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这是啥声音?"陈大海颤抖问。
赵师傅脸色大变,冲向舱,几分钟后跑出,满脸震惊。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赵师傅喃喃。
"咋了?"马局长急问。
"舱内……有设备在工作!十八年了,竟还有设备正常运行!"赵师傅声音发颤。
众人傻眼,十八年,电子设备早该失效,怎还在工作?
"啥设备?"马局长追问。
"仪表盘……驾驶舱仪表盘指示灯闪烁!我还听到……"赵师傅声音变小。
"听到啥?"众人齐问。
赵师傅深看家属,表情复杂难言。
他缓缓说一句,全场死寂。
陈大海脸色苍白,双腿颤抖……
01
三月的华北大地刚刚解冻,黄土地上还带着冬日的苍凉。县城东边的麦田里,一夜之间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静静地卧在刚刚返青的麦苗间。
那是一架客机。
晨练的老人们最先发现了它。机身在朝阳下闪着金属的光泽,白色的机体上印着蓝色的航空公司标志,尾翼上的编号清晰可见:B-2847。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整个县城。菜市场里,理发店里,路边的早点摊上,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是电影剧组的道具,有人说是废弃的展品,更多的人觉得不可思议。
县城不大,真正的大事也不多。这样一架完整的客机突然出现,足以让全县的人都跑来看热闹。
陈大海正蹲在县医院门口的台阶上抽烟,等着拉病人的活儿。他的出租车是一辆老桑塔纳,车身已经褪色,但发动机还算争气。
做了十几年出租,陈大海对县城的每一条街道都熟悉得像自己的手掌。
电话铃声响起的时候,他正琢磨着今天的油钱够不够。
"大海哥,你快来东边麦田看看!"电话里传来老乡激动的声音,"有架飞机!编号是B-2847!"
陈大海手里的烟头掉在了地上。
B-2847。这个编号他永远不会忘记。十八年前,他二十八岁的儿子陈小峰就是坐着这架航班出差,一去不回。
飞机失踪的消息传来时,陈大海还不敢相信。儿子前一天晚上还给家里打电话,说要去省城谈一个项目,过几天就回来。可是第二天下午,民航局的电话就打来了。
航班失踪。无声无息,连残骸都没找到。
十八年了。陈大海的头发从黑变白,老婆也在三年前病逝。他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房子,每年清明都要在儿子的空坟前坐一整天。
现在,那架飞机回来了。
陈大海的手在发抖。他启动车子,踩下油门,向东边的麦田飞奔而去。
王秀英正在菜市场挑选白菜。她今年五十二岁,退休前是县小学的语文老师。身材瘦小,头发花白,但眼神依旧清亮。
"王老师,王老师!"卖菜的大嫂急匆匆地跑过来,"你快去东边看看,有架飞机!就是十八年前那架!"
王秀英手里的白菜掉在了地上。
十八年前,她三十四岁的儿子王晓明也在那架航班上。儿子是县城唯一的大学生,在省城工作,每个月都回家看她。那天,儿子要去外地出差,特意给她打电话报平安。
"妈,我明天坐飞机去上海,谈完事就回来。你要保重身体。"
这是儿子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
王秀英丢下菜篮,踉踉跄跄地向东边跑去。她的腿脚不太好,但这一刻,她觉得自己还是十八年前那个焦急等待儿子消息的母亲。
麦田边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县公安局拉起了警戒线,不让人靠近。飞机就静静地躺在那里,机身完整,起落架稳稳地支撑在软土上。
陈大海赶到时,远远就看见了那个熟悉的编号。他停下车,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十八年的思念和痛苦一下子涌上心头,他几乎无法呼吸。
"小峰..."他嗫嚅着儿子的名字,眼泪模糊了视线。
王秀英也到了。她推开人群,看见飞机的那一刻,腿软得差点跌倒。旁边的人赶紧扶住她。
"晓明...我的晓明..."她低声呢喃着,泪水无声地流淌。
更多的家属赶来了。十八年前那场空难,一共有八十七名乘客失踪。这些年来,家属们彼此都很熟悉。每年的忌日,大家都会聚在一起,为失踪的亲人祈祷。
县里很快派人来了。马局长是民航局的负责人,五十岁出头,平时处理的都是一些常规事务。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他明显有些手足无措。
"大家先冷静一下,"马局长擦着汗说,"我们已经联系了上级部门,专家马上就到。"
"马局长,"陈大海走上前去,声音嘶哑,"这真的是那架飞机吗?"
