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和文字均不涉及真实人物和事件。
青石村学校门口,愤怒的村民们围住了要离开的张晨曦。
“十八年申请的钱都哪去了?五十四万,一分钱都不能少!”村长孙建国怒吼道。
“不给钱就别想走!”村民们齐声附和。
张晨曦看着这些曾经帮助过的人,脸上浮现出一抹冷笑。她从包里掏出厚厚的文件夹,高高举起。
“五十四万?你们确定要吗?”
文件如雪花般飘散,村民们弯腰去捡,看清内容后脸色瞬间惨白。
“十八年了,我等的就是这一天!”
01
2007年初春,青石村还没有现在这条水泥路。
张晨曦拖着行李箱,踩着泥泞的小径一步步走向村子深处。
她是一个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城市姑娘,28岁的年纪正是青春最好的时候。
“姑娘,你是新来的老师吧?”一个朴实的大婶迎了上来,脸上满是笑容。
“是的,我叫张晨曦,以后就在这里教书了。”张晨曦礼貌地回应道。
村民们很快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介绍着村里的情况。
村长赵铁柱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黝黑的脸上写满了风霜。
“张老师,我们村的孩子们可盼望您来了!”赵铁柱握着张晨曦的手,语气真诚,
“您放心,村里一定会好好照顾您的。”
张晨曦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她看着村民们期待的眼神,想象着即将开始的教学生活,心中充满了理想和抱负。
第二天一早,张晨曦就来到了村里的小学。
那是一栋破旧的砖房,墙上的白灰已经斑驳不堪。推开教室的门,三十多个孩子齐刷刷地站起来。
“老师好!”孩子们的声音响亮而整齐。
张晨曦看着这些孩子,有的衣服打着补丁,有的鞋子露着脚趾,但他们的眼神都异常明亮,那是对知识的渴望。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新老师张晨曦。”张晨曦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小明举起了手:“老师,您会一直在这里教我们吗?”
“当然,老师会陪着你们一起成长。”张晨曦坚定地点点头。
孩子们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张晨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她知道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教学工作比想象中更加艰辛。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张晨曦就用最原始的方法给孩子们上课。她自费买来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生动的图案。她用废旧纸箱制作教具,让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
村民们看在眼里,心中也很感动。
“这个张老师真是个好人啊。”村民们私下里议论着。
“是啊,为了我们的孩子这么用心。”
张晨曦听到这些话,心中暖洋洋的。她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晨曦逐渐适应了村里的生活。她和村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每天放学后,她都会去村民家里家访,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
“张老师,您辛苦了,快坐快坐。”村民们总是热情地招待她。
“不辛苦,这是我应该做的。”张晨曦总是谦虚地回答。
春天的时候,张晨曦带着孩子们在学校门口种了一排向日葵。夏天的时候,向日葵开得满园金黄,孩子们围着花朵嬉戏玩耍。
“老师,向日葵为什么总是朝着太阳?”小明好奇地问。
“因为它们知道,只有面向光明,才能茁壮成长。”张晨曦摸着小明的头说。
这句话后来成了张晨曦的座右铭,也成了她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
02
一年后,张晨曦的教学成果开始显现。她带的班级在全县统考中名列前茅,好几个孩子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
“张老师真厉害!”村民们纷纷夸赞。
“我们村出了个好老师!”
张晨曦心中满怀成就感。她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些孩子就是她最大的收获。
有一天,村民刘大嫂找到了张晨曦。
“张老师,我想请您帮个忙。”刘大嫂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什么忙?您说。”张晨曦放下手中的作业本。
“是这样的,听说城里来的老师可以帮我们申请一些补助。我家老头子身体不好,想申请个低保。”刘大嫂眼巴巴地看着张晨曦。
张晨曦有些疑惑:“这个我也不太清楚程序,要不我帮您问问?”
