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企业集团重磅消息:宗馥莉、母亲施幼珍、三叔宗泽后、娃哈哈创投公司等,因损害浙江亚丰食品有限公司债权人利益,责任纠纷一案,于8月13日下午14:10分,在云南祥云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
杭州的桂香漫过钱江新城时,娃哈哈总部 23 楼的落地窗前,宗馥莉正用指尖摩挲着一张皱巴巴的法院传票。米白色的 A4 纸边缘沾着半滴咖啡渍,"云南祥云县人民法院" 的红章像颗未融化的朱砂痣,在她素色的真丝衬衫上投下淡红的影子。
办公室的书架上,还摆着父亲宗庆后生前最爱的青瓷茶杯 —— 杯身上刻着 "家和万事兴",是 1992 年娃哈哈儿童营养液突破 10 亿销量时,宗泽后特意找龙泉窑师傅定制的。此刻茶杯里的龙井已经凉透,茶叶沉在杯底,像堆未说出口的往事。
一、那些奔赴法院的清晨
8 月的杭州清晨,风里裹着糖炒栗子的香气。拱墅区人民法院的台阶上,陈建国攥着起诉状的手渗出细汗 —— 他的宁波食品公司给娃哈哈供应了三年的果脯原料,270 万货款拖了 18 个月。"我昨天在娃哈哈仓库门口等了三个小时,保安说 ' 宗总不在 '。" 他抹了把额角的汗,抬头望着法院门口的 "公正" 石碑,"没办法,只能找法官要说法。"
![]()
这样的场景,最近半年在浙江的法院里重复了几十次:杭州的包装厂老板抱着厚厚的送货单排队立案,温州的广告公司经理举着娃哈哈的品牌策划案叹气,甚至连嘉兴的一家纸箱厂都递了起诉状 —— 他们给娃哈哈创投做的办公纸箱,至今没收到尾款。
网友评论,娃哈哈宗馥莉,今年以来有诉讼几千件,涉及股东、供应商、员工劳动补偿等,林林总总,各种各样,创下中国企业被提起诉讼数量的记录!
![]()
二、保灵口服液的旧时光:娃哈哈的 "创业源代码"
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娃哈哈的起点,其实是一瓶 "保灵花粉口服液"。
1987 年的杭州街头,宗泽后背着军绿色帆布包,包里装着 20 瓶玻璃瓶装的保灵口服液,裤脚沾着钱塘江的泥 —— 他刚从萧山的供销社回来,鞋跟磨破了个洞,露出里面的棉袜。"王大姐,这花粉是千岛湖深山采的,你看这沉淀,纯得很!" 他拍着柜台的玻璃,声音里带着股子连自己都信的热乎劲,"我媳妇刚生了娃,每天喝一瓶,奶水比以前多两倍!"
那年年末,保灵口服液的销量突破 120 万瓶。宗庆后抱着一瓶贴着 "娃哈哈" 标签的儿童营养液找到他时,手指还沾着印刷厂的油墨:"哥,你看这瓶子 —— 胖嘟嘟的像个小娃娃,名字是我从儿歌里扒的,' 娃哈哈,娃哈哈,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 宗泽后接过瓶子,透过阳光看里面橙黄色的液体,笑出了满脸的褶子:"行,我帮你跑销售 —— 当年保灵的渠道,现在正好用得上。"
接下来的五年,宗泽后成了娃哈哈的 "销售急先锋":他坐着绿皮火车跑遍华东的乡镇小学,把儿童营养液的试喝装塞进学生的书包;他在苏州的百货大楼前搭起临时舞台,举着话筒喊 "喝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甚至在 1991 年的全国糖酒会上,他搬了箱营养液站在展厅门口,逢人就递一瓶 —— 那天他喝了八瓶矿泉水,喉咙哑得说不出话,却笑着跟宗庆后说:"今天签了三个省的代理!"
