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小唐,你这样就不对了。”邢总板起脸,“公司培养你,给你机会,现在遇到点困难就斤斤计较。你这样下去,以后怎么能成大事?”
“邢总,我最后问一次,我垫付的费用什么时候能报销?”
“年底!一天都不能提前!”
“好,我知道了。”
我转身走出办公室,心里前所未有的平静。半年的忍耐,4万多的垫付,无数次的催讨,终于到了摊牌的时候。
回到工位,我打开电脑,开始整理这半年来所有的出差记录。每一张高铁票,每一张酒店发票,每一次被推诿的聊天截图,我都仔细地保存下来。
既然正常途径走不通,那就用非常规手段。
手指悬在发送键上,我深吸了一口气。一旦发出去,就没有回头路了。
但我已经退无可退。
01
我叫唐弈,今年28岁,在一家叫“创意无限”的广告公司做了三年业务员。公司不大,总共30多个人,老板邢总是个典型的中年创业者,平时喜欢穿着polo衫,手腕上戴着一块看起来很贵的手表。
3月份的时候,公司接到了一个大单子——为一家连锁餐饮品牌做全年的广告策划。客户总部在深圳,需要有人过去对接具体需求。
“小唐,这次深圳之行就交给你了。”邢总拍拍我的肩膀,“这个客户很重要,关系到咱们今年的业绩。”
“没问题,邢总。什么时候出发?”我当时还挺兴奋的,毕竟能独自负责这么大的项目,说明公司对我的信任。
“越快越好,明天就走。不过...”邢总顿了顿,“公司账户这两天有点紧张,你先垫付一下差旅费,回来马上给你报销。”
我当时没多想,点头答应了。毕竟公司偶尔资金周转紧张也正常,而且邢总说得很肯定——马上报销。
第二天一早,我就踏上了去深圳的高铁。一等座票价980元,我刷的自己的信用卡。到了深圳,在客户推荐的酒店住了三天,每晚580元。期间的餐费、打车费、还有陪客户吃饭的费用,零零总总加起来,这一趟出差我总共垫付了8200元。
回到公司后,我整理好所有发票和消费记录,找到财务小程。
“小程,帮我报销一下这次深圳出差的费用。”我把整理好的单据递给她。
小程接过单据看了看,皱了皱眉:“金额挺大的啊。你等等,我问问邢总。”
十分钟后,小程回来了,表情有些尴尬:“唐哥,邢总说公司账上确实有点紧张,让你再等等,这两天就给你报销。”
“行,那我等等。”我当时还是很理解的,毕竟公司规模不大,现金流偶尔紧张也能理解。
可是这一等,就等了两个星期。
![]()
我又去找小程,得到的回复还是:“账上紧张,再等等。”
我开始有些不安了,毕竟8000多块钱对我来说不是小数目。我月薪才7000,这相当于我一个多月的工资。
“韩哥,你以前出差垫付过吗?”我找到公司的老员工韩国庆,大家都叫他韩哥。
韩哥苦笑了一下:“垫付?那还用问吗,谁没垫付过。我上次垫了5000多,等了两个月才给。”
“两个月?”
“还算快的呢。”韩哥拍拍我的肩膀,“都这样,习惯就好。邢总这人其他都还行,就是在钱上面有点...你懂的。反正最后都会给,就是时间问题。”
听了韩哥的话,我心里稍微踏实了一点,但还是觉得不太对劲。公司要是真的资金紧张,为什么不提前说清楚,而是让员工垫付这么久?
02
接下来的几个月,出差成了家常便饭。
4月份去了趟杭州,5月份跑了上海,6月份又去了广州,7月份还去了成都。每一次,邢总都是同样的说辞:“公司账户紧张,你先垫着,回来就报销。”
而每一次,小程的回复都是:“账上紧张,等等再说。”
到了8月底,我粗略算了一下,半年来的出差费用已经累积到了4万2千多元。这个数字让我彻底坐不住了。
我的信用卡已经刷爆了,每个月光还利息就要好几百。女朋友林晓也开始抱怨:“你们公司到底怎么回事啊?让员工垫付这么多钱?”
更要命的是,家里最近催我结婚,说要准备买房,问我手头有多少积蓄。我怎么说?4万多块钱全垫在公司里要不回来?
我又去找小程:“小程,这都半年了,我垫付的钱什么时候能报销?”
小程显然也知道我的情况,有些为难地说:“唐哥,我也没办法啊。邢总不签字,我不敢给你报销。要不你直接找邢总说吧。”
我直接去了邢总办公室。
“邢总,我垫付的出差费什么时候能报销?”
邢总正在看手机,头也不抬:“怎么了?账单催得紧?”
“倒不是催得紧,但是4万多块钱,对我来说确实是个负担。”
“4万多?”邢总这才抬起头,“有这么多吗?”
我拿出手机,把这半年的出差记录给他看:“3月深圳8200,4月杭州6500,5月上海7800......”
