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加坡国立大学揭示:让AI既能看又能做的视觉强化学习新突破

0
分享至



这项由新加坡国立大学Show Lab的吴维嘉、高晨、陈乔雅、林清弘等研究人员,联合浙江大学孟庆伟、刘玉科、周虹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张一鸣等学者共同完成的研究,发表于2025年8月的arXiv预印本平台。该研究全面梳理了视觉强化学习这一前沿交叉领域的最新进展,有兴趣深入了解的读者可以通过arXiv:2508.08189访问完整论文。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ChatGPT这样的大语言模型通过强化学习变得更加智能和贴合人类需求时,科学家们自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能否将这种"训练方式"扩展到视觉领域,让机器不仅能理解文字,还能看懂图片、生成图像,甚至在虚拟环境中像人类一样行动?

这就像是教会了一个孩子读书写字后,我们希望他也能学会画画、看图说话,甚至操作各种工具。这种跨越不同感官和技能的学习能力,正是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方向——视觉强化学习。

强化学习本质上就是让机器通过不断尝试和接受反馈来学习,就像我们学骑自行车一样:摔倒了就知道要调整平衡,成功了就记住这个动作。当这种学习方式与视觉智能结合时,机器就能够在复杂的视觉环境中学会推理、生成内容和执行动作。

这项研究的价值在于,它系统性地梳理了这个快速发展领域中超过200项代表性工作,就像为这片新大陆绘制了一张详细的地图。研究团队将这些工作归纳为四个主要方向: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视觉生成、统一模型框架,以及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每个方向都代表了AI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探索和突破。

当前这个领域面临的核心挑战包括如何提高样本效率、增强泛化能力,以及确保安全部署。简单来说,就是如何让机器学得更快、适应性更强,同时确保它们的行为是可预测和安全的。

一、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让AI成为视觉推理专家

传统的大语言模型就像是一个博学的盲人,虽然掌握了丰富的文字知识,却无法"看见"世界。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它们就像是为这个博学者安装了一双"眼睛",让AI能够同时理解文字和图像。

在强化学习的加持下,这些"有眼睛的博学者"变得更加聪明。研究团队发现,通过强化学习训练的多模态模型主要分为几种不同的"专业类型"。

首先是"基础款"的视觉推理模型,它们专注于将强化学习应用到视觉-语言骨干网络中,使用可验证的任务级奖励进行优化。这就像是训练一个学生做数学题,每做对一道题就给予奖励,做错了就扣分。这种训练方式让模型在图像描述、目标定位和自动驾驶等任务上表现出色,关键是大大降低了传统监督学习所需的标注成本。

比如RePIC、GoalLadder、Drive-R1等模型,它们不再依赖人类偏好模型,而是使用确定性的验证器,如精确匹配、交并比(IoU)、BLEU分数等指标作为奖励信号。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训练过程更加稳定,在零样本场景下的鲁棒性也更好。最新的扩展研究如GRPO-CARE引入了一致性感知的群体归一化技术来缓解奖励方差问题,而Q-Ponder则添加了思考控制器,让模型能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接下来是专门处理空间和3D感知的模型。这些模型就像是拥有立体视觉的专家,能够理解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在2D感知方面,Omni-R1采用了双系统(全局-局部)的GRPO流水线,通过基于规则的度量来验证预测结果,在区域级基准测试和情感识别任务上取得了显著进步。DIP-R1更进一步,将感知分解为逐步的"检查→观察→行动"循环,每个阶段都接受确定性的IoU或计数奖励,以提升细粒度检测能力。

在3D感知领域,MetaSpatial使用渲染深度和IoU奖励来优化空间推理,用于AR/VR场景生成。Scene-R1将视频基础的片段选择与两阶段定位策略结合,在没有点级监督的情况下学习3D场景结构。甚至在分子尺度上,BindGPT将原子放置视为连续动作,使用结合亲和力估计器作为可验证奖励,展示了感知导向强化学习在3D生化设计中的可扩展性。

最具创新性的是图像推理模型,它们分为两个有趣的分支:"关于图像思考"和"与图像一起思考"。前者是在不修改图像内容的情况下,通过语言描述来分析静态图片。这就像是让AI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评论家,能够详细分析画作的构图、色彩和含义,但不会在画布上添加任何笔触。

