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张东在城里做水果生意十多年,手头有不少销售渠道。
今年老家苹果大丰收却卖不出去,村民们找到他求助。
“张东,你帮我们联系联系大买家呗。”老刘带着一群人来求他。
张东联系到了大型超市采购总监,对方愿意高价收购。
“我可以帮你们,但要50万介绍费。”张东说。
“50万?你这是抢钱!”王二当场翻脸。
后来苹果大量腐烂,他们又来求张东。
张东看着这群曾经翻脸的乡亲,慢慢开口:“我有一个条件。”
乡亲们听完后都傻眼了.....
![]()
1.
张东今年三十五岁,从老家的小山村出来已经十五年了。
他在城里做水果批发生意,从最初的小摊贩做到现在的批发商。
这些年他积累了不少客户,有大型连锁超市,也有各种水果店老板。
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渠道和人脉,这点张东深有体会。
每个重要客户的生日他都记在心里,逢年过节必定送礼。
有时候为了谈成一笔大生意,他能陪客户喝酒到半夜。
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因为它们给他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九月底的一个下午,张东正在仓库里清点货物。
手机突然响了,是老家打来的电话。
“喂,张东吗?我是老刘。”电话里传来熟悉的声音。
张东心里一动,老刘是他们村里最大的苹果种植户。
这些年两人很少联系,突然打电话肯定有事。
“老刘叔,您好,有什么事吗?”张东客气地问道。
“张东,听说你在城里做水果生意,混得不错啊。”老刘的语气里带着试探。
“还行吧,勉强糊口。”张东谦虚地回答。
“是这样的,我们村今年苹果大丰收,可是销路不好。”老刘开始说正事。
“你看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
张东心里有些复杂的感觉涌起。
这些年他在外面打拼,村里人很少主动联系他。
现在遇到困难了,才想起他这个“城里人”。
不过毕竟是老家人,张东也不能不管。
“具体什么情况?您详细说说。”张东问道。
“今年苹果产量特别好,比往年多了一倍多。”老刘在电话里解释。
“可是收购价格很低,批发商给的价格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我们几个种植大户商量了一下,想找你帮忙联系一些大买家。”
张东点点头,他知道这种情况确实很常见。
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很大,丰收不一定就能赚钱。
如果没有好的销售渠道,再好的产品也卖不出好价钱。
“你们总共有多少货?”张东问道。
“我、王二、陈老三还有几户人家加起来,大概有六十万斤。”老刘说。
“都是精品果,质量绝对没问题。”
六十万斤苹果,这确实不是个小数目。
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买家,确实是笔不错的生意。
“这样吧,我先了解一下市场情况。”张东说。
“如果有合适的买家,我再给你们回电话。”
“好好好,麻烦你了张东。”老刘在电话里连声道谢。
“我们就等你的消息了。”
挂了电话后,张东开始思考这件事。
说实话,他心里并不是特别愿意掺和这事。
这些年村里人对他的态度让他很不舒服。
他在外面混得好的时候,有人说他忘本。
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又有人在背后说风凉话。
现在有困难了,才想起来找他帮忙。
不过张东也明白,这是个机会。
如果能帮他们解决问题,他也能从中获得不小的收益。
张东拿起手机,开始联系他的客户。
第一个想到的是赵总,华联超市的采购总监。
张东和赵总合作了好几年,关系还算不错。
“赵总,最近忙什么呢?”张东拨通了赵总的电话。
“张东啊,正好想联系你呢。”赵总的声音听起来很高兴。
“十一假期要到了,我们准备搞促销活动,需要大量水果。”
这真是个巧合,张东心里暗自高兴。
“赵总,我这里正好有个好机会。”张东说。
“我老家有一批精品苹果,质量特别好。”
张东把老家苹果的情况详细介绍了一遍。
赵总听完后很感兴趣。
“质量真的没问题?”赵总问道。
![]()
“绝对没问题,我老家的苹果在当地很有名。”张东保证道。
“价格方面怎么样?”赵总继续问。
“这个好商量,关键是你们要多少。”张东说。
2.
赵总考虑了一下:“如果质量真的好,我们要三十万斤。”
“价格比市场价高出八毛钱每斤。”
张东心里一阵狂喜。
比市场价高八毛钱,这对村里人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
“什么时候要货?”张东问。
“越快越好,我们下周就要开始促销。”赵总说。
“不过我得先看样品,质量合格才能签合同。”
“没问题,我马上安排。”张东连忙答应。
挂了赵总的电话,张东又联系了几个其他客户。
一个做出口贸易的老板表示有兴趣要十万斤。
还有几个大型批发市场的商户也愿意要货。
初步算下来,这批苹果基本上都能找到买家。
而且价格比村里人预期的要高出不少。
张东心里很满意,这笔生意如果做成了,他能赚到一笔可观的中介费。
第二天上午,老刘就带着王二和陈老三来到了城里。
三个人风尘仆仆地赶到张东的办公室。
“张东,怎么样?联系到买家了吗?”老刘一进门就急切地问。
张东看着三个人期待的眼神,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联系到了几个,情况还不错。”张东说。
“真的?”王二眼睛一亮,“价格怎么样?”