“那太好了!张老师您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刘大嫂激动地握住张晨曦的手。
张晨曦心地善良,觉得帮助困难村民是应该的。
她利用周末时间,跑到县里询问相关政策,帮刘大嫂准备申请材料。
没过几天,村里的“能人”孙建国也来找张晨曦了。
“张老师,听说您要帮刘大嫂申请低保?”孙建国笑眯眯地问道。
“是啊,我已经帮她问过了,程序还挺复杂的。”张晨曦如实回答。
“那我也想请您帮个忙。我们村还有好几户困难户,都想申请各种补助。您看您能不能...”孙建国说话的语气很客气,但眼神中有一种张晨曦说不出的东西。
“这个...我也不太懂这些程序。”张晨曦有些为难。
“没关系,您只要配合一下就行。毕竟您是老师,说话有分量。”孙建国拍了拍张晨曦的肩膀,“咱们都是为了村民好嘛。”
张晨曦感觉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她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越来越多的村民找到张晨曦,请她帮忙申请各种补助和补贴。
有贫困生补助、危房改造补贴、残疾人补助、种植补贴、养殖补贴等等。
“张老师,您就帮帮忙吧,反正也不麻烦。”村民们总是这样说。
“是啊,您只要在申请表上签个字就行。”
“我们也不白让您帮忙,到时候请您吃饭。”
张晨曦心地善良,觉得能帮助村民是好事,就一次次地配合着。
她用自己老师的身份为村民们写证明、跑手续。
一年后的一个晚上,张晨曦正在宿舍里批改作业,孙建国敲响了她的门。
“张老师,还在忙呢?”孙建国手里拎着一瓶酒。
“是啊,明天要讲新课。”张晨曦抬起头。
“张老师,您这一年为我们村做了这么多事,村民们都很感激。”孙建国在椅子上坐下,“不过我有个事想和您商量一下。”
“什么事?”张晨曦停下手中的笔。
“是这样的,县里又有一批扶贫款要下来,我想让您帮忙申请一下。”孙建国的眼神变得有些锐利,“这次金额比较大,需要您更配合一些。”
张晨曦感觉气氛不对:“什么意思?”
03
“意思就是,有些手续可能需要您...灵活处理一下。”孙建国压低了声音,“当然,好处少不了您的。”
张晨曦心中警铃大作:“我不明白您在说什么。”
孙建国的脸色变了:“张老师,您在我们村待了这么久,应该知道我们村民的为人。如果您不配合的话...”
“如果不配合会怎么样?”张晨曦感到一阵寒意。
“那就是不把我们村民当自己人了。”孙建国站起身,目光变得冷厉,“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如果村民们不欢迎您,您觉得您还能待下去吗?孩子们还会听您的课吗?”
张晨曦看着孙建国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她想起了孩子们渴望学习的眼神,想起了自己来到这里时的初心。她不能离开,至少现在不能。
从那以后,张晨曦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困境。村民们对她的态度变得复杂起来。表面上依旧客气,但总是带着一种期待,一种要求。
刘大嫂又来找她了:“张老师,我听说您不愿意帮我们申请补助了?”
“不是的,我...”张晨曦想要解释。
“张老师,我们对您这么好,您怎么能这样对我们呢?”刘大嫂的语气中带着责备,“我家小明还指望着您教书呢。如果您不帮忙,我们就让孩子转学。”
小明是张晨曦最得意的学生之一,聪明好学,成绩优异。听到刘大嫂提到小明,张晨曦的心软了下来。
“我没有不愿意帮助大家,只是有些事情...”
“那就好!”刘大嫂立刻笑了,“我就知道张老师是好人。”
就这样,张晨曦被一步步拖入了深渊。她开始帮助村民们申请各种她并不完全了解的补助和补贴。每当她想要拒绝时,村民们就会提到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张老师,如果您不帮忙,我们就让孩子转学。”
“张老师,您是不是看不起我们山里人?”
“张老师,您不会是想要独吞那些钱吧?”
面对这些指责和威胁,张晨曦感到无力。她想离开,但一看到孩子们的眼神,又舍不得。
小明有一天放学后留了下来:“张老师,我妈让我问您,那个残疾人补助申请得怎么样了?”