SVQA-R1和STAR-R1采用视角一致或变换不变的目标来处理空间视觉问答。VL-GenRM和RACRO则专注于优化偏好数据或标题奖励来减少幻觉问题。这些方法都遵循一个共同原则:让模型在"看"之后能够更准确地"说"。

而"与图像一起思考"的模型则更加有趣,它们将图片视为一个活跃的外部工作空间。模型可以迭代地生成、裁剪、高亮、素描或插入明确的视觉注释作为思考链中的标记,从而将语言逻辑与基础视觉证据对齐。这就像是让AI拥有了画家的技能,不仅能看懂画作,还能在上面添加注释、标记重点区域,甚至创作新的视觉元素。

GRIT将边界框标记与语言交错使用,在GRPO训练下最大化答案正确性和框保真度。VILASR将这个想法推广到多视图和视频设置,强制执行跨视图空间一致性。Ground-R1和BRPO采用两阶段流水线,首先高亮证据区域(通过IoU或反思奖励),然后进行语言推理。

视频推理则将MLLMs的能力扩展到处理时间动态,不仅需要空间感知,还需要顺序理解和因果推理。VQ-Insight引入了层次奖励设计和自一致投票机制,专门针对长视频的问答过程。TW-GRPO将标记级信用分配与GRPO风格优化结合,改善文本推理与视频证据之间的细粒度时间对齐。

这些不同类型的模型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视觉推理生态系统,每种类型都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简单的图像分类到复杂的3D场景理解,从静态图片分析到动态视频推理,强化学习正在让多模态AI变得越来越智能和实用。

二、视觉生成:教会AI成为"数字艺术家"

如果说多模态模型是给AI装上了"眼睛",那么视觉生成模型就是教会了AI"画画"。通过强化学习,这些"数字艺术家"不仅能创作,还能根据人类的反馈不断改进自己的作品。

图像生成领域的强化学习应用就像是培训一个学徒画家。传统的训练方法好比让学徒临摹无数幅作品,而强化学习则是让一位严格的老师在旁边指导:"这幅画的色彩搭配很好,加分!""那个人物的比例不对,需要重画!"通过这种实时反馈机制,AI逐渐学会了创作符合人类审美的图像。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训练分为三种主要路径。第一种路径是学习明确的视觉奖励模型,就像培养一个专门的"艺术评委"。ImageReward提供人类偏好评分,驱动DiffPPO、DPOK和FocusDiff等系统对扩散模型骨干网络进行策略梯度微调。这种方法让生成的图像更符合人类的审美偏好。

第二种路径避开了奖励建模,直接通过优化成对或单一偏好来训练。DDPO、DiffusionDPO、Diffusion-KTO和DiffusionRPO将去噪轨迹视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应用R1/GRPO更新来最大化比较人类反馈。这就像是让两个画家同时创作,然后让观众选择更喜欢的作品,胜者的技巧被保留和强化。

第三种路径专注于多目标或渲染比较奖励的精细化。PrefPaint、Parrot和RLRF设计了多目标奖励函数来优化美学、多样性或矢量图形质量。这些方法还被用于注入推理和提示适应功能:ReasonGen-R1、GoT-R1和RePrompt首先生成文本计划或改进的提示,然后强化生成器以实现连贯的场景合成。

更有趣的是个性化方法,如DPG-T2I、RPO和B2-DiffuRL,它们优化了在稀缺参考图像下测量主体保真度的奖励。这就像是为每个用户定制一个专属的艺术家,能够学习和模仿用户的特定偏好风格。

视频生成比图像生成更加复杂,因为奖励必须捕获时间连贯性、运动自然性以及跨数百帧的文本-视频对齐。这就像是从单幅画作转向制作动画电影,需要考虑的因素成倍增加。早期工作如InstructVideo重新利用图像评分器并应用PPO来优化短片段,而VideoRM和VideoReward学习了专门的偏好模型,对整个序列的平滑性、一致性和提示忠实性进行评分。