“比你们当地的收购价要高不少。”张东回答。
“具体高多少?”陈老三追问道。
张东把各个买家的报价详细说了一遍。
听完后,三个人都激动起来。
“这价格比我们想象的好太多了!”老刘兴奋地说。
“张东,还是你有本事啊。”王二也夸赞道。
“什么时候能成交?”陈老三问道。
张东看着三个人高兴的样子,心里却在盘算着自己的利益。
“买家那边基本没问题,关键是咱们的合作条件。”张东慢慢说道。
老刘听出了张东话里的意思:“你的意思是?”
“我帮你们联系买家,跑前跑后,总得有些回报吧。”张东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三个人互相看了看,都没有立即回答。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紧张气氛。
“你想要多少?”老刘小心翼翼地问道。
张东心里早就算好了账。
这批苹果如果按照他联系的价格卖出去,村里人能比原来多赚三百万左右。
他要个五十万中介费,应该不算过分。
“五十万。”张东平静地说出了这个数字。
话音刚落,房间里的气氛瞬间凝固了。
三个人的表情都变了,眼中的兴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震惊和愤怒。
“五十万?”王二第一个跳起来,声音都变了调。
“张东,你这是抢钱啊!”
“太多了,这个数字我们绝对接受不了。”陈老三也摇头表示反对。
老刘的脸色变得很难看:“张东,这个价格确实有点高。”
张东心里涌起一阵不快的情绪。
这些人只看到他要的钱多,却看不到他给他们带来的价值。
“你们算算账吧。”张东努力保持冷静,“按照我联系的价格,你们能比原来多赚三百万。”
“我只要五十万,还给你们留下两百五十万。”
“这样的好事你们上哪找去?”
王二的脸涨得通红:“话不能这么说。”
“我们辛辛苦苦种一年苹果,你动动嘴皮子就要五十万。”
“这不公平!”
张东听了这话,心里的火气蹭地就上来了。
“动动嘴皮子?”他冷笑道,“你以为联系这些买家很容易?”
“我在城里混了十五年,花了多少钱维护这些关系?”
“你们知道为了谈成这些合作,我请客送礼花了多少钱?”
陈老三看气氛有些紧张,想要缓和一下:“张东,我们理解你的辛苦。”
“但是五十万确实太多了。”
“要不然少一点?三十万怎么样?”
张东摇摇头,态度很坚决:“五十万是我的底线。”
“这个价格已经很公道了。”
“不信你们可以自己去联系买家,看看能不能拿到这样的价格。”
3.
老刘还想继续劝说:“张东,大家都是老乡。”
![]()
“你就通融一下,少要点行不行?”
张东心里更加不舒服了。
这些人总是喜欢拿乡情来绑架他。
好像他在外面赚钱很容易,应该无偿帮助他们似的。
“老刘叔,我不想多说废话。”张东的语气变得冷淡,“五十万,一分不少。”
“同意就合作,不同意就算了。”
王二听了更加愤怒:“张东,你真是变了!”
“以前在村里的时候多老实,现在在城里待久了,心都变黑了!”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张东。
他猛地站起来,指着王二:“王二,你说话给我注意点!”
“什么叫心变黑?我这是正当生意!”
“你们不愿意合作,大门在那里,随时可以走!”
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
王二也站了起来,两人对视着,空气中充满了火药味。
老刘和陈老三赶紧上前拉架。
“都冷静点,有话好好说。”老刘劝道。
“张东,你让我们商量一下。”陈老三说,“这么大的事情,我们得回去和其他人讨论。”
张东点点头,努力压下心中的怒火:“可以,但是我只等两天。”
“过了时间,买家那边的价格可能会变化。”
三个人脸色难看地走出了办公室。
张东能听到他们在走廊里激烈讨论的声音。
王二的声音最大:“这是敲竹杠!我们绝对不能答应!”
陈老三比较冷静:“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要算经济账。”
老刘在中间劝和:“大家都冷静点,回去再仔细商量。”
张东坐在办公室里,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他觉得自己的要求很合理,毕竟他提供了这么大的价值。
另一方面他也知道,五十万对村里人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数目。
不过他不后悔自己的坚持。
做生意就是做生意,不能因为所谓的乡情就让自己吃亏。
两天后,老刘打来了电话。
“张东,我们商量过了。”他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
“五十万太多了,我们最多只能给三十万。”
张东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果。
“不行,我说过了,五十万是底线。”他坚决地回答。
“张东,你就当帮老乡一把吧。”老刘在电话里恳求,“三十万已经不少了。”
张东心里冷笑。
这些人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绑架他。
什么老乡情分,什么互相帮助,说得好听。
真到了涉及利益的时候,他们一点都不讲情面。
“老刘叔,我的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张东说,“五十万,不讲价。”
“如果你们觉得贵,可以自己去找买家。”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
张东能感受到老刘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张东,你真的不愿意让步?”老刘最后问道。
“不愿意。”张东回答得很干脆。
“那算了。”老刘的声音突然变得愤怒,“我们自己想办法。”
“用不着你了!”