邢总看了看,挥挥手:“行行行,我知道了。公司最近确实困难,年底前肯定给你结清。”
“年底?”我有点急了,“邢总,现在才8月份,还有4个月呢。”
“小唐,你要理解公司的难处。”邢总语重心长地说,“今年经济形势不好,大环境不景气,咱们公司能活下来就不错了。你现在还年轻,不要这么计较。”
我当时真想反驳,但看着邢总一脸严肃的样子,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走出办公室后,我越想越不对劲。如果公司真的困难,邢总为什么前两天还在朋友圈晒他新买的奔驰C级?如果公司真的资金紧张,为什么上周还看到他在高档餐厅和朋友聚餐?
我开始观察其他同事的情况。
![]()
“老李,你最近有垫付过公司费用吗?”我问坐在旁边的李明。
李明苦笑:“别提了,上个月团建的费用我垫了3000多,到现在还没给呢。”
“小陈呢?”
“我垫了两个月的电话费,800多块钱。”陈琪无奈地说。
原来不只是我一个人!
我又去找韩哥:“韩哥,咱们公司这种情况正常吗?”
韩哥看看四周,压低声音:“正常个屁。我在这干了五年,以前也有垫付的情况,但最多一个月就报销了。现在这样拖着不给,明显不正常。”
“那为什么大家都不说?”
“说有用吗?”韩哥摇摇头,“都指着这份工作养家糊口呢,谁敢轻易得罪老板?再说了,钱最后还是会给的,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对我来说,时间就是问题。4万多块钱的利息,每个月都在增长。更重要的是,这种被动的感觉让我很不舒服。
9月初,我再次找到邢总。
“邢总,关于我垫付费用的事......”
“又是这事?”邢总显然不耐烦了,“我说了年底给你,现在还不到时候。”
“可是邢总,4万多块钱对我来说真的是个负担。”
“小唐,你这样就不对了。”邢总板起脸,“公司培养你,给你机会,现在遇到点困难就斤斤计较。你这样下去,以后怎么能成大事?”
我当时气得想反驳,但看着邢总一副“我是为你好”的表情,只能忍住。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了很久。半年的忍耐,换来的是邢总越来越理所当然的态度。我开始意识到,如果再不采取行动,这4万多块钱可能真的要不回来了。
第二天,我做了一个决定——摊牌。
03
9月15日,星期五,下午5点。
我敲响了邢总办公室的门。
“进来。”
“邢总,我想和您谈谈垫付费用的事。”
邢总看了我一眼,放下手中的文件:“又是这事?我不是说了年底吗?”
“邢总,年底还有三个多月,我真的等不了那么久了。”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静,“您看能不能分期给我,哪怕先给一半也行。”
“分期?”邢总皱起眉头,“小唐,你这是什么意思?不信任公司?”
“不是不信任,是确实有困难。”
“什么困难能有公司的困难大?”邢总语气开始变得严厉,“你知道现在外面的经济环境多恶劣吗?你知道公司为了维持运营有多不容易吗?”
我深吸一口气:“邢总,我理解公司的困难,但是员工垫付公司费用半年不报销,这合理吗?”
“合理不合理不是你说了算!”邢总拍了拍桌子,“小唐,我看你最近的心态有问题。工作三年了,怎么还这么不懂事?”
“我不懂事?”我感觉血往头上涌,“邢总,我为公司跑了半年的业务,垫付了4万多块钱,到头来我不懂事?”
“你这是什么态度?”邢总站了起来,“公司给你平台,给你机会,你现在翅膀硬了是吧?”
“平台?机会?”我也站了起来,“那我问您,垫付费用是平台的一部分?让员工承担资金压力是机会的一部分?”
“你...”邢总指着我,“唐弈,你这样不行。在公司就要有团队精神,要顾大局。像你这样斤斤计较,以后怎么能有发展?”
那一刻,我彻底明白了。在邢总眼里,员工的利益永远要为公司让路,员工的困难永远不值一提。什么团队精神,什么顾大局,说到底就是让你默默承受,不要添麻烦。
“邢总,我最后问一次,我垫付的费用什么时候能报销?”
“年底!”邢总斩钉截铁地说,“一天都不能提前!”
“好,我知道了。”
我转身走出办公室,心里前所未有的平静。既然正常途径走不通,那就用非常规手段。
04
回到工位,我打开电脑,开始整理这半年来所有的出差记录。每一张高铁票的照片,每一张酒店发票的照片,每一次和邢总、小程关于报销的聊天截图,我都仔细地保存下来。
晚上回到家,我花了三个小时,写了一份详细的说明:
“关于本人垫付公司差旅费用情况的说明
本人唐弈,自2024年3月起,因工作需要多次出差,期间产生的所有费用均为个人垫付。具体情况如下:
3月深圳出差:8200元 4月杭州出差:6500元
5月上海出差:7800元 6月广州出差:5900元 7月成都出差:6200元 8月北京出差:7600元
累计垫付金额:42200元
多次向公司申请报销,均被告知'公司资金紧张,等等再说'。本人理解公司困难,但半年时间,4万多元的垫付对个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希望公司能够正视员工的合理诉求,尽快解决此问题。”
写完这份说明,我又把所有的聊天截图、发票照片都整理好,准备发到公司工作群里。
手指悬在发送键上,我犹豫了一下。一旦发出去,就没有回头路了。
但想到邢总今天下午那副嘴脸,想到这半年来的委屈和无奈,我还是按下了发送键。
时间:晚上11点32分。
消息一发出,群里立刻就有人回复了。
韩哥:“小唐,你这是...”