基于GRPO/R1的DanceGRPO证明,群体归一化回报能够稳定长时间优化,并在扩散和流模型上提升美学和对齐分数。除了偏好对齐,专门的奖励还解决特定领域的目标。GAPO利用间隙感知排名来微调动漫视频,Phys-AR惩罚物理违规以产生合理的轨迹,InfLVG训练推理时策略,只保留有利于多场景连贯性的上下文标记。

3D生成是最具挑战性的领域,因为奖励操作的是体积结构或渲染视图,通常需要昂贵的渲染比较循环。DreamCS开创了这种范式,将文本到网格合成构建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扩散骨干网络提出粗略形状,然后策略在联合测量轮廓IoU、CLIP文本-网格对齐和网格平滑度的奖励下细化顶点位置。

在奖励方面,DreamReward引入了大规模的人类偏好渲染3D资产数据集,训练了一个几何感知评论家,能够对提示、渲染和潜在SDF进行评分。学习到的信号使现有文本到形状模型的稳定PPO微调成为可能。

这些视觉生成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从个人用户的创意表达到商业级的内容制作,从教育培训中的可视化材料到娱乐产业的特效制作,强化学习驱动的视觉生成正在改变我们创作和消费视觉内容的方式。关键在于,这些技术不仅能够自动化内容创作过程,还能够根据具体需求和偏好进行定制化生成。

三、统一模型框架:打造AI界的"全能选手"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与其训练多个专门化的模型分别处理不同任务,不如打造一个"全能选手",能够在多个任务之间灵活切换。这就是统一模型框架的核心思想——让一个AI系统既能理解图像,又能生成内容,甚至还能执行动作。

这种统一方法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哲学路径。第一种是"统一强化学习"方法,它就像是培养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让他既会画画、又会写诗、还会作曲,而且所有技能都在同一个训练营中同时提升。与针对单一下游目标的任务特定流水线不同,统一强化学习方法在单一强化信号下跨异构多模态任务优化共享策略。

UniRL完美诠释了这种理念:一个视觉自回归骨干网络首先进行指令调优,然后在VQA、字幕生成和图像生成上进行联合微调,使用混合奖励来衡量文本正确性、基于CLIP的对齐和美学质量。这种做法的妙处在于,不同任务之间的学习可以相互促进,就像学习绘画可能会提高写作的想象力一样。

CoRL将这个想法推得更远,在同一个GRPO步骤中交替进行"共理解"和"共生成"批次。为了解决密集标记空间中的效率问题,SelfTok将多模态动作离散化为自演化标记集,证明单一强化学习头部可以用最少的额外参数管理检索、定位和合成。

HermesFlow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它将自回归文本模块与矫正流图像解码器在一个跨任务奖励下耦合,说明扩散风格和语言风格的策略可以通过统一的强化学习更新进行协调。这些工作表明,跨任务共享共同强化学习目标不仅降低了训练成本,还鼓励了孤立的任务特定微调无法获得的新兴跨模态泛化。

第二种路径是"任务特定强化学习",它采用了更加保守但可能更安全的策略。这种方法将强化学习信号限制在单一下游目标上,优化一个功能头部,同时保持其他能力不变。这就像是让一个多面手专门在某一个领域进行强化训练,而不影响其在其他领域的表现。

VARGPT-v1.1体现了这种策略:尽管底层视觉自回归模型可以处理理解和生成任务,其强化学习阶段仅使用DPO针对视觉生成。类似地,Emu3只对其图像生成分支引入强化学习,利用成对人类偏好,而模型的多模态理解能力(如字幕生成、VQA)仅通过任务特定微调进行训练。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统一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更好的跨模态迁移学习和资源利用效率,但可能面临不同任务之间的干扰问题。任务特定方法虽然更加稳定和可控,但可能无法充分利用不同模态之间的协同效应。

在实际应用中,统一模型框架特别适合那些需要多种AI能力的复杂场景。比如在智能客服系统中,AI需要能够理解用户的图像输入、生成相关的视觉内容来解释问题、并且能够执行相应的操作来解决问题。在教育领域,一个统一的AI助手可以阅读文本材料、分析图表、生成可视化内容来辅助学习,同时还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这种发展趋势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从专门化走向通用化的重要转变。就像人类的智能是统一的——我们用同样的大脑进行视觉感知、语言理解和动作控制——未来的AI系统也可能朝着更加统一和整合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更强的适应性和更高的效率。