马局长点点头:"编号确实是B-2847,外观也完全吻合。但是具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那我们的孩子呢?"王秀英抓住马局长的袖子,"他们在里面吗?"
马局长的表情很复杂:"这个...我们还不清楚。现在最重要的是确保安全,不能贸然行动。"
人群开始骚动。十八年的等待,十八年的煎熬,现在希望就在眼前,谁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不安。
"我要进去看看!"一个中年男人情绪激动地喊道,"那是我弟弟!"
"不行,"马局长坚决地摇头,"现在情况不明,谁都不能靠近。"
陈大海盯着飞机,心情五味杂陈。十八年来,他做过无数个梦,梦见儿子回来了,梦见一家人团聚。可是每次醒来,面对的都是残酷的现实。
现在,飞机真的回来了。可是他又害怕了。害怕希望再次破灭,害怕面对可能的结果。
县里调来了赵师傅。赵师傅今年五十八岁,在县城机场干了三十多年的维修工作。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但对飞机的结构了如指掌。
"赵师傅,你看看这架飞机有什么异常?"马局长问道。
赵师傅绕着飞机仔细观察。机身虽然有些磨损,但整体完好。起落架正常,机翼没有损伤,连舷窗都是完整的。
02
"太奇怪了,"赵师傅皱着眉头说,"这架飞机看起来就像刚刚降落一样。"
"什么意思?"马局长追问。
"你看,"赵师傅指着起落架,"轮胎的气压是正常的,磨损程度也不严重。如果是坠毁的飞机,不可能保持这种状态。"
他又指向机翼:"燃油指示器显示还有剩余燃油。十八年了,燃油早就挥发干净了才对。"
家属们听着赵师傅的分析,心情更加复杂。如果飞机状态良好,那他们的亲人呢?
"会不会是另一架飞机?"有人提出疑问。
赵师傅摇头:"编号、机型、涂装,每一个细节都对得上。这就是十八年前失踪的那架。"
太阳渐渐升高,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县里紧急调来了更多的警力维持秩序。同时,省里的专家组也在赶来的路上。
陈大海一直站在警戒线边上,一步都不肯离开。他的眼睛死死盯着飞机的舱门,仿佛期待着儿子随时会走出来。
王秀英坐在地上,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她在为儿子祈祷,为所有失踪的人祈祷。
时间过得很慢。每一分钟都像是一个世纪。家属们的心情在期待和恐惧之间摇摆,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下午三点,省里的专家组终于到了。领队是一位航空专家,带着先进的检测设备。他们要对飞机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认没有危险后才能打开舱门。
"各位家属,我理解大家的心情,"专家组长对家属们说,"但是安全第一。我们需要一些时间进行检测。"
"要多长时间?"陈大海问道。
"至少需要两天。"专家组长回答。
两天。对于等待了十八年的人来说,两天算不了什么。但现在,每一秒都是煎熬。
夜幕降临,大部分围观的人都散去了。但家属们依然守在现场,谁都不肯离开。县里安排了帐篷和食物,让大家能够就地休息。
陈大海坐在帐篷里,看着不远处的飞机。月光下,银白色的机身散发着神秘的光芒。他想起了儿子小时候的样子,想起了他们父子俩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爸,我一定会成功的,"儿子临走前说,"等我回来,咱们一起买套新房子。"
可是儿子再也没有回来。
王秀英也睡不着。她拿出手机,翻看着儿子的照片。照片已经泛黄,但儿子的笑容依旧灿烂。
"晓明,妈妈在等你,"她对着照片轻声说道,"你一定要回来。"
第二天,检测工作继续进行。专家们发现了更多令人困惑的细节。飞机的各项系统都显示正常,就连机舱内的氧气含量都是标准值。
"这太不可思议了,"一位专家对同事说,"按常理说,十八年的时间足以让所有系统失效。但这架飞机就像时间停止了一样。"
第二天傍晚,安全检测终于完成。专家组确认飞机没有任何危险,可以打开舱门。
消息传开后,所有的家属都激动不已。十八年的等待,终于要有结果了。
马局长宣布明天上午正式开启舱门。这一夜,没有人能够入睡。
第三天上午九点,阳光明媚。麦田边聚集了所有的家属,还有县里的领导和专家。新闻媒体也闻讯赶来,长枪短炮对准了这架神秘的飞机。
赵师傅走向舱门,手里拿着开启设备。他的动作很小心,生怕惊扰了什么。
"准备好了吗?"马局长问家属们。
家属们点点头,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
赵师傅按下按钮,舱门开始缓缓打开。机械的嗡嗡声在寂静的麦田里显得格外清晰。
舱门完全打开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怔住了。
机舱内一片寂静,座椅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行李架上的物品纹丝不动。阳光从舷窗射进来,照亮了每一个角落。
但是,座椅上空无一人。
所有的乘客都不见了。
王秀英第一个反应过来,她捂住嘴巴,眼泪瞬间涌出:"他们...他们人呢?"
