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成都的展览真的超多,文博机构“卷”的火热,身为观众,我们就偷着乐呗。
各大精品展中,成都市美术馆刚开幕的“远方的邂逅——意大利都灵现当代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可谓属于风最大的那批。
小都也是闻风抵达现场,超大展厅中共汇集了来自7个国家及地区51位艺术大师的66件真迹珍品,整个策展也做得非常好,将来自不同时空的艺术家以8个关键词进行串联,共同统摄在“邂逅”的主题之下。
虽然是成美的首个付费展,但是人真的暴多,小都专门挑了工作日去,依然没有躲过被挤的命运,特别是一些明星展品前,随时都围着一大群观众。
托着相机在展厅里徘徊,试图寻找合适的角度,结果镜头突然落在作品角落艺术家的签名上,咦,这还挺有意思的呢。
![]()
![]()
那就从签名来看这场展览吧。
![]()
艺术家署名这事儿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如同知识产权法的诞生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它在法律上与著作权相关,但在遥远的时代,人们似乎并没有这个意识。
在西方,文艺复兴之前,为教堂画画做装饰的人,更多被看作是匠人,而伴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越来越多创作者将带有强烈个人符号的东西运用到作品中。
其中,一些具有觉醒意识的弄潮儿们,将自己的名字夹带在作品中,成为凭实力拥有姓名的先行者。
据说,欧洲绘画史上最早将名字签署在作品中的艺术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创者、“欧洲绘画之父”的乔托·迪·邦多纳,现藏于卢浮宫的《圣方济各接受圣痕》与乌菲齐美术馆的《奥格尼桑蒂圣母》都有他的签名。
而中国艺术史上,据说第一个留下签名的艺术家是东晋的顾恺之,他在《女史箴图》中留下了自己的姓名。
当然,这也不是说,在他们之后,艺术家署名便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但值得一提的是,签名远不只是写下姓名这么简单,在承担艺术家身份声名的同时,它本身就是作品的一部分,寄托着艺术家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与其个人风格情感等诸多内容。
![]()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简洁的波浪
![]()
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儿子皮埃尔的肖像》是其1885年创作的一幅作品,主角是他与妻子阿利娜·沙里戈的长子,日后法国著名的舞台剧与电影演员——皮埃尔。
在这幅半身肖像画中,身为父亲的雷诺阿将对光与色彩的理解与对儿子的爱交融,浓缩成温柔而近乎私语的笔触,奶白色的柔光如同绸缎般轻抚孩童脸庞,泛起经典的雷诺阿玫瑰色,这也是他在描绘亲情时常用的颜色之一。
而这幅画的签名则落在画作的右下方,名字中的字母 R-e-n-o-i-r 连成一条几乎不间断的波浪,与画面整体的明媚相互呼应。
有意思的是,他冲破了印象派不用黑色的桎梏,偏偏有时会长点反骨,刻意在画作中使用暖黑色或深红色进行署名,《儿子皮埃尔的肖像》署名也是灰黑色,但又不影响整体画面,可谓既显又隐。
![]()
![]()
巴勃罗·毕加索
多变的iCON
![]()
有关毕加索签名的话题,一直都是艺术史上讨论的热点,正如他的作品一样,他的签名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很好地说明了艺术家的签名并非一成不变的。
成美此次展览呈现了毕加索的晚期作品《有甜瓜的静物》,画面中的甜瓜、酒杯等物体被拆解为几何语言,蓝、黄、粉三种颜色,在画布上缓缓奏响乐曲,展示了他在立体主义上的探索,正如毕加索所说,“我用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却用了一生学会像孩子那样画画”。
作品旁,展览以有趣的方式再现了毕加索在不同时期的风格特征。而他的签名,也展现着一种过程性。早期喜欢用偏学院派的“Pablo Ruiz Picasso”或“Ruiz Picasso”,后来逐渐简化为Picasso,据说,这其中藏着家乡西班牙斗牛名城马拉加对他的影响,因为“Pica”容易让人联想到斗牛士“picador”。
而《有甜瓜的静物》中的签名,是他最标志性的、带有下划线的Picasso。
![]()
![]()
萨尔瓦多·达利
超现实符号
![]()
![]()
·左右滑动查看
说达利之前,想先说说西方艺术史上一位绕不过去的署名先驱——德国画家丢勒。他的签名以姓名首字母“AD”组合,设计成鲜明的风格,藏在画作中的各个角落,在彰显独特性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赝品频出的市场乱象。
有趣的是,丢勒的签名不是简单地签个名字,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后的标识,很像是我们今天所说的logo,这种特殊的气质在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达利身上,彰显得更为彻底。
据比利时作家斯坦·劳里森斯在《达利的骗局》一书中统计,达利一共使用过666种签名,虽然真假难辨,但当我们翻出其作品仔细回顾时,会发现每一张签名都有所不同,其中,既有工整的花体,也有达利与加拉的联名式、超现实的变形。
据说他在创作中启用工作团队,甚至画作还未完成时就先签署上了名字,以快速“捞金”,而他的签名也像他的作品一样,融化、分裂,戴上小皇冠,又或是随着时空拉长成通往梦境和潜意识的缝隙。
此次展览展出了他晚期的“新神话”系列《帕利斯的审判》《亚当与夏娃》,画作底部的签名一笔勾勒,线条走向曲折多变,时而急剧收缩,时而突然上扬,虽然在他所有的签名中,算不上夸张,但也很经典,就像他标志性的两撇胡子一样,翘在理性与疯癫之间。
![]()
![]()
莫里斯·郁特里罗
情感的象征
![]()
有时候,签名之中还会夹杂一些特殊的情感符号,以致敬,又或是彰显艺术家的个性经历。
我们在展览中发现法国画家郁特里罗在《加布丽埃勒·德·埃斯特雷的古老庄园》的右下角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同时后缀一个大写字母V。
这其实象征着她的母亲苏珊娜·瓦拉东。作为20世纪法国众多现代艺术大师的缪斯,雷诺阿笔下很多舞蹈场景中的女主角都是瓦拉东。
她一开始为艺术家们做模特,后来自学成才,以大胆的风格成为巴黎艺术圈的重要人物。
和当时众多艺术家一样,郁特里罗的创作也受到母亲的影响,但他更加擅长风景画,他所绘制的蒙马特街景带着一种忧郁色彩,而他以艺术手段疗愈自己的过程,更是激励了无数的艺术家与普通人。
在他看来,母亲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于是他在作品中的签名总是带着象征着母亲的“V”,以表致敬。
![]()
作为艺术家身份与版权的标识,同时又是缀在作品叙事中的彩蛋,寄托着特殊的时代记忆与个体经历。
我们在看作品时,不妨也留意一下藏在这些角落里的叙事,或许便能与艺术家开启一场跨越百年的捉迷藏小游戏。
你呢?
是否有在展览中发现
一些有趣的签名
留言告诉小都呀
编辑丨牙尖儿
图源丨牙尖儿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众号丨YOU成都视频号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程序 | YOU在场小红书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