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食品科技与现代农业
两个赛道初赛在华南理工大学开赛
比赛将持续至15日结束
8月13日,华南理工大学初赛评审预备会及评审现场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设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集成电路与低空经济、医药健康与生物制造、食品科技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与文化创意等 5 个赛道。其中,华南理工大学作为唯一承办高校,承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食品科技与现代农业两个赛道的初赛与复赛任务。
在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的统筹部署下, 学校高度重视、高阶谋划、高位推进,第一时间成立由章熙春书记、唐洪武校长担任组长的大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涵盖9个专项工作组、集合了校内19个职能部门的筹备工作办公室,组建专职化、专业化的赛事工作专班,有力形成“顶层设计-专班执行-全校协同”的工作格局。
大赛筹备阶段,学校协调多方资源,在6、7月份分别赴安徽合肥、陕西西安两地,面向部分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创业孵化载体、创投机构等,举办大赛宣讲会,宣介大赛情况,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坚持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积极联系省级有关主流媒体,依托校园融媒体及时更新发布赛事资讯,扩大赛事影响力和公信力。多位优秀创业校友代表参与大赛宣传视频拍摄,呼吁更多青年英才到大湾区创业。
据报名统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赛道审核通过总项目1348个(企业项目772个),其中港澳项目411个(企业项目277个);食品科技与现代农业赛道审核通过总项目728个(企业项目400个),其中港澳项目118个(企业项目73个)。
为确保承办的赛事顺利进行,学校对外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建立起无障碍沟通机制,面对面磋商方案、线上实时沟通进展;对内构建了“跨部门联动、全流程管控”的保障机制,将赛事组织、项目评审、会务保障等核心环节拆解为46项具体任务,并按节点及时推进。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
以“湾创未来,粤聚英才”为主题
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部署
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加速资源对接
助力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
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
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自今年5月下旬启动报名以来,大赛宣传发动工作有序推进,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创客群体反响热烈、报名踊跃,大赛报名项目已突破7000个,充分彰显了大赛吸引力和影响力。
政企学研齐助阵
线上线下多元覆盖“造势”
为充分激发创业热情、吸引优质项目报名参赛,大赛组委会组织部署开展了一系列密集高效的宣传发动活动,大赛热度持续攀升。
启动伊始,组委会先后赴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重庆、成都、长沙、南京、合肥等10个城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举办了28场线下宣介活动,走进高校、创业孵化基地,与青年学生、初创团队面对面深入交流,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不少创业团队获悉大赛资讯后现场报名参赛。其中,香港站宣介活动人气爆满,活动后专门组建港澳项目联络群,为港澳项目团队答疑解惑。
大赛还邀请到粤港澳三地政府部门领导,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澳门科技大学等粤港澳高校的专家,来自科大讯飞、优必选等代表大赛各赛道的知名企业家,以及霍启刚、何猷君等港澳知名人士为大赛录制打Call视频,从政界护航到产业共鸣,从技术引领到实践落地,大赛汇聚多方力量为创业者加油鼓劲,形成强大号召力,彰显湾区作为国家新质生产力高地的战略优势。
粤港澳三地政府相关部门紧密协同,高规格召开新闻发布会。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积极对接本地高校、社会组织、创业孵化平台及投融资机构,深入发动港澳项目参赛。大赛组委会还精准对接了全国166家高校,广泛覆盖重点科教资源区域,积极发动青年学生报名参赛、实现创业梦想。
宣传攻势实现了线上线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多元覆盖。在深圳前海梦工场举办的《众创英雄汇》节目、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举办的第三届暑期港澳青创嘉年华缤纷日等活动,纷纷为大赛进行宣传引流,引发了参赛群体的密切关注。
报名项目量质齐飞
港澳创业者加速融入内地生态
密集而有效的宣传发动工作,迅速转化为创客的参与热情。截至报名结束,大赛注册项目突破7000个,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充分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对全国创业者的吸引力。大赛与“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相呼应,正成为激发湾区新质生产力、聚集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平台。
从报名项目结构看,“量质齐飞”是显著特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集成电路与低空经济、医药健康与生物制造、现代农业与食品科技、现代服务与文化创意五大赛道均呈现活跃态势,紧扣国家战略方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参赛项目普遍技术含量高、商业潜力大,许多团队已注册企业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员中不乏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呈现高学历、高技术、高成长的鲜明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港澳地区参赛项目已超过1700个,广泛分布于所有赛道,其中现代服务与文化创意领域尤为活跃,数字文娱、设计创意、跨境服务等新业态不断涌现。这反映出随着湾区“软联通”的深化推进,港澳创业者正加速融入内地创业生态,成为大湾区创新创业版图的重要力量。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谢忠保表示:“参赛项目呈现覆盖面广、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强、港澳特色浓的鲜明亮点,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生态的深厚底蕴和强大吸引力。”
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同气连枝,如今,这种文化认同、制度兼容、产业互补,正演变为湾区吸引全国创业英才的核心所在。正如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刚所言:“大湾区是一个融合多元文化、汇聚创新思维的广阔平台,充满了无限的机遇与挑战。”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也坚定表示:“这是一个梦想与机遇交织的舞台,粤港澳大湾区正以开放的胸怀拥抱每一个敢于追梦的灵魂。”创业者正在用实际行动回应一个共同选择——落户湾区,奔赴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创业热土,早已将“敢闯敢拼”刻进基因。从“三来一补”到“南派制造”,从电商潮起到科创浪潮,大湾区始终走在创新创业的前沿。特别是今年以来,广东通过“就业+创业”双轮驱动,以“百万英才计划”夯实人才基座,以湾区创业大赛撬动新质生产力,为创业者打造出覆盖政策、平台、资源、人才四大维度的全周期支持体系,越来越多的创新者、创客群体、创业团队扎根湾区、深耕湾区,让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创业首选地、理想落脚地”。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南方+、校团委
图片:邹子泓
微信编辑:司小平
初审:冀早早
二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