陈大海向前冲去,被工作人员拦住:"儿子!小峰!"
他的喊声在空旷的机舱里回荡,但没有任何回应。
其他家属也开始激动起来。有人哭泣,有人大喊,有人瘫坐在地。这个结果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安静!大家先安静!"马局长大声喊道,"我们进去仔细查看。"
专家组率先进入机舱。里面的景象更加令人费解。乘客们的随身物品都还在原位:手机、钱包、眼镜、书籍,甚至还有半杯没喝完的饮料。
一切都保持着十八年前的样子,仿佛乘客们只是暂时离开,随时会回来。
赵师傅在机舱里仔细查看。座椅没有损坏,安全带没有解开,乘客的行李也整齐地放在座位上。
"这太诡异了,"他对专家说,"就像所有人同时消失了一样。"
家属们被允许进入机舱查看。陈大海径直走向十四排C座,那是儿子的座位。座位上放着一个黑色的背包,正是儿子常用的那个。
他颤抖着打开背包,里面是儿子的身份证、工作资料,还有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签还夹在第一百二十六页,正是儿子上飞机前读到的地方。
"小峰..."陈大海抱着背包,泪如雨下。
王秀英走向二十一排A座。座椅上放着一副眼镜,是儿子的近视镜。镜片上还能看到指纹,就像刚刚摘下来一样。
03
她小心翼翼地拿起眼镜,贴在胸前。十八年了,这是她离儿子最近的一次。
其他家属也在各自寻找亲人的痕迹。每一个发现都让人心痛,每一件物品都诉说着十八年前那个普通的上午。
"这不可能!"王秀英突然爆发,"如果他们不在飞机上,那他们去哪了?"
这是所有人心中的疑问。飞机回来了,但人却不见了。这比完全失踪更加残酷。
专家们也陷入了困惑。按照常理,如果飞机坠毁,应该有残骸和遇难者遗体。如果飞机迫降,乘客应该还在机上或者附近。
但现在的情况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理解。
"会不会他们已经..."有人提出了最残酷的猜测。
"不可能,"赵师傅摇头,"如果乘客在飞行过程中遇难,机舱内一定会留下痕迹。但这里什么都没有。"
更令人困惑的是机舱内的环境。温度适宜,空气清新,就像刚刚起飞时一样。连食物都还散发着香味。
专家组决定对机舱进行更仔细的勘察。他们采集了空气样本,检查了每一个座位,记录了所有物品的位置。
与此同时,赵师傅去检查驾驶舱。驾驶舱的门虚掩着,里面同样空无一人。飞行员和副驾驶都不见了,但所有的设备都保持着正常状态。
他检查了飞行记录仪,最后的记录时间显示为十八年前失踪当日上午十点四十七分。那正是飞机与塔台失去联系的时间。
"十点四十七分之后就没有任何记录了,"赵师傅向专家组报告,"就像时间突然停止了一样。"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更加困惑。如果飞机继续飞行,记录仪应该有相应的数据。如果飞机坠毁,也应该有撞击的记录。
但现在,一切都戛然而止在那个时刻。
家属们的情绪越来越激动。他们要求搜查飞机的每一个角落,希望能找到亲人的线索。
县里组织了更大规模的搜查。除了专家组,还调来了搜救犬和专业的搜救队伍。他们不仅要搜查飞机内部,还要搜查周围的麦田。
搜查持续了整整一天,但毫无发现。八十七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晚上,家属们再次聚在一起。大家的脸上都写满了绝望和困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位家属无助地问道,"人怎么会突然消失?"
