明。

在小区的邻里之间,女儿张悦就是他们老两口最有分量的“社交货币”。

“老张,你家那盆兰花长得可真好啊!”

邻居老李头羡慕地说。

张国梁会慢悠悠地给花浇着水,头也不抬地回一句:“嗨,瞎养着玩的。倒是我们家小悦,前两天刚拿了学校的奖学金,非要给我们寄营养品,我说你别乱花钱,留着自己用,孩子就是不听话。”

话音一落,周围的老头老太太们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这让张国梁心里感到极大的满足。

在他们的设想里,女儿的人生剧本早就被他们谱写好了。

等她硕士毕业,最好能留在新加坡的大金融机构里工作几年,然后找一个同样优秀的、门当户对的青年才俊。

那个未来的女婿,应该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谈吐不凡,家里最好也是书香门第或者干部家庭。

到那时候,他们老两口把女儿风风光光地嫁出去,才算是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任务,脸上的光彩,也能照亮整个家族。

然而,生活这出戏,从来不按预设的剧本走。

那个周末,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周六。

张国梁刚在棋盘上赢了老对手三局,正哼着小曲,心情愉快地往家走。

王丽芬则在厨房里忙活着,准备做女儿最爱吃的红烧排骨,虽然女儿吃不到,但做饭的时候,心里想着她,也是一种慰藉。

女儿的视频通话,就在这个时候打了进来。

老两口立刻放下手里的所有事情,凑到手机屏幕前,像两个等待被检阅的孩子。

“小悦啊!在那边怎么样啊?钱够不够花?学习累不累啊?”

王丽芬抢先开口,一连串的问题里,满是母亲的关切。

屏幕那头的张悦,看起来瘦了点,但精神还不错。

她笑着回答母亲的问题,说自己一切都好,让爸妈不要担心。

张国梁在一旁清了清嗓子,摆出父亲的架子,问道:“论文准备得怎么样了?要抓紧时间,别整天在外面瞎玩。”

“知道了爸,我心里有数。”

张悦乖巧地回答。

视频通话像往常一样,在亲切而又略带说教的氛围中进行着。

老两口看着屏幕里女儿那张熟悉的脸,心里充满了幸福和安宁。

就在他们以为这次通话即将结束的时候,屏幕那头的张悦,突然沉默了几秒钟。

她似乎是做了一个深呼吸,然后,用一种异常平静,但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语气,投下了一颗足以震动他们整个世界的重磅炸弹。

“爸,妈,跟你们说个事。我结婚了。”

空气,仿佛在这一瞬间凝固了。

张国梁正端着茶杯准备喝水,那只青花瓷的茶杯就那么停在了半空中,一动不动。

王丽芬脸上那慈爱的笑容,也像被按下了暂停键一样,僵在了嘴角。



时间仿佛静止了三秒钟。

“你……你说什么?”

王丽芬最先反应过来,她的声音都在发抖,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我说,我结婚了。领了结婚证。”

张悦又重复了一遍,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钉子,狠狠地钉进了老两口的心里。

这一下,他们听清楚了。

震惊,像潮水一样淹没了他们。

张国梁“啪”地一声把茶杯重重地顿在桌子上,茶水溅了出来,湿了一大片。

“结婚?跟谁结的婚?我们怎么一点都不知道?你这孩子,是不是昏了头了!这么大的事,你就这么通知我们一声?”

他的嗓门一下子提到了最高,脸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

老两口的反应,完全在张悦的意料之中。

面对着屏幕里父母那两张由震惊转为愤怒的脸,她显得有些招架不住,但态度却异常坚决。

“爸,妈,你们先别生气,听我解释。”

“解释?你让我们怎么不生气!男方是谁?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做什么工作的?家里是干什么的?你们认识多久了?”

