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松骨峰血战背后:团长范天恩私自率部赶入战场,却永入史册

分享至



这个人到底有啥样的战绩能被写进历史呢?



1950年10月下旬,志愿军入朝后,第一场大规模战斗正式打响。在西线作战的志愿军39军,直接打垮了美军王牌部队美骑1师。甚至因为第3团8营被全部歼灭,美军不得不把这个营的番号直接撤掉了。

可就在39军受到表扬的时候,兄弟部队38军却因一则错误消息耽误了作战时机。这不但让美军和韩军逃脱了,还使得原本计划好的包围歼灭战变成了追击战,把彭老总气得拍桌子狠狠批评军长梁兴初。



为了把面子找回来,梁兴初和38军的将士们狠下心来发誓,下一场战斗一定要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他们翻身的“目标”,是能控制平壤到满浦铁路的飞虎山,而承担这场翻身仗关键任务的,是“拳头部队”112师的335团。

335团团长范天恩是山东人。由于母亲去世得早,父亲没能力养活他们,他和姐姐都被送到天主教的孤儿院收养,因此得了“天恩”这个名字。

1938年,全国民众抗日热情十分高涨,范天恩和他的姐姐悄悄从孤儿院跑出来加入了游击队。由于他胆子大,打仗时特别敢冲敢打,所以得了个外号“范大胆”。他在战场上一步步从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作战科科长。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前,范天恩才刚结婚没多久,他把家人妥善安置好后,二话没说就收拾好行李,跟着部队跨过了鸭绿江。

范天恩不愿再在后方指挥,他请求重返前线带兵作战,可他也没料到自己刚当上团长后的头一仗就打得很窝囊,吃力不讨好还被批评,所以当师长杨大易给他下达命令时,他还在赌气躺着睡觉。



虽然杨大易理解范天恩的心情,不过作战任务下达后,还是得优先考虑作战,只能叫醒这个已经四天四夜没合眼的范天恩,传达了战斗命令。

于是,范天恩率领他的335团趁着夜里对飞虎山发动突袭,凭借一个团的兵力打垮了兵力是自己三倍的韩国第7师。在拿下飞虎山后,范天恩没按原来的计划死守飞虎山,而是派出一个营径直向“联合国军”的补给站奔去。

没料到,这次范天恩的擅自行动没达到预期,反倒碰了硬钉子,遭到那里驻兵的猛烈抵抗,而且美军总指挥沃克察觉到这里的关键,赶紧派兵增援。这时他们又接到师部“加强防御”的命令,只好下令撤回来,抓紧时间修建防御工事。



这会儿志愿军司令部里,彭老总依据前线刚传来的最新情报对作战安排做了调整,原本只是用来牵制敌军的飞虎山变成了敌我双方激烈争夺的前沿阵地,这一下子让335团的压力突然增大了不少。

可这正合范天恩的心意,他命令全团死死坚守,不管敌人怎么进攻,都不能放弃一寸阵地。

范天恩这么强调命令是有原因的,毕竟他们眼下正面临着美军飞机和重炮一轮接一轮的轰炸。



战士们用铁锹、镐头费了好大劲挖出来的“冻土”工事,几乎被美军炸弹炸得面目全非。335团的战士们累得快撑不住,弹药也快没了,却仍用血肉之躯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飞虎山上的战斗打得那叫一个惨烈,好些连队的战士差不多都牺牲了,还有受伤的战士大喊着拉开手雷朝即将冲上阵地的敌军扑过去。就在这种艰难的情形下,范天恩带着一个团的兵力,硬生生把以美军为主的一个师的进攻顶住了5天。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师长杨大易下了“后撤三十里”的命令,不光前线战士们想不通,就连团长范天恩也弄不明白。最后还是师长特意提醒“这是彭老总的命令!”,范天恩才带着335团往后撤。

335团的死死坚守,把“联合国军”惹得气急败坏地紧追,可没想到主力部队反倒钻进了彭老总早已布好的“大口袋”,这让38军得到了一个“翻身”的机会。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