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的李女士,最近被一件事气得不轻。
她62岁的妈妈不识字,平时用的老年机每个月话费都是从银行存折里自动扣的。老人家一直以为“反正打电话能用就行”,可今年4月,银行工作人员无意间提醒一句:“阿姨,你这话费扣得也太多了吧?有时候100,有时候200,甚至300!”
李女士一听就懵了,这老年机一个月能用多少钱?赶紧去查账,一看吓一跳——两年下来,扣了整整8712.6元!
![]()
更离谱的是,账单上密密麻麻全是各种“套餐名”,光年轻人都得研究半天,更别提老人家了——
什么流量包、宽带费、“广东IPTV基本月使用费”、“天翼看家”、“亲子会员”,还有个“摄像头终端分期”……
![]()
![]()
李女士说,除了宽带,其他东西她妈压根没用过。老人家手机都还是那种按键机,连微信都不会玩,更别提IPTV和摄像头了。她怀疑,当初营业厅给她妈办这些业务时,很可能是诱导签字。
可等李女士去找电信要扣费明细时,对方说只能查最近的,之前的查不了。她没办法,只能跑去银行拉流水。
经过一番投诉,电信承认2611.15元是“操作失误”,已经退了。但剩下的6000多块,对方暂时没给解释,只说会“再梳理两年半的扣费情况,有问题再补偿”。
![]()
李女士当然不买账。她直言:“老人家不识字,也不懂这些套餐,更不可能主动去办这些业务,这样扣钱太不地道了!”
我真觉得,这事不止是李女士一家会遇到。
![]()
很多老人不识字、不懂智能手机,去营业厅办业务的时候,全靠工作人员说啥信啥。业务员一句“这个更划算”,可能就让他们多掏好几倍的钱;甚至一些完全用不上的增值服务,也被默默塞进套餐里。
对年轻人来说,我们随时可以查APP、看账单,可对老人来说,这些操作几乎是“天书”。他们连网银都不会,更别提用手机查套餐了。结果就是——钱就这样每个月被悄悄扣走,可能几年都不知道。
说到底,这种做法是钻老人信息不对称的空子。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帮家里的老人查查账单,看看有没有乱扣费、有没有莫名其妙的套餐;而运营商,更应该对老年人有最起码的善意和责任感,别为了业绩,把本就不多的养老金薅走。
毕竟,赚老人家这点糊口钱,真的不光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