那位接近宗家的知情者说 "娃哈哈起于宗泽后",其实不算夸张 —— 如果没有保灵口服液赚的第一桶金,没有宗泽后铺下的销售网络,宗庆后未必有勇气推出 "娃哈哈";而如果没有 "娃哈哈儿童营养液" 的爆火,也不会有后来的纯净水、AD 钙奶,以及那个 "中国饮料大王" 的神话。
三、当 "创业功臣" 遇上 "接班者":未说出口的裂痕
宗馥莉第一次对三叔产生 "陌生感",是 2018 年的董事会。
那天会议室的空调开得有点冷,宗泽后举着一份《娃哈哈创投投资方案》,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不满:"这个新能源项目没做尽调,对方老板我认识 —— 去年还欠着供应商的钱!" 宗馥莉坐在主位上,指尖敲了敲桌上的可行性报告:"三叔,现在是资本时代,不是你当年跑供销社的年代了。" 她的语气很轻,却像把手术刀划开了会议室里的沉默,"创投的事,法务和投行已经审过了,你不用操心。"
那天宗泽后走出会议室时,路过走廊里的老照片墙 —— 照片里的他抱着娃哈哈营养液,身后是刚建成的下沙生产基地。保洁阿姨跟他打招呼:"宗总,今天下班早啊?" 他笑了笑,却没说话 —— 口袋里的手机震动,是财务发来的短信:"您的股权分红已到账,金额 23 万。" 他盯着那串数字,突然想起 1995 年娃哈哈纯净水上市时,宗庆后拍着他的肩膀说:"哥,等公司上市了,给你留 10% 的股。"
裂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或许是宗馥莉接手后,把 "娃哈哈创投" 的决策权收归自己名下;或许是她将老员工的 "终身制" 改成 "绩效考核";更或许是去年春天,宗泽后提出 "恢复保灵口服液生产线" 时,她皱着眉说:"那是上个世纪的产品,现在年轻人不喝这个。"
"她没经历过那种 ' 一块钱掰成两半花 ' 的日子。" 宗泽后后来就公开吐槽,"她不够厚道”,“从小就很自私,六亲不认”,“她要容纳这些弟弟妹妹,不要逼得他们无路可走”
![]()
宗泽后还指责宗馥莉在父亲逝世后“雇佣了大批水军,为她父亲造势,打造一个接近神似的人设”。如今宗馥莉大权在握,他批评她“又是一大波造势,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忍辱负重复仇的女神”,导致“她老爸的脸狠狠地按在地上擦,那神一样的人设瞬间崩塌”。
四、当亲情撞上股权:家族企业的 "无解方程"
"其实我懂三叔的委屈。" 宗馥莉后来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父亲的青瓷茶杯,"但企业要往前走,总要有取舍。" 可取舍的代价,是 17 起针对娃哈哈的诉讼,是老员工的议论纷纷,是宗泽后在朋友圈里发的那句 "饮水思源"—— 后面跟着一张 1987 年的保灵口服液广告单。
![]()
那位知情者说 "娃哈哈起于宗泽后,兴于杜建英",其实点出了家族企业最核心的矛盾:创业时靠的是 "人情纽带",守业时拼的是 "制度规则"。当宗庆后在世时,他像块 "平衡木"—— 一边捧着宗泽后的 "老功劳",一边护着宗馥莉的 "新想法";可当这块 "平衡木" 消失,所有被隐藏的裂痕都成了不能碰的伤口。
![]()
就像浙江亚丰食品的李总说的:"我找宗泽后要货款时,他拍着桌子说 ' 我现在说了不算 ';找宗馥莉,她让我找法务 —— 法务说 ' 合同里没写付款时间 '。" 李总的办公室里,还堆着给娃哈哈做的果脯包装纸,印着 "娃哈哈" 的卡通 logo,"当年我跟着宗泽后跑销售时,他说 ' 咱们是一家人 ';现在倒好,一家人变成了 ' 被告和原告 '。"
![]()
杭州的桂香更浓时,宗馥莉踩着落叶走进父亲的旧书房。书桌上还摆着宗庆后生前未写完的日记,最后一页写着:"9 月 15 日,跟泽后一起吃东坡肉,他说想恢复保灵口服液 —— 我觉得可以试试,毕竟那是我们的根。"
窗外的银杏叶飘进阳台,落在日记上。宗馥莉突然想起小时候,三叔骑着自行车带她去西湖边玩 —— 她坐在后座上,手里举着一瓶娃哈哈儿童营养液,风把她的辫子吹得飞起来,宗泽后笑着喊:"馥莉,抓紧了!" 那时的天空很蓝,湖水很清,连风里都飘着甜丝丝的味道。
此刻,手机在桌角震动 —— 是云南法院的传票,通知下一次开庭的时间。宗馥莉拿起手机,指尖在 "回复" 键上停了三秒,最终转向书架上的青瓷茶杯。她倒了杯温热的龙井,轻轻碰了碰杯身的 "家和万事兴",像是在跟某个未说出口的人对话。
或许,所有家族企业的故事,都是一场 "过去与现在" 的对话。当宗泽后抱着旧相册回忆 "保灵口服液" 的年代时,宗馥莉正在会议室里跟投行讨论 "娃哈哈的数字化转型";当陈建国在法院门口等着立案时,娃哈哈的新生产线正在下沙基地调试 —— 生产的是针对 Z 世代的 "零糖气泡水",瓶身上印着潮酷的二次元图案。
风从窗外吹进来,把桌上的传票翻了一页。宗馥莉望着楼下的车水马龙,突然想起父亲常说的那句话:"做企业像种桂花树 —— 根要扎得深,花才开得香。" 而她现在要做的,或许是把 "根" 和 "花" 都攥在手里 —— 既要守住三叔当年跑出来的 "老根基",也要开出属于年轻人的 "新花香"。
只是,这场关于 "根与花" 的平衡术,她能做好吗?
杭州的桂香还在飘,飘过娃哈哈总部的玻璃幕墙,飘过高楼间的天空,飘向某个未可知的秋天。而那些未说出口的故事,或许会变成桂树上的某片叶子,在某个清晨落进某人的掌心,成为下一个故事的开头。
写文不易,点击关注,点个“赞”和“评论”呗,感谢,致敬每一个为生活奔跑的人!
析商战,探AI,观创业,解项目,聊八卦,有谋有略;成王败寇,兴衰浮沉,皆由己造。商海里见真章,浪潮中见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