四、视觉-语言-动作模型:让AI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如果前面介绍的模型让AI学会了"看"和"说",那么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则是让AI学会了"做"。这类模型代表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被动的信息处理者转变为主动的任务执行者。

GUI自动化是这个领域最直接的应用场景之一。现代GUI强化学习研究将屏幕理解和动作预测构建为视觉-语言决策过程,然后使用基于规则或偏好的奖励来闭合感知-动作循环。这就像是教会AI成为一个熟练的电脑操作员,能够看懂屏幕上的内容,理解用户的指令,然后精确地执行鼠标点击、文本输入等操作。

在桌面和网页界面上,GUI-R1引入了R1风格的规则集,将点击成功、文本输入和滚动有效性映射为密集奖励。UI-R1添加了GRPO和新颖的动作特定KL项来稳定长时间规划,而SE-GUI应用自演化过滤来提取高保真轨迹。专注于轨迹重用的UIShift制定了逆动力学目标,让MLLM从未标记的GUI对中学习动作,然后通过强化学习优化它们。

更有趣的是基于偏好的框架,包括LPO,它奖励精确点击的空间邻近性。ProgRM注入程序级逻辑检查,而RUIG利用带有强化信号的指令基础。工具特定基线如Ui-tars提供了更大的动作词汇表,但仍然依赖规则驱动的强化学习来实现鲁棒执行。

移动场景引入了延迟和设备端约束的新挑战。AgentCPM-GUI压缩动作空间并进行GRPO微调。MobileGUI-RL通过任务级奖励的在线强化学习推进这一方向,以改善有限内存下的探索,而Mobile-R1扩展交互式多轮强化学习以纠正长任务期间的错误级联。

在推理时,GTA1采样多个动作候选并使用判断模型选择最佳选择,有效地用计算换取更高的成功率。轻量级模型如Appvlm证明,经过GRPO微调的适中大小MLLM可以以具有竞争力的精度控制智能手机应用。

这些GUI代理技术的意义远不止于自动化日常操作。它们为残疾人士提供了更便捷的数字设备使用方式,为企业提供了自动化重复性办公任务的可能,也为普通用户简化了复杂软件的使用门槛。

视觉导航是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强化学习驱动的视觉导航研究现在将大型视觉-语言模型与具身控制相结合,使用群体归一化或时间衰减回报来维持长时间稳定性。OctoNav-R1利用混合强化学习流水线,具有"思考后行动"的VLA模型能力,然后将自我中心帧转换为低级动作。

专注于数据集效率的VLN-R1构建端到端导航器并引入时间衰减奖励来处理连续轨迹。在系统层面,Flare证明在仿真中使用大规模强化学习微调多任务机器人策略可以泛化到现实世界的家庭任务。补充进展包括More,它用记忆引导策略蒸馏增强全向输入,以及RAPID,它集成姿态先验以在未见布局中实现更快收敛。

视觉操控任务可能是最具挑战性的应用场景,因为它需要细粒度感知和长时间规划。这就像是教会机器人成为一个灵巧的工匠,既要有敏锐的"眼力"来识别工件的细节,又要有精准的"手艺"来执行复杂的操作序列。

TGRPO引入任务基础奖励制定和群体归一化更新,以稳定开放式物体操控的训练。RFTF应用基于规则的奖励来支持交互式桌面任务,强调最少人类监督下的训练。RLVLA和VLA-RL探索基于课程或渐进式强化学习的VLM基础机器人代理,在各种重排列环境中实现高成功率。

ConRFT和iRe-VLA分别引入一致性感知和指令改进策略,使用强化学习将视觉预测与物理交互结果对齐。RIPT-VLA专注于操控期间的交互式提示,通过强化反馈连接LLM规划和低级控制。最后,ReinBot利用多模态展开和基于偏好的更新来改善现实世界操控的鲁棒性。

这些工作突出了视觉-语言推理、结构化奖励设计和基于强化学习的改进在复杂语言条件设置下推进具身操控中的作用。从自动化的家务劳动到精密的工业装配,从医疗辅助设备到太空探索机器人,VLA模型正在为机器人技术开辟全新的应用可能性。