"会不会他们还活着?"另一位家属抱着最后的希望问道。
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眼前的情况完全超出了常识的范围。
陈大海一直很沉默。他抱着儿子的背包,眼神空洞地看着远方。十八年的等待,换来的是更大的困惑和痛苦。
王秀英坐在他旁边,同样沉默不语。她手里紧握着儿子的眼镜,仿佛这样就能感受到儿子的存在。
第四天上午,专家组决定进行更深入的调查。他们要拆开机舱的内饰,检查隐藏的空间,看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
同时,技术人员开始检查飞机的各项系统。燃油系统、电气系统、通讯系统,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检查的结果更加令人震惊。飞机的燃油量显示为百分之三十五,正好是从县城机场到预定目的地所需的剩余量。按照飞行计划,这架飞机应该在失踪当天下午两点到达目的地。
"这意味着什么?"马局长问专家。
"如果数据正确,"专家回答,"这架飞机只飞行了原计划航程的一半,就突然出现在这里。"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更加困惑。飞机从县城起飞,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上海。中途失踪后,再次出现竟然在起飞地附近。
而且燃油的消耗量也对得上。仿佛这架飞机只飞行了一个小时,就在这里降落了。
"那失踪的十八年时间去哪了?"有人问道。
没有人能够回答。
下午,一位年轻的技术员在检查电气系统时发现了异常。
"有些线路显示异常电流,"他向上级报告,"而且电池的电量竟然还有剩余。"
这个发现让专家组大吃一惊。飞机的电池在正常情况下最多能维持几个小时,十八年的时间早就应该耗尽了。
"检查一下应急电源系统,"专家组长指示。
技术员进入机舱底部的设备舱。几分钟后,他惊呼起来:"不可能!应急电源竟然还在工作!"
这个消息立刻传遍了现场。一架失踪十八年的飞机,电源系统竟然还在正常运行,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专家们紧急会商,但谁都无法解释这种现象。按照所有的科学常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家属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情更加复杂。电源还在工作,是不是意味着他们的亲人还活着?
"会不会是某种特殊的保存技术?"有人提出猜测。
"或者是时间真的停止了?"另一个人说道。
各种猜测满天飞,但都无法得到证实。
第四天傍晚,正当专家们准备收工时,家属们开始争执起来。
"我不信他们就这样消失了!"一个中年妇女激动地说,"一定还有其他地方没有搜到!"
"对!"陈大海也站起来,"我们要把每个角落都翻遍!"
"飞机都搜遍了,"另一个家属沮丧地说,"还能在哪里?"
"不可能!"王秀英也加入了争执,"晓明的眼镜还在,人不可能凭空消失!"
家属们的争执越来越激烈。有人坚持继续搜查,有人觉得没有希望,有人提出要请更多专家来。
04
整个现场乱成一团,每个人都在大声表达自己的意见。
就在家属争执最烈时,舱内传出声音。
所有人安静,不敢信看向飞机。
是微弱但清晰的电子提示音,像设备重启。
"这是啥声音?"陈大海颤抖问。
赵师傅脸色大变,冲向舱,几分钟后跑出,满脸震惊。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赵师傅喃喃。
"咋了?"马局长急问。
"舱内……有设备在工作!十八年了,竟还有设备正常运行!"赵师傅声音发颤。
众人傻眼,十八年,电子设备早该失效,怎还在工作?
"啥设备?"马局长追问。
"仪表盘……驾驶舱仪表盘指示灯闪烁!我还听到……"赵师傅声音变小。
"听到啥?"众人齐问。
赵师傅深看家属,表情复杂难言。
他缓缓说一句,全场死寂。
陈大海脸色苍白,双腿颤抖。
其他家属露出不可信表情,有人哭,有人瘫地,有人捂嘴,不敢信听到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