王丽芬一连串的问题像机关枪一样扫射过来,每一个问题都关乎着他们对未来女婿评判的核心标准。

面对父母的连珠炮追问,张悦的眼神开始有些闪躲。

“他……他叫陈浩,比我大三岁。他人特别好,对我也非常好,很踏实,特别会照顾人。”

“我们问你这些了吗?我们问的是他的条件!”

张国梁怒气冲冲地打断了女儿的话。

当王丽芬再一次追问那个最关键的问题——“他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学历怎么样?你倒是说清楚啊!”的时候,张悦开始变得含糊其辞,支支吾吾起来。

“哎呀妈……他……他的工作很辛苦,是个……是个做技术的。他人真的很好,对我好比什么都重要。我觉得这些外在的条件都不重要……”

“什么叫不重要?!”

张国梁气得差点把手机给摔了。

“哎呀,我这边信号不好了,听不清了……爸,妈,等你们见到他就知道了。我先挂了啊!”

说完,张悦不给他们任何再追问的机会,匆匆忙忙地挂断了视频。

手机屏幕,瞬间变黑了。

张国梁和王丽芬对着那块黑掉的屏幕,面面相觑,足足愣了半分钟。

客厅里,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老式挂钟“滴答、滴答”的走动声,显得异常刺耳。

巨大的不安和无数个无法解答的问号,像乌云一样,沉甸甸地压在了他们的心头。

在此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这种不安和煎熬,成了他们退休生活的主旋律。

女儿“闪婚”的消息,他们没敢对任何一个外人说起。

以前最喜欢在邻里间炫耀女儿的张国梁,现在变得沉默寡言,连最爱的棋局都提不起兴趣了。

王丽芬更是愁得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头发都白了不少。

他们每一次和女儿视频通话,都会想尽办法,旁敲侧击地打听那个叫陈浩的女婿的情况。

“小悦啊,你那个……陈浩,他平时上班忙不忙啊?你们周末都去哪儿玩啊?”

王丽芬会装作不经意地问。

“他挺忙的,周末有时候也要加班。我们不怎么出去玩,就在家待着,他会给我做好吃的。”

张悦的回答总是很笼统。

“做技术的?是做什么技术啊?是写代码的程序员吗?还是搞研究的?”

张国梁会试图从专业角度切入。

“哎呀爸,我也不懂他那些。反正就是……挺复杂的。”

张悦总能用这样的话巧妙地避开核心问题。

她越是这样含糊其辞,老两口的心里就越是往下沉。

在他们心里,已经给这个素未谋面的女婿勾勒出了一个模糊的、但绝对不理想的形象:也许是个不善言辞、家境普通的IT男?或者是个学历不高、在小公司里做技术的研究员?

无论如何,女儿如此拼命地隐瞒,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个男人的条件,肯定远远达不到他们的预期,甚至可能……很差。

这种未知的猜测,像一把钝刀子,日复一日地折磨着他们。

最终,在女儿说自己结婚一周年的纪念日快要到的时候,张国梁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对着唉声叹气的老伴儿说:“别猜了!我们亲自去一趟新加坡!我必须亲眼见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小子,把我那个聪明伶俐的女儿给‘拐走’了!我倒要看看,他凭什么!”

王丽芬点了点头,眼神里充满了担忧,也带着一丝期待。

是时候了,该去揭开这个让他们煎熬了一整年的谜底了。

02

去新加坡的签证和机票,办得异常顺利。

但老两口的心情,却随着出发日期的临近,变得越来越沉重和复杂。

出发前的一周,王丽芬几乎把整个家都搬空了。



她准备了满满两大旅行箱的东西,里面塞满了给女儿和那个“女婿”的礼物。

有从乡下亲戚那里特意买来的、抽了真空的土猪腊肉和腊肠;有她亲手炒制的、香气扑鼻的芝麻核桃粉;还有各种干货、菌菇,甚至连花椒、八角这些调味品都带上了。

这满满的两大箱,是父母对远方女儿最朴素、最沉甸甸的爱。

坐在飞往新加坡的航班上,老两口几乎一夜没合眼。

飞机的轰鸣声,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却放大了他们内心的焦虑。

王丽芬靠在舷窗上,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和点点星光,不住地唉声叹气。

她心里反复地想着,女儿从小到大都没吃过什么苦,万一那个叫陈浩的男人对她不好,或者家里条件太差,让女儿跟着他受了委屈,那可怎么办?