关键在于,这些模型不仅仅是执行预编程的动作序列,而是能够根据实时的视觉输入和语言指令做出智能决策。它们代表了从传统的"感知-规划-执行"机器人控制范式向更加灵活和智能的"理解-推理-行动"范式的转变。

五、评估体系:如何衡量AI的"视觉智商"

在视觉强化学习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准确评估这些AI系统的能力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这就像是为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考试:有些学生擅长数学,有些擅长艺术,有些擅长体育,我们需要不同的评估方法来公平地衡量每个人的能力。

研究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三层评估框架,就像是用三种不同的"放大镜"来观察AI的表现。第一种是"集合级度量",它就像是评估一个画家的整体艺术水平——不看单幅作品,而是把所有作品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评判。这种评估方法特别适合那些需要大量样本才能显现质量差异的任务,比如图像生成的多样性和风格一致性。

典型的集合级度量包括FID(Fréchet Inception Distance),它衡量生成图像与真实图像在统计分布上的差异,以及Inception Score,它评估生成图像的质量和多样性。这些度量就像是艺术评论家从宏观角度评判一个艺术展览的整体水平,能够捕捉到单个作品评估无法发现的模式和趋势。

第二种是"样本级度量",这是强化学习训练过程中最重要的评估工具。它就像是给每个学生的每次作业打分,这些分数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向。在视觉强化学习中,每生成一个图像、回答一个问题或执行一个动作,都会立即获得一个反馈分数。

这些样本级奖励来源多样化。人类偏好奖励是通过大规模人类评判数据训练出来的模型提供的,就像是培养了一个"人工评委"来模拟人类的审美和判断标准。可验证奖励则基于客观的、可程序化检查的标准,比如代码是否能通过编译、数学答案是否正确、生成的图像是否包含指定的物体等。这种奖励的优点是完全客观,没有主观偏见,但适用范围相对有限。

第三种是"状态级度量",它就像是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这些度量不直接评判任务完成质量,而是监控训练过程是否健康、稳定。最常用的状态级度量是KL散度,它衡量当前模型相对于参考模型的变化程度。如果这个值过大,说明模型可能过度偏离了原始能力,出现了"遗忘"问题。

输出长度漂移是另一个重要的状态级度量。研究人员发现,在强化学习训练过程中,模型有时会学会通过生成极长或极短的回答来"欺骗"评估系统。通过监控输出长度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这种不良行为并进行纠正。

针对不同类型的视觉强化学习任务,评估体系也需要相应调整。对于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研究人员主要关注模型在各种视觉问答任务上的表现,包括常识推理、数学问题解决、文档理解等。这些任务的评估既包括准确率这样的客观指标,也包括回答质量、推理连贯性等需要更细致判断的方面。

视觉生成模型的评估最为复杂,因为"好的图像"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研究团队发现,传统的像素级度量(如PSNR、SSIM)往往与人类的主观感受不符。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感知度量(如LPIPS、FID)和基于CLIP的语义度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度量能够更好地捕捉图像的语义内容和视觉质量。

对于视觉-语言-动作模型,评估重点转向任务成功率和执行效率。在GUI自动化任务中,主要看模型能否成功完成指定的操作序列。在机器人操控任务中,除了成功率,还要考虑动作的平滑性、安全性和能耗效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强调了基准测试数据集的重要性。他们整理了超过30个专门为视觉强化学习设计的基准数据集,涵盖从简单的图像分类到复杂的多步骤推理任务。这些数据集的出现为不同研究团队的成果比较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比如,SEED-Bench-R1专门为视频问答设计,包含人类偏好奖励模型。VisuLogic包含1000个精心设计的视觉推理谜题,用于评估纯视觉推理能力。Long-RL数据集包含52k个长视频问答对,专门测试模型处理长时间序列信息的能力。

这些评估体系的建立不仅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自己模型的能力和局限,也为整个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标准化的评估,不同研究团队可以更容易地比较和验证彼此的成果,避免了各说各话的混乱局面。

同时,这些评估方法也揭示了当前视觉强化学习面临的一些根本性挑战,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指导。

