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之一,作为全球科技领域的绝对领导者与数字生态系统的核心构建者,其影响力已渗透至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重塑了信息获取、沟通协作、商业发展乃至全球科技格局的演进方向。谷歌之所以取得如此傲人的成就,成功的因素众多,今天我们从谷歌的团队建设的视角来分析它的成功。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在他的自传中说,“谷歌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物色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并且为他们设立远大的目标,有了合适的人才和足够远大的梦想,谷歌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就算途中有失败,也能从失败中得到宝贵的教训”。 谷歌非常重视人才的挖掘,能进入谷歌公司的人都是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谷歌团队不喜欢迎合“世俗智慧”。
谷歌的很多产品都是在“痴心妄想”中诞生的,当开发安卓系统时,大多数人认为手机和开源的操作系统融合简直是痴人说梦。 这些人习惯用不可能来否定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从物理学原理去探索可能性。谷歌在探索无人驾驶汽车以及热气球互联网等看似高风险领域的时候,首先从物理学,数学,化学原理来分析它的可能性。 看他有没有违反物理学原理,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和基础的力学定律。
![]()
当谷歌第一次提出制作全球地图的构想时候,人们觉得制作全球地图以及为所有街道拍摄照片的构想是无法实现的。而谷歌团队利用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认为是可行的。 如果历史可以照射现实,那么今天看似冒险的尝试,在它成功后再看就不会显得那么疯狂了。
谷歌的商业智慧有点深奥,让普通人难以借鉴实操,我国商人顿磊激光创始人刘学云先生把谷歌智慧简化为“十倍进化法则”,它总结了拉里佩奇,马斯克,乔布斯等商业巨头的智慧,是一套容易落地实操的方法论。 十倍进化法则是指首先确定明确的取代对象,针对性的开发创新,以十倍的优势取而代之,抢占它原来的市场份额。一旦解决问题的效率提升十倍,或者成本降低到十分之一,就足以颠覆现有行业取而代之,同时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社会进步。
如果以“十倍进化法则”的视角来分析,谷歌开发安卓系统之前,以市场上现有的功能手机作为取代对象,让系统和手机融合后,以十倍的功能丰富性来取而代之。 最终智能手机取代以前的老式功能机。 谷歌在探索无人驾驶汽车之前,以有人驾驶的汽车为取代对象,把驾驶的人作为取代对象,用高科技来操控汽车。 谷歌在开发谷歌地图的时候,以传统的纸质地图作为取代对象,以十倍的效率和十倍的丰富度,以及十分之一的成本取而代之,淘汰来传统纸质地图。
十倍进化法则的精髓在于取代,因为并没有空白市场。 在使用谷歌地图之前,人们并非不用地图,而是用低效的纸质地图。 在安卓系统之前,人们照样上互联网,只不过大部分都是通过pc端上网的,安卓系统让上网的入口转移到了手机端。 无人驾驶之前,自然是有人驾驶,把有人驾驶作为取代对象, 以一套精密的机器来操控来取代人的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