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影院啜泣声不断,历史真相刺痛西方观众,底片里的88年坚守》
最近在温哥华看电影时,我亲眼看见一群外国人哭得不行。那天放的是《南京照相馆》,讲的是1937年南京大屠杀时,一个照相馆学徒偷偷藏照片的故事。散场时,好多人都抹着眼泪往外走,有个大叔被家属扶着,说话声音都在抖:“电影太真实了,我都不知道这段历史。”
其实我一开始也觉得这电影可能就是老套的抗日片,但看完才发现不一样。电影里有个14岁的学徒叫罗瑾,他冒着生命危险藏了16张日军暴行的照片,这些照片后来成了审判战犯的关键证据。导演把故事放在一个照相馆里,三个主角各有各的难处:一个邮差假装学徒求活命,一个翻译官在当汉奸和反抗间挣扎,还有一个女演员把底片缝在旗袍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日军让这些人冲洗他们炫耀“战功”的照片,但暗房里的显影液成了他们对抗的工具。
放映后有个加拿大副市长说:“教科书里从来没这么详细讲过南京的事。”这话让我想起新闻里说的,他们那边课本里详细写广岛长崎,但对南京大屠杀只字不提。有个叫约翰的观众当场发问:“为什么课本里不教这些?”这话一出,全场都沉默了。后来温哥华中华会馆的人说,很多海外华人教科书根本没提中国战场的事,但电影里那些照片和故事,让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真相。
电影里有个细节特别戳我——日军军官在杀人前还写“仁义礼智信”,结果转头就干坏事。这对比太讽刺了。有个叫迈克尔的观众在社交平台写:“我终于明白南京为什么每年拉警报了,有些伤疤得让全世界看见。”中国大使在华盛顿首映时也说了,记住历史不是为了恨,而是为了防止再有人做这种事。
现在电影在加拿大越放越火,接下来还要去更多城市。有个教授说电影里有个细节特别狠:日军用中国长城的砖头建了个“和平塔”,这明显是想抹掉历史。但电影里的底片保存下来了,现在放在纪念馆里,成了最直接的证据。有意思的是,有些国家博物馆把日军武器标成“考古发现”,但电影就像个移动的证据库,让真相没法被掩盖。
最近网上有个年轻人发起活动,要让南京大屠杀进加拿大课本,已经十万多人签名了。还有美国老师想把电影当教材,但有些人反对,说这是“政治化历史”。我觉得这不叫政治化,这是真实的历史。就像电影里那个女演员把底片缝在衣服里一样,有些真相必须有人替它保存。
现在温哥华的影院旁边还摆着南京城墙砖的拓印,旁边挂着“铭记历史”的明信片。有个老华侨摸着拓印说:“我爷爷当年就是用这些砖头活下来的。”这话让我想起电影结尾,历史照片和现在的南京街景重叠在一起,梧桐树下全是车流,但那些底片还在提醒着人们别忘了过去。
其实看完电影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现在还要一遍遍讲这些事?但看到外国观众哭得不行,看到年轻人在网上讨论,突然觉得这电影就像那个暗房里的显影液,把被掩盖的历史一点点显出来。有些事不说清楚,可能真会被人慢慢忘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