六、挑战与未来:AI视觉智能的下一个台阶

尽管视觉强化学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这个领域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就像是登山者面对更高峰峰的考验。这些挑战不仅限制了当前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最紧迫的挑战之一是"推理深度与效率的平衡"。当前的视觉强化学习系统在处理复杂任务时,往往需要进行冗长的"思考"过程。这就像是一个学生在考试时过度思考每一道题,结果时间不够用。过长的推理链不仅增加了计算延迟,还可能导致错误的累积。相反,如果推理过于简化,又可能遗漏重要的线索和信息。

研究团队提出了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一种是开发自适应推理机制,让AI学会判断什么时候需要深入思考,什么时候可以快速决策。这就像是培养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够迅速识别常见病症,但在遇到复杂病例时会进行详细诊断。另一种方法是引入"元推理"能力,让AI能够评估自己的推理过程,及时终止无效的思考路径。

长时间强化学习是视觉-语言-动作模型面临的另一个重大挑战。在现实应用中,许多任务需要执行数十甚至数百个原子动作才能获得最终奖励。这就像是教一个孩子学钢琴,他需要练习无数次基本功才能弹奏出优美的乐曲,而在此过程中很难给出及时的反馈。

传统的稀疏奖励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效果有限。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几种创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内在子目标发现是其中一种有前途的方向,通过状态变化检测或语言条件聚类来分割轨迹,然后为子目标完成分配密集奖励。这就像是将一个复杂的项目分解为多个小里程碑,每完成一个里程碑就给予适当的奖励。

另一个正在探索的方向是学习可供性评估器,训练对比视觉-语言模型来评估动作对达成语言目标的贡献度,在不需要手动标注的情况下提供形状化反馈。这种方法能够自动识别哪些动作是有意义的进步,哪些是无效的尝试。

"视觉思维"的强化学习代表了这个领域的前沿挑战之一。最新的研究如Chain-of-Focus和OpenThinkImg都将图片视为外部工作空间,让智能体可以在推理过程中进行裁剪、素描、高亮或插入视觉标记。这就像是让AI拥有了"草稿纸",可以在上面涂涂画画来辅助思考。

然而,这种方法面临着四个主要的技术挑战。首先是动作空间设计问题:裁剪或涂鸦本质上是连续的操作,但强化学习库和GPU内存更适合小的离散动作集。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混合方案,先学习一个可微分的候选策略,然后通过策略梯度微调来优化坐标。

其次是信用分配问题。大多数基准测试只对最终任务成功给出奖励,整个视觉思维链共享一个稀疏标量奖励。未来的工作需要挖掘逐步代理奖励,比如裁剪后的CLIP相似度增加,或者学习信念状态中的熵减少,以实现引导式或层次化强化学习。

第三个挑战是数据效率。素描或插入补丁会触发视觉编码器的额外前向传播,使简单的在策略强化学习成本过高。重新标记和基于模型的想象为提高样本效率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但视觉动作的原则性重放和不确定性感知规划仍然缺失。

最后是奖励模型设计的挑战。对于视觉生成模型来说,缺乏可扩展且忠实的奖励函数是一个中心障碍。广泛使用的手工制作度量如FID虽然提供了方便的数值信号,但与人类对美学、语义保真度或时间连贯性的判断只有微弱的相关性,特别是当任务扩展到单帧图像之外时。

最近的学习评估器,如用于图像的ImageReward和HPS,以及用于视频的VideoReward,通过在成对人类偏好数据上训练来弥合这一差距,但每个模型都针对狭窄的模态,只捕获感知质量的一个切片。因此,使用PPO或GRPO优化的策略经常利用单一标量信号中的漏洞,产生高对比度的伪影、重复纹理或物理上不合理的运动,这些在数值上"欺骗"了评估器,但并没有改善真实用户满意度。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设计能够整合互补的低级信号(一致性、物理学、几何)与高级人类偏好的奖励模型,能够在图像、视频和3D场景中泛化,并且对奖励黑客攻击保持鲁棒性,同时足够便宜,能够随着用户品味的变化不断更新。

