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畔,黄绿相间的连片水稻生机勃勃。(8月5日无人机航拍图片)
![]()
村民在田间割水稻、打稻穗。(摄于8月5日)
盛夏时节,稻谷飘香。连日来,大理州云龙县功果桥镇的田野间打谷机轰鸣,万亩优质水稻正式进入开镰收割季,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夏日阳光的照耀下,功果桥镇的万亩稻田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熠熠生辉的景象美不胜收。
在功果桥镇崇沧社区下甸尾村民小组,村民刘珍和家人穿梭在稻田里忙着收割。“今年我家种的是‘滇屯502’,一共3亩多田。看这长势,收成相当不错。”刘珍捧起一把稻穗,脸上难掩兴奋之情,“更让人安心的是,谷子还没开始收割,我们的新米就已经被预订完了,而且价格也很可观,每斤能卖到6块钱。这样算下来,3亩多田能收3000多斤稻谷,可加工出2000多斤优质大米,收益不错。”刘珍家的情况并非个例,功果桥大米凭借其优良品质,正逐步在市场上建立起稳定的口碑和销售渠道,订单农业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民的销路之忧,让丰收的喜悦更加踏实。
稻田里,除了忙碌的农户,还有一支支专业的收割队伍在辛勤劳作。来自功果桥镇汤邓村的施砚婷带领的收割队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村每年火把节一过,就会组织十几名男工女工,到下甸尾、上老街、下坞这些村寨帮忙收谷子。”施砚婷一边熟练地操作着农具,一边介绍道,“女工每天110元,男工每天120元,中午还管一顿丰盛的午饭。基本上从火把节后一直要忙到中秋节前后,帮别人家收完水稻,才回去忙自家的农活。”这种季节性、互助式的劳务输出方式,不仅解决了种植户的劳动力需求,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机会。
功果桥镇位于云龙县西南部,澜沧江穿境而过,境内海拔较低,气候温热、阳光充足、土地肥沃,非常适宜种植优质水稻,素有“云龙鱼米之乡”“云龙粮仓”的美誉。今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约1.1万亩,主要种植“红优6号”“滇屯502”“盈江小粒稻”等优质品种。这里产出的稻米米粒饱满、晶莹剔透,蒸煮后饭粒油亮、香气浓郁、口感软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今年万亩稻田的丰收,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稳住了地方的“米袋子”,更进一步擦亮了“功果桥大米”的品牌名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 李永康 文/图)
来源:大理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