李明:“4万多?这么多?”
陈琪:“我去,这数字有点吓人啊。”
然后更多的人开始说话:
“唐弈这是要和老板硬刚啊。”
“垫付半年确实过分了。”
“公司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我上个月的团建费用也还没给呢。”
“大家都别说了,明天上班估计有好戏看。”
看着群里的讨论,我关了手机,躺在床上。
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明天,就看邢总怎么应对了。
05
第二天上午,我刚到公司,就感觉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氛。
同事们看我的眼神都有些复杂,有同情的,有佩服的,也有担心的。
“唐哥,你昨晚那个消息,老板看到了吗?”李明偷偷问我。
“应该看到了吧。”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果然,没过一会儿,邢总的办公室门开了。他走到我的工位前,压低声音说:“唐弈,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我跟着邢总进了办公室,他关上门,脸色很难看。
“昨晚群里那个消息是你发的?”
“是我。”
“为什么要在群里说?有什么事不能私下解决?”邢总显然很生气,“你这样做,对公司的影响有多坏你知道吗?”
“私下解决?”我冷笑一声,“邢总,我私下找您多少次了?每次都是'等等再说','年底再说'。您觉得私下解决有用吗?”
“那你也不能在群里乱说话!”
“我说的哪句是假的?”我看着他,“垫付的金额有假吗?时间有假吗?”
邢总被我问得有些哑口无言,愣了一会儿才说:“总之,你这样做不对。赶紧发个澄清。”
“澄清什么?”我反问,“澄清我没有垫付4万多?还是澄清公司资金充足?”
邢总气得脸都红了:“唐弈,你是不是不想干了?”
“想不想干,得看公司怎么做。”
我们两个在办公室里对峙着,气氛剑拔弩张。
最后还是邢总先妥协了:“这样吧,我下周就给你报销,行了吧?”
“真的?”
“我邢某人说话算话。”
我点点头:“那我等您的好消息。”
![]()
走出办公室,我心里并不轻松。凭我对邢总的了解,他不会这么轻易就范。肯定还有后招。
果然,整个上午,我都感觉到同事们看我的眼神有些异样。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平时和我一起吃饭的几个同事都找借口没来。
下午,我的手机不断地响起微信消息提示音。
打开一看,是我的朋友谢建发来的。谢建和我是大学同学,现在也开了一家小公司,我们偶尔会交流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谢建:“兄弟,你们老板在我们这边的老板群里说你的事呢。”
我心里一紧:“说什么?”
谢建:“不太好听。你看截图吧。”
接下来,谢建发了几张截图过来。我点开一看,顿时火冒三丈。
截图是一个名为“本地企业家交流群”的微信群聊记录。群里有40多个人,都是本地各个公司的老板。
邢总在群里说:
“最近遇到个奇葩员工,垫付点出差费就在公司群里闹,还以为自己多委屈似的。现在的年轻人啊,一点苦都吃不了,素质越来越低。”
“我觉得他就是想敲诈公司,故意搞事情。这种员工最可怕,给点颜色就开染坊。”
“各位老板以后招人要小心啊,这种人进了公司就是祸害。我已经准备开除他了,让他在这个行业里混不下去。”
群里其他老板的回复:
“确实,现在的员工越来越难管。”
“邢总,这种人就得狠狠治治。”
“开除是对的,不能惯着。”
但也有人问:
“老邢,员工垫付多少钱啊?”
邢总回复:“也就四万多,又不是多大数目。现在的年轻人就是矫情。”
“四万多确实不少啊,你们公司资金有问题?”
“资金问题?开什么玩笑,我公司好着呢。就是这小子不知好歹。”
“既然公司没问题,为什么不给人家报销?”
面对这个质疑,邢总半天没回复。
看完这些截图,我气得浑身发抖。
原来在邢总眼里,我的合理诉求就是“敲诈”,我的正当权益就是“矫情”。他不仅不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在外面污蔑我,甚至威胁要让我在行业里混不下去。
“谢建,这个群你也在?”我给谢建发消息。
“嗯,本地企业家都在。你这老板确实过分,员工垫付这么多钱不给报销,还在外面说三道四。”
“他还想让我在行业里混不下去?”
“你别担心,我们这些明事理的老板都看得出来是怎么回事。不过你也要小心,这个邢总明显是个小人。”
我深吸一口气,问道:“谢建,你能把这些截图发给我吗?我想让大家看看我的老板是什么嘴脸。”
“没问题,但你要想清楚,一旦发出去,你和你老板就彻底撕破脸了。”
“已经撕破了。”我苦笑一声,“从他在背后污蔑我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撕破了。”
谢建把所有的截图都发给了我。我看着这些证据,心里五味杂陈。
我本来以为,只要把事情摊开说,邢总总会有所收敛。没想到他不仅没有反思,反而变本加厉地在外面败坏我的名声。
既然如此,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