除了这些技术挑战,视觉强化学习还面临着一些更广泛的问题。样本效率仍然是一个主要关注点:当前的方法通常需要比监督学习对应物多几个数量级的样本。跨域、视角和具身设置的鲁棒泛化仍然有限。长时间、开放世界任务的奖励设计缺乏原则性指导,存在奖励黑客攻击和不安全行为的风险。

最后,评估标准必须演化以捕获现实世界的效用、伦理一致性和能源足迹。随着这些系统越来越多地部署在现实应用中,确保它们的行为符合人类价值观和社会期望变得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视觉强化学习正站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技术基础已经建立,基本方法已经得到验证,但要实现真正的实用化和普及化,还需要在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些挑战虽然艰巨,但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巨大的机会空间。

说到底,视觉强化学习的发展历程就像是人类智能的一个缩影。从最初的简单模式识别,到现在能够在复杂环境中推理、创作和行动,AI系统正在逐步接近人类水平的视觉智能。虽然距离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每一个技术突破都在为我们描绘一个更加智能化的未来。

这项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系统性地梳理了当前的技术现状,更重要的是为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脉络和未来方向。对于研究人员来说,它是一张详细的"寻宝图",指明了尚未探索的技术高地。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说,它是一本"工具手册",帮助选择最适合特定应用场景的技术方案。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它是一扇"望远镜",让我们能够窥见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未来变革。

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数据资源的日益丰富,以及算法创新的持续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视觉强化学习将在不久的将来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令人惊喜的应用和突破。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从创意设计到科学研究,这些"既能看又能做"的AI系统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智能助手。

Q&A

Q1:视觉强化学习和传统的图像识别技术有什么区别?

A:传统图像识别技术就像是培养一个只会"看图说话"的学生,给它看够多的例子,它就能认识猫狗、识别文字。而视觉强化学习更像是培养一个能够"边看边学边改进"的学生,它不仅能看懂图像,还能根据反馈不断优化自己的表现,甚至学会生成图像、执行动作。关键区别在于学习方式:前者是被动学习固定模式,后者是主动试错和持续改进。

Q2:多模态大语言模型通过强化学习训练后能达到什么水平?

A:经过强化学习训练的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就像是从"书呆子"变成了"实干家"。它们不仅能准确回答关于图像的问题,还能进行复杂的空间推理、理解3D场景、分析视频内容,甚至能够"与图像一起思考"——在图片上做标记、裁剪重点区域来辅助分析。在一些专业任务上,比如医学图像分析、数学问题求解等,它们的表现已经接近或超越人类专家水平。

Q3:普通人什么时候能用上这些视觉强化学习技术?

A:实际上,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使用这些技术了。比如一些智能手机的相机应用能够智能优化照片效果,某些绘图软件能够根据简单描述生成图像,这些背后就有视觉强化学习的身影。未来2-3年内,我们可能会看到更智能的虚拟助手,能够理解我们发送的图片并执行相关操作;5年内,智能家居系统可能会通过摄像头"看懂"我们的需求并自动调节环境。不过,完全成熟的通用视觉智能助手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金鸡奖最大讽刺:陈凯歌用18年没捧红的儿子,一夜站上C位

金鸡奖最大讽刺:陈凯歌用18年没捧红的儿子,一夜站上C位

可乐谈情感
2025-11-16 01:27:36
正部级蔡名照、叶冬松、黄明、宋秀岩、冯正霖、许又声、苗圩、傅自应、欧阳坚、黄建盛,有新任务

正部级蔡名照、叶冬松、黄明、宋秀岩、冯正霖、许又声、苗圩、傅自应、欧阳坚、黄建盛,有新任务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15 20:41:56
医院真不愧是“奇葩聚集地”,护士遇到过炸裂的事,光听着就好惨

医院真不愧是“奇葩聚集地”,护士遇到过炸裂的事,光听着就好惨

一桶浆糊要一统江湖
2025-11-13 21:10:03
影响全球2%石油供应,乌克兰攻击俄罗斯第二大石油码头,已被炸停

影响全球2%石油供应,乌克兰攻击俄罗斯第二大石油码头,已被炸停

鹰眼Defence
2025-11-15 17:25:44
景甜惊艳亮相,前凸后翘,简约时尚,张继科肠子都悔青?

