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根基在民生、保障在法治。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金叶助农+”行动为抓手,聚焦帮扶村苏家村发展痛点、民生难点,通过产业帮扶、法治护航、服务提质多维发力,为其注入强劲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精准帮扶与内生发展相结合的振兴之路。
“金叶助农+棚菜焕新” 钢架大棚结金果
清晨五点,苏家村的蔬菜大棚里已有了忙碌身影。村民苏艳玲正小心翼翼地采摘紫茄,饱满的果实沉甸甸坠在枝头,映着她眼里的笑意。“这茬茄子能收1000多斤,多亏了烟草帮咱建的大棚。”
苏家村曾长期困在“种粮饱肚、增收无路”的瓶颈里。广饶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驻村干部王韶峰调研发现,当地昼夜温差适宜茄子生长,且市场行情稳定。经过反复论证,决定扶持村里发展大棚茄子种植。可真要建大棚,启动资金成了“拦路虎”,为此王韶峰没少跑腿,在单位与村里两头跑,一遍遍核算成本、汇报情况,终于协调到帮扶资金,解了燃眉之急。
如今,三个标准化大棚在村东头整齐排列,从经住去年台风考验的坚固钢架,到新打深水井引来的活水浇地系统,再到棚里挂着的一目了然的温度计、湿度计,处处透着实在与贴心。“以前在外打工一年攒不下两万,现在守着大棚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苏家村村民苏艳玲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金叶助农+田间普法” 乡间地头传法音
为破解农村普法“最后一公里”难题,广饶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将普法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普法小组成员带着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和通俗易懂的案例,在春耕间隙的田埂上摆起“板凳课堂”,在夏夜纳凉的槐树下拉起“家常普法”。针对村民关心的土地流转、农资打假、劳动合同等问题,他们用“土话”讲法条,用身边事释法理,让生硬的法律条文变成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指南”。
“以前总觉得法律离咱老远,经他们这么一讲,才知道买种子遇到假冒伪劣该咋维权,自家种的蔬菜遇到侵权该找谁帮忙。”拿着普法手册的村民感叹道。如今,田间地头的普法声成了乡村振兴的“助农音”。广饶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接地气的方式,让法律知识浸润乡土,既化解了农民切身难题,更筑牢了乡村法治根基,为农业发展添了“护身符”。
图为普法小组成员向村民讲解普法手册。
“金叶助农+暖心服务” 点滴实事聚民心
“村里的阳光活动中心太方便了,平时缴个水电费、取个快递不用再跑镇上,烟草的同志还经常帮我们老年人用智能手机查信息。”在苏家村阳光活动中心,70多岁的苏大爷拿着刚取的快递,脸上堆满了笑容。
过去,苏家村党群活动靠“打游击”,老人吃饭“凑和事”,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实则是影响民心的“大事”。广饶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民生无小事”为导向,投入专项资金建成 300 平方米党员活动室,让组织生活有了“固定坐标”;活动中心配套了健身器械与书画角,成了老人的“快乐老家”;幸福食堂推行“3 元爱心餐”,每日两餐不重样,为60岁以上老人解决了吃饭难题。看得见的变化里,是实打实的幸福。如今的苏家村,便利成了日常,温暖常在身边,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幸福的底色也在这点点滴滴中愈发浓厚。
图为志愿者在阳光活动中心打扫卫生。
从法治护航到产业造血,从民生改善到文化浸润,广饶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金叶助农+”的创新实践,让帮扶工作既有法治的硬度,又有产业的厚度,更有民生的温度。随着更多惠民举措的落地,苏家村必将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绘就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崭新图景。(魏欣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