她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眼眶都有些湿润了。

张国梁则板着一张脸,双臂抱在胸前,一言不发。

但他紧锁的眉头和紧抿的嘴唇,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涛汹涌。

他在心里已经盘算了好几个回合了。

他想,等见到了那个叫陈浩的小子,他一定要先拿出当车间主任的气势,好好地审问他一番。

如果那小子各方面条件都还说得过去,态度也诚恳,那他就勉强接受。

可如果那小子真的像他们想的那样,是个一无是处、配不上他宝贝女儿的家伙,那他绝对不会给他好脸色看,甚至要好好地“教育”他一番,让他知道,他们张家的女儿,不是那么好娶的。

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飞行,飞机终于平稳地降落在了新加坡樟宜机场。

当他们走出机场,一股湿热的、带着淡淡花香的空气扑面而来。

这个被誉为“花园城市”的国家,用它整洁的街道、郁郁葱葱的绿化和充满未来感的现代化建筑,瞬间冲淡了老两口心中的一部分烦恼。

他们看着眼前的一切,忍不住发出了赞叹。

女儿张悦早已在出口处等着他们。

一年不见,女儿瘦了些,但看起来很独立、很干练。

她看到父母,立刻开心地跑了过来,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爸,妈,你们可算来了!累不累啊?”

见到女儿的那一刻,老两口心里所有的怨气和焦虑,都暂时被重逢的喜悦所取代了。

张悦叫了一辆出租车,帮着父母把那两个沉重的行李箱塞进了后备箱。

车子启动,平稳地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

从机场去往女儿住处的路上,车子经过了一片巨大的、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

那片工地上,吊车林立,脚手架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

张国梁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了窗外。

正是下午时分,热带的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球,炙烤着大地。

他清楚地看到,在那高高的脚手架上,一群皮肤被晒得黝黑的工人们,正戴着黄色的安全帽,穿着简单的背心,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忙碌着。

他们的身影,在巨大的建筑背景下,显得那么渺小。

张国梁看着这一幕,忍不住发自内心地感慨了一句:“唉,你看这些人,干这种活真是太辛苦了,整天风吹日晒的。幸亏咱们家小悦是读了书的,以后毕业了,肯定是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体体面面的。小悦啊,你以后找对象,眼睛可要放亮一点,可千万不能找这种卖苦力的。”

坐在旁边的王丽芬,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接话道:“是啊,你爸说得对。这种工作,又累又不稳定,也没什么保障,说出去也不好听。女孩子,还是要找个工作稳定、有头有脸的对象,日子才能过得安稳。”

他们两个一唱一和,这番话,既是说给女儿听的,也是在给自己心里那杆“女婿标准”的秤,再一次校准刻度。

坐在副驾驶座上的张悦,听到父母的这番对话,身体似乎僵硬了一下。

她透过后视镜,看了父母一眼,嘴唇动了动,但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转过了头,继续看着前方的路。

大约半个小时后,出租车拐进了一片看起来非常整洁、规划有序的居民区,最后在一栋看起来很新、很干净的高层住宅楼下停了下来。

“爸,妈,到了,我们家就在这栋楼上。”