景甜惊艳亮相,前凸后翘,简约时尚,张继科肠子都悔青?

娱乐领航家
2025-11-15 19:00:03
以防长:加沙地带哈马斯武装预计将由美主导国际部队解除

以防长:加沙地带哈马斯武装预计将由美主导国际部队解除

财联社
2025-11-17 01:04:03
新别克君威上市,融入宝马经典元素!

新别克君威上市,融入宝马经典元素!

米粒说车唯一呀
2025-11-16 21:12:54
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发表谈话

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发表谈话

界面新闻
2025-11-16 11:29:53
《荒野神医》周代芙段乐天段大爷/周代芙最近很是苦恼,她感觉自

《荒野神医》周代芙段乐天段大爷/周代芙最近很是苦恼,她感觉自

消逝的光芒jf
2025-11-16 19:44:30
别再为孙颖莎“被骂”打抱不平了!张继科:她本就不只靠天赋赢的

别再为孙颖莎“被骂”打抱不平了!张继科:她本就不只靠天赋赢的

讯崽侃天下
2025-10-26 21:25:22
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小谢”有多美?清纯可爱,曾任北京市委书记

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小谢”有多美?清纯可爱,曾任北京市委书记

万物知识圈
2025-11-16 09:23:42
日本专家对比中日军事实力:若发生空战和海战,还是日本更强?

日本专家对比中日军事实力:若发生空战和海战,还是日本更强?

云上乌托邦
2025-09-04 11:45:33
中方通告全球:3名航天员带回约100斤太空“特产”,引发高度关注

中方通告全球:3名航天员带回约100斤太空“特产”,引发高度关注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11-15 21:09:12
曾琦医生的事还没过去,又来个劲爆的!

曾琦医生的事还没过去,又来个劲爆的!

诗意世界
2025-11-11 10:42:51
比赛还有6天开打,上海申花先迎来两个重大喜讯,取胜津门虎稳了

比赛还有6天开打,上海申花先迎来两个重大喜讯,取胜津门虎稳了

零度眼看球
2025-11-16 08:40:09
烧光155亿,超级独角兽要破产了

烧光155亿,超级独角兽要破产了

华尔街见闻官方
2025-11-16 20:07:40
越南史上最大外汇股票欺诈案主谋在菲律宾落网:绰号“猎人先生”,涉案金额近15亿元

越南史上最大外汇股票欺诈案主谋在菲律宾落网:绰号“猎人先生”,涉案金额近15亿元

红星新闻
2025-11-16 18:01:06
“香港最后一个天后”,如今43岁孤身一人,藏着太多不为人知

“香港最后一个天后”,如今43岁孤身一人,藏着太多不为人知

大龄女一晓彤
2025-11-12 15:53:18
官方提醒国人“避免前往”:日本旅游雪上加霜?

官方提醒国人“避免前往”:日本旅游雪上加霜?

环球旅讯
2025-11-15 09:58:16
又轰27分12板10助,MVP榜第一!抱歉威少,你的历史三双王真悬了

又轰27分12板10助,MVP榜第一!抱歉威少,你的历史三双王真悬了

锅子篮球
2025-11-16 14:23:27
2025-11-17 02:44:49
至顶头条 incentive-icons
至顶头条
记录和推动数字化创新
14687文章数 4967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雷军,怒了!刚刚连发多条微博

头条要闻

中国公民需谨慎前往日本 四大原因披露

头条要闻

中国公民需谨慎前往日本 四大原因披露

体育要闻

最佳新秀候选!2028美国男篮有他一个位置

娱乐要闻

CEO爆料肖战《藏海传》狂赚几十亿!

财经要闻

房源暗中调价 央企举报广州国资房企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手机
教育
旅游
数码
健康

手机要闻

古尔曼:苹果iPhone正经历史上最大变革,iPhone 18/Pro分开发布

教育要闻

妈妈晒高二儿子吃宵夜,女网友眼睛看直了:这颜值,小姑娘遭殃了

旅游要闻

一票游多日,一举能多得|新京报社论

数码要闻

华为鸿蒙HarmonyOS 6.0.0.112版本首曝,支持电脑投平板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