张晨曦心中一紧:“你妈妈没有残疾啊。”
小明低下了头:“我妈说,这些事您都懂的。反正补助下来了,我就能继续上学了。”
张晨曦看着这个才十二岁的孩子,心中涌起一阵悲凉。
她意识到,村民们连孩子都在利用。
时间一年年过去,张晨曦在青石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沉重。
她表面上依旧是那个受人尊敬的老师,但实际上已经成了村民们谋取利益的工具。
村民们的要求越来越过分。他们不仅要求张晨曦帮助申请各种补助,还开始向她借钱。
“张老师,您每个月都有工资,借我点钱应急一下。”
“张老师,您在城里有关系,帮我们想想办法。”
“张老师,我们家里急用钱,您先垫付一下,等补助下来就还您。”
04
张晨曦的工资本来就不高,还要承担一部分教学用品的费用。
面对村民们的要求,她只能省吃俭用,把自己的钱贴补给他们。
有一次,张晨曦实在拿不出钱来,刘大嫂就在全村人面前说她:
“张老师现在有钱了,就看不起我们了。”
“我没有很多钱,我的工资...”张晨曦想要解释。
“工资?张老师,您申请的那些补助呢?那些钱哪里去了?”孙建国的话让周围的村民都看向张晨曦。
“您不会是自己留着了吧?”有村民开始窃窃私语。
“我们信任您才让您帮忙申请,您可不能辜负我们的信任啊。”
张晨曦感到一阵恐慌。她意识到村民们可能以为她私吞了那些补助款。
但实际上,那些钱都按照村民们的要求分发给了他们。
“那些钱都给了大家啊。”张晨曦急忙解释。
“给了我们?我们怎么没收到多少?”村民们开始窃窃私语。
“就是啊,我只拿到了一点点。”
“张老师,您不会是把大头留下了吧?”
张晨曦这才明白,村民们在她面前撒了谎。他们声称没有收到钱,实际上是想要更多。
这件事让张晨曦开始警觉起来。她开始暗中记录村民们的各种行为和言论。每一次申请补助,每一笔钱的去向,每一个村民的要求,她都仔细地记录下来。她买了一个录音设备,藏在身上,偷偷录下村民们的话。
2015年,张晨曦已经在青石村待了八年。她的第一批学生已经长大,小明考上了县里的中学。
“老师,我要走了。”小明来向张晨曦告别。
“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张晨曦摸着小明的头。
“老师,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小明突然问道。
张晨曦愣了一下:“为什么这么问?”
“我总觉得村里的人对您...有些奇怪。他们总是找您要钱要东西。”小明欲言又止。
张晨曦心中一暖,这个孩子还是能看出一些问题的。
“老师要把更多的孩子教好才能走。”张晨曦笑了笑。
小明离开后,张晨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她培养的孩子一个个离开村庄,而她却被困在这里,成了村民们的提款机。
2017年,孙建国变本加厉。他开始明目张胆地威胁张晨曦。
“张老师,您帮我们申请了这么多补助,如果上面查下来发现有问题,您觉得会是什么结果?”孙建国的话让张晨曦心中一凉。
“什么意思?”张晨曦装作不懂。
“意思就是,我们现在是一条船上的人了。您想要全身而退?没那么容易。”孙建国冷笑着说,“所以,您最好继续配合我们。”
张晨曦明白了,村民们已经把她完全绑在了这里。她成了他们的共犯,想走也走不了。
2020年,疫情爆发,但村民们对张晨曦的要求却没有减少。
“张老师,听说政府有疫情补助,您帮我们申请一下。”
“张老师,我家需要改造厕所,您看看能不能申请到补贴。”
“张老师,我们村应该申请一些防疫物资,您想想办法。”
05
张晨曦感到身心俱疲。她已经在这个村子里待了十三年,从一个满怀理想的年轻教师变成了一个被村民们绑架的工具人。
她开始考虑离开,但每次这个念头出现时,村民们似乎都能察觉到。
“张老师,您不会是想走吧?”孙建国有一次直接问她。
“没有,我只是...”张晨曦想要否认。
“那就好。您要知道,您在这里帮我们申请了这么多补助,如果上面查下来,您觉得会是什么结果?”孙建国的话让张晨曦心中一凉,“而且,您培养出来的学生现在都在外面工作,如果他们知道您在村里做的事情...”
张晨曦不敢继续想下去。她知道,一旦这些事情曝光,不仅她的名声会受损,连她培养的学生也会受到影响。
2022年,村民们的胃口越来越大。他们不再满足于小额的补助,开始要求张晨曦申请更大额度的项目资金。
“张老师,现在乡村振兴政策这么好,您帮我们申请一个项目。”孙建国拿着一份项目申请书找到张晨曦。
张晨曦看了看申请书,金额高达几十万元。
“这个...我不能申请。”张晨曦坚决拒绝。
“为什么不能?您不是说要为村民服务吗?”孙建国的脸色变得阴沉。
“这个项目太大了,而且我们村根本没有条件实施。”张晨曦解释道。
“条件?什么条件?只要钱下来了,条件不是问题。”孙建国冷笑着说,“张老师,您不会是想要独吞这笔钱吧?”