说完他就挂断了电话。
张东放下手机,心里五味杂陈。
说不难受是假的,毕竟是老家人。
可是他也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做生意就要有底线,不能随便妥协。
接下来的几天,张东没有再接到老家的任何电话。
他知道他们肯定在想别的办法。
张东心里也在关注事情的发展。
一个星期后,他开始听到一些风声。
有朋友告诉他,老家的苹果确实在找买家。
但是价格远没有张东联系的那么好。
而且交易量也很有限,大部分苹果还没有着落。
张东心里暗暗想,他们很快就会发现现实的残酷。
没有渠道和人脉,想要找到好买家谈何容易。
果然,半个月后,情况开始变得糟糕。
张东从各种渠道听到消息,老家的苹果大量积压。
![]()
找到的买家价格很低,而且要货量有限。
4.
大部分苹果还堆在仓库里,每天的储存成本都在增加。
更糟糕的是,天气开始转冷,苹果的保鲜期越来越短。
张东心里有些幸灾乐祸,但也有些担心。
毕竟是老家的产业,如果真的全部烂掉,对整个村子的打击会很大。
又过了十天,张东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
这次是王二打来的,声音听起来很沮丧。
“张东,你最近怎么样?”王二试探性地问道。
“还行,忙着做生意。”张东回答得很冷淡。
“张东,我想和你说个事。”王二的声音有些颤抖。
“我们村的苹果...遇到了一些困难。”
张东心里冷笑,但是表面上装作不知道。
“什么困难?”他问道。
“找不到好买家,价格太低了。”王二说,“而且现在天冷了,苹果开始烂了。”
“每天都有损失。”
张东还是装糊涂:“那你们打算怎么办?”
王二沉默了很久,才开口:“张东,你看...能不能再帮我们一把?”
张东心里一阵痛快。
这些人当初翻脸的时候多坚决,现在求他的时候就有多卑微。
“帮你们?”张东故意问道,“上次不是说用不着我了吗?”
“张东,上次是我们说话不好听。”王二的声音更加卑微,“我们向你道歉。”
“现在情况紧急,你就帮帮我们吧。”
张东享受着这种被求助的感觉。
这些年他受够了这些人的冷眼和嘲讽。
现在终于轮到他们求自己了。
“王二,不是我不想帮你们。”张东慢慢说道,“是你们上次拒绝了我的条件。”
“现在再来找我,条件肯定不一样了。”
“什么条件?”王二急切地问道。
张东心里早就想好了。
这次他不能只收一次性的中介费。
他要把这个机会变成长期的合作,牢牢控制住这个货源。
“这个电话里说不清楚。”张东说,“你们还是派代表过来面谈吧。”
“好好好,我马上叫老刘他们。”王二连忙答应。
第二天下午,老刘、王二、陈老三又来到了张东的办公室。
不过这次他们的态度完全不同了。
进门就是鞠躬道歉,神态非常恭敬。
“张东,上次是我们不对。”老刘首先开口,“我们不该和你闹翻。”
“是啊,都是我们太愚蠢了。”王二也说,“现在苹果都快烂完了,我们后悔死了。”
陈老三在一旁点头附和:“张东,你就当我们是瞎了眼。”
“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吧。”
看着他们卑微的样子,张东心里很复杂。
一方面觉得解气,一方面又有些不忍。
不过他知道,这时候绝对不能心软。
“你们的苹果现在什么情况?”张东问道。
“损失很大。”老刘苦着脸说,“已经烂了差不多十五万斤。”
“剩下的四十五万斤还在仓库里。”
“每天的保存成本都很高。”
张东心里算了算。
十五万斤烂掉,按照市场价至少损失六七十万。
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个沉重的打击。
“买家方面什么情况?”张东继续问。
“找到几个小买家,但是价格很低。”陈老三说,“而且要货量有限,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大买家我们根本接触不到,人家看不上我们。”
张东点点头,这和他预料的一样。
做批发生意,渠道和人脉是最重要的。
没有这些资源,再好的货也卖不出好价钱。
“现在想让我帮忙?”张东问。
“是是是。”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
![]()
“张东,我们靠你救命了。”老刘说。
张东看着这群曾经翻脸的乡亲,慢慢开口:“我可以再帮你们联系买家,但我有一个条件。”
老刘急忙问是什么条件:“张东,只要你愿意帮忙,什么条件我们都答应。”
张东心里暗笑,清了清嗓子之后慢慢开口说出条件。
房间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三个人听到条件后瞪大眼睛看着张东,好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全部都愣在原地不得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