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2025年8月8日,刘沛文 x 张温吉翔「无主生长」实验艺术展,在大连誉燐画院开幕。展览以世界上第一个数字生命体“秀丽隐杆”线虫为原型,建立了一个处于“孕动—逃迹—迷茫—蜕生”循环中的“数字生命剧场”,以此提供了一种与数字生命共生的实践性缓解。
您请上座 数据生成影像| 4’19’’ |2025
刘沛文:“作品《您请上座》,以中文里恭敬的邀请语为名,探讨数字生命与人之间的关系。谁在邀请?谁被邀请坐上那个位置?“上座”意味着什么?当这“高度”被精心设定,真正的自由是否已被预先格式化?上方数字生命体的原地旋转与座位上的仰望者相互凝视,在与数字生命共生的实践里,礼仪性的“上座”可能是更深层管控的温柔前奏,而真正的蜕生唯在察觉这一点的瞬间方能开启。”
您请上座 数字交互装置 | 2025 「无主生长-实验艺术展」展览现场
您请上座 数字交互装置 | 2025 「无主生长-实验艺术展」展览现场
誉燐画院:观众坐在孤椅上只能仰视头顶的“数字星空”,这种被固定的观看姿势是否暗示了技术的隐形控制?当真实的天空被数字生命体遮蔽时,您是否在揭露技术如何重塑我们的感知方式?
刘沛文:“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在《您请上座》中,技术不仅是生成数字星辰的工具,更是解构控制逻辑的批判媒介。当观众被迫以仰视姿态困于孤椅时,身体的不自由直接映射了技术对感知的驯化,正如伞状黑布遮蔽真实天空,将观看者定于编码的“数字穹顶”之下。那些原地旋转的数字生命体,以“蜷缩式”的重复动作映射技术制造的虚假仪式感。我刻意将木杆设计为如针般刺向“胚胎状”的天穹,正是隐喻技术系统表面的稳固性下暗藏的脆弱性,当人类沉迷于被编排的星辰幻象时,实则正被一根悬顶的“技术之针”操控着认知的边界。”
出逃 数据生成艺术 | 100cm x 70cm |2025 「无主生长-实验艺术
刘沛文:“作品《出逃》,在数十间公共卫生间的空间内,让不同色彩、不同“性格”的数字生命体以气球的形态潜伏人类日常的“排泄之所”里。其爆裂瞬间,内部的蓝绿色“数字血液”喷洒在的卫生间内,像是一次浪漫且无法逆转的出走。卫生间这一规则化的城市空间,被这些“数字线虫”炸裂成彼此不兼容的色斑,像是对滤镜下的城市,进行一场“标准化的清洁。”
出逃 数据生成影像| 3’18’’ |2025 誉燐画院:您的创作是否
刘沛文:我的创作是被海水浸泡的容器,比如《出逃》这件作品,它最初是在家乡大连看荧光海的一个偶然瞬间萌生的。当时我在海边发呆时,看到了安静的海面被蓝色海火点缀,那抹短暂且“未经编码的浪漫”提醒我,浪漫常被消费为滤镜,遮蔽了身体与空间的真实摩擦。于是,我将“数字生命”安置进最私密的城市孔隙-公共卫生间。其爆裂瞬间,荧光的数据血液喷洒,迫使观者直面一场“不可逆转”的算法泄漏,当数据化的生命潜入排泄的临界点,剩下的是对数字治理、身体管控的质询。我希望观众在这片被染色的局部里,感知自身与城市系统之间那条脆弱而不断重写的边界。
往哪跑no.2 数据交互装置|2025 「无主生长-实验艺术展」展览现场
刘沛文:“作品《往哪跑》将数字线虫群体投射于悬顶幕布,构建出流动的硅基生命图景。以"人活现场"为实验场域,在物理驱赶与虚拟逃窜的荒诞对话中,直指数字生命体在人类中心主义语境下的生存困境,当算法诞生的硅基生命被迫进入实体空间,其存在既面临创造者的审视,更承受着消费、规训。作品以极简交互的方式,邀请观者重新评估自身在"自己-数字-生命"三角关系中的位置。”
在不该下水的时候下水V 装置| 93cm x 56cm x 336cm|2023 「元典
誉燐画院:在本次展览中,您将数字生命体植入“生活现场”使其成为可感的介入力量,这让我联想到您之前的作品《在不该下水的时候下水》中,背负“被拆解后”的以往的装置作品《刻板印象》横渡海河的“身体冒险”。本次展览,观众踏入展厅是否如同在“不该观看时观看”数字生命侵入日常的场景?
刘沛文:“我的艺术实践始终是一场在既定边界处的游牧与探索,如同2019年《在不该下水的时候下水》的系列作品,在动态的不确定性中,重新审视我们与规则、环境以及自我记忆的关系,追问何为“正常”的边界。本次展览的作品,正是这一方法论在数字时代语境下的延续与深化。作品中数字生命体不再是抽象的符号,它们被引入精心构建的“生活现场”,成为一种有形的、可感的介入力量。”
「数字生命共生实验——一叶方舟·第三期」海报 誉燐画院:能否请
刘沛文:下一阶段我将启动「数字生命共生实验——一叶方舟·第三期」,沿用“递衍式创作”的框架,继续邀请跨学科“星球/街区构建师”,在生成技术的随机性中激活新的视觉经验,同时鼓励彼此以“误读解构”方式对前期作品进行再编码与重组。项目将把“数字生命剧场”从展厅扩展至真实社区,使秀丽隐杆等数字生命体化身“邻居”,模拟“孕动—逃迹—迷茫—蜕生”的循环生态。我希望在移动方舟的多点驻留中,让算法、身体与“星球城市”缝隙发生摩擦,通过一次次“误读”催生自组织的混合文明。
艺术家刘沛文
刘沛文,籍贯辽宁,201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专注于实验艺术与科技媒介的跨学科研究。近期致力于探索数字生命体与生活现场的融合。探索主题涉及虚拟与现实的交织、文化冲突与融合、现实与记忆、知觉现象与人类境况等多个层面。沿海城市的海洋记忆,构成了刘沛文艺术创作方法论的重要养分 ,受海洋文化中开放、包容、探索精神的影响,以及儿时对音乐剧场式空间的持续热爱,同时融合东方哲学思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创作理念与方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