张晨曦气得浑身发抖:“我从来没有独吞过一分钱!”
“那您为什么不愿意申请?”孙建国步步紧逼,
“还是说,您觉得我们村民不配得到这些钱?”
周围聚集了很多村民,他们都用怀疑的眼神看着张晨曦。
“张老师,您不会真的私吞了钱吧?”
“这些年您帮我们申请了这么多补助,钱都哪去了?”
“我们只拿到了很少的一部分,大头肯定被您留下了。”
面对村民们的指责,张晨曦感到绝望。
她知道,无论自己怎么解释,村民们都不会相信。
他们已经认定她贪污了钱。但她在等待,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2025年春天,张晨曦终于下定决心要离开青石村。
她已经在这里支教了十八年,从28岁到46岁,把自己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这个地方。
她感到身心俱疲,无法再承受村民们的无休止的索取和威胁。
她准备悄悄离开,但消息还是传了出去。村民们很快聚集到了学校门口。
“张老师,听说您要走?”孙建国站在人群最前面,脸色阴沉。
“是的,我觉得是时候了。”张晨曦平静地回答。
“那可不行!”孙建国的声音突然变得严厉,“您这些年在我们村申请了那么多钱,总得有个说法吧?”
06
“什么意思?”张晨曦装作不解。
“张老师,别装了!”刘大嫂跳了出来,指着张晨曦的鼻子,
“这些年您申请的扶贫款都哪去了?我们村民只拿到了零头,大头都被您私吞了!”
“那些钱不都给了你们吗?”张晨曦反问道。
“给了我们?”孙建国冷笑,
“我们收到的只是零头,大头都被您私吞了!张老师,您的良心让狗吃了吗?”
村民们开始七嘴八舌地指责:
“就是!我们只拿到了一点点!”
“张老师您太过分了!我们这么信任您!”
“这么多年,我们对您多好,您就是这样回报我们的?”
“您拿了我们的钱,就想一走了之?”
张晨曦感到天旋地转。她没想到村民们会倒打一耙,把责任全部推到她身上。
孙建国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我们已经算过了,这十八年来,您通过各种名目申请的钱总共是五十四万元!”
“五十四万!”村民们齐声喊道。
“一分钱都不能少!”
“不给钱就别想走!”
“我们要报警!让警察来抓您!”
张晨曦环顾四周,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
有她曾经帮助过的刘大嫂,有她为之跑前跑后的村民们,还有她当年的学生小明。
小明已经长大成人,此时也站在人群中,眼中满是复杂的神情。他看着曾经最敬爱的老师,眼中充满了失望和怀疑。
“老师,这些钱您真的...”小明欲言又止。
张晨曦看着小明,心如刀割。她没想到连自己亲手培养的学生都开始怀疑她。
“交出钱来!不交钱您就别想离开青石村!”村民们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激动。
“张老师,您是聪明人,应该知道该怎么做。”孙建国走到张晨曦面前,威胁道,“这件事闹大了对谁都不好。您把钱交出来,我们可以既往不咎。”
“否则的话,我们就报警,让全县的人都知道您的真面目!”
“让您的学生们都看看,他们的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
张晨曦看着围在自己周围的村民们,感受着他们眼中的贪婪和恶意。十八年的美好回忆瞬间破碎,她终于看清了这些人的真面目。
她想起了刚来青石村时村民们的热情接待,想起了孩子们渴望学习的眼神,想起了自己种下的那排向日葵。一切都变了,一切都不是她想象的样子。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张晨曦会妥协时,她突然停止了颤抖。一抹冷笑在她脸上浮现,那笑容冰冷得让人心寒。
“五十四万?”张晨曦的声音异常平静,没有丝毫的慌乱,“你们确定要吗?”
村民们愣了一下,没想到张晨曦会是这个反应。
“当然要!这是我们的钱!”孙建国大声说道。
张晨曦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高高举起。
“先看看这个再说吧!”
文件夹突然散开,里面的文件如雪花般飘散在地上。
村民们好奇地弯腰去捡,但看到内容后,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07
有人的手开始颤抖,有人的腿开始发软,有人的脸上写满了恐惧。
孙建国捡起一份文件,看了一眼,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十八年了。”张晨曦的声音冰冷如霜,“我等的就是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