张悦笑着说。

张国梁抬头看了看,这是新加坡最常见的政府组屋,虽然比不上那些豪华的私人公寓,但看起来环境相当不错,比他想象中要好得多。

女儿的家在二十多层,视野很好。

一打开门,一个三室一厅的温馨小家就展现在了老两口面前。



房子不大,但被收拾得一尘不染。

客厅的地面是光洁的木地板,墙壁刷着温暖的米黄色。

一套简洁的布艺沙发,一张小巧的餐桌,阳台上还种着几盆生机勃勃的绿植。

看到女儿的居住环境还算体面,老两口心里那块悬了一路的大石头,总算是落下了一半。

至少,女儿的日子,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差,没有住在什么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

张悦热情地把父母安顿在早已准备好的客房里,又忙前忙后地给他们端茶倒水,切水果。

但老两口还是敏锐地察觉到,女儿的眉宇之间,带着一丝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的紧张和局促。

“小悦,那个……陈浩呢?”

王丽芬终于还是忍不住,问出了那个最关键的问题。

“哦,他还在上班呢,跟我说今天会早点下班回来。爸,妈,你们坐了那么久的飞机,肯定累了,先在房间里休息一下,睡一觉。等他回来了,我再叫你们。”

张悦一边说,一边不着痕迹地把父母往客房里引。

老两口被推进了房间,看着女儿关上了房门。

他们知道,最后的审判时刻,就要来临了。

03

说是休息,但张国梁和王丽芬两个人,坐在客房那张柔软舒适的床上,却如坐针毡,哪里有半分睡意。

他们的耳朵,像雷达一样,警惕地捕捉着门外客厅里的一切声响。

王丽芬坐不住,她假借着要帮忙整理行李,把那两个大箱子里的东西一件一件地拿出来。

她一会儿说这个腊肉要挂在通风的地方,一会儿又说那个核桃粉要放在干燥的柜子里。

她借着这个由头,把女儿这个不大的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仔仔细细地“巡视”了一遍。

主卧室的床铺得很整齐,床头柜上放着两人的合照,照片上的女儿笑得很甜,旁边的那个年轻人,因为照片太小,看不太真切,但感觉上是个精神的小伙子。

另一个小房间被改造成了书房,一张书桌,一个书架,看起来倒也像模像样。

张国梁则不像老伴儿那样沉不住气,他始终板着一张脸,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像一尊即将要发怒的石狮子。

他没有说话,但他的眼睛,却在不停地、用一种审视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屋子里的每一个细节。

他看到茶几的下面,整齐地摆放着几双男士拖鞋;看到阳台的晾衣架上,挂着几件尺码很大的男士T恤;看到厨房的墙壁上,贴着一张手写的便签,上面是提醒张悦记得喝汤的字迹,笔锋遒劲有力。

这些细节,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家里,确实有一个男主人。

而这个男主人,即将要接受他这个老丈人的、最严苛的检验。

时间,一分一秒地,在一种近乎凝固的、紧张而焦灼的气氛中,缓慢地流逝着。

墙上的时钟,指针每一次“滴答”的跳动,都像一记小锤,敲在老两口的心上。

门外的走廊上,但凡有一点点邻居开门或者脚步走动的声响,都会让张国梁和王丽芬两个人,像触电一样,立刻屏住呼吸,猛地抬起头,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那扇紧闭的、决定着最终审判结果的大门。

傍晚时分,当窗外的天色开始由明转暗,染上了一层温柔的橘红色时,门外,终于传来了他们等待已久的声音。

那是一阵钥匙插进锁孔,然后缓缓转动的“咔哒”声。

这声音,在寂静的客厅里,显得异常清晰。

张国梁和王丽芬两个人,几乎是在同一时刻,像两根被瞬间拉紧的弹簧,猛地从沙发上坐直了身体。

他们不约而同地停止了呼吸,所有的目光,所有的注意力,所有的期待与不安,都死死地聚焦在了那扇正在缓缓打开的、深棕色的大门上。

门,开了。

一个高大、结实的年轻男人,逆着楼道里的光,走了进来。

然而,当这个男人完全走进房间,当客厅明亮的灯光照亮他的全身时,张国梁和王丽芬两个人,却彻底地、完完全全地傻眼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