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为什么还要推干部任职交流?
防止“板结”
同岗超过10年,容易形成利益固化、工作套路化,甚至滋生廉政风险。锻炼干部
跨地区、跨部门、跨条块交流,能让干部在多岗位摔打,补齐能力短板。优化班子
通过交流调整专业结构、年龄梯次,解决“清一色”“近亲繁殖”等问题。
文件
刚性年限
关键词
重点岗位举例
《公务员转任规定》
满10年必须交流
“应当”
组织、纪检、人事、财务、审计、资金审批、执法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不 宜频繁交流
“3–5年最合适”
各级党政正职
《监督检查办法》
不满3年调整需书面报告
事前报批
市、县、乡党政正职
三问:哪些人必须交流?
“满10年”刚性交流
在同一职位连续任职达到10年的领导干部(含非领导职务)。“重点岗位”优先交流
组织、纪检、人事、财务、审计、项目审批、资金分配、执法等“人财物”关键岗位,满10年必须交流,鼓励满5年有计划交流。“提任前”同步考虑交流
拟提任上一级职务的,如在本岗位任职时间较长,一般应先交流再提任,避免“带病提拔”。
情形
处理原则
涉密期未满
暂缓
任期制岗位(高校、科研单位)
按任期规定执行
距离退休不足3年
一般不再安排异地交流
健康原因
可暂缓,须出具医疗证明
五问:交流的主要方式?
纵向交流
省—市—县—乡上下挂职或任职。横向交流
部门与部门、机关与国企、高校、科研院所之间互派。内部轮岗
同一单位内部不同处(科)室之间调整,适用于重点岗位“未满10年”但已满5年的干部。
主体
职责
组织(人事)部门
牵头制定年度交流计划,建立“满10年”干部台账
党委(党组)
研究审定交流人选和岗位
纪检监察机关
出具廉政意见
编制、财政、人社
同步办理编制、工资、社保等手续
七问:交流干部如何实施?
步骤
具体内容
拟定交流方案
深入调研,明确交流目的、原则、范围等
提出交流人选
综合考虑干部多方面因素筛选
征求意见
与调出、调入单位沟通
集体讨论决定
党委(党组)集体研究决策
谈话与思想工作
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做思想工作
办理调动手续
迁转各类关系,确保干部到岗
八问:如何防止“一刀切”和“频繁折腾”?
风险
对策
年限“一刀切”
建立“一人一表”研判机制,区分不同岗位性质
频繁交流
同一干部原则上每3—5年交流一次;党政正职不满3年调整须书面报告上级组织部
人岗不适
设置3—6个月试用期,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可回原单位或另行安排
九问:交流干部待遇怎么保障?
待遇保障
异地交流干部可发放一次性安家补助、租房补贴、探亲交通费。政治激励
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具有交流经历的干部。家庭关怀
协调配偶随调、子女入学,建立“干部人才驿站”临时周转住房。
建台账
用Excel或干部管理系统,设置“任现职时间”自动提醒,提前一年亮黄灯、满9年亮红灯。做预案
每季度滚动梳理空缺岗位,形成“岗位需求清单”和“干部供给清单”。重谈话
提前半年与拟交流干部“一对一”谈心,讲政策、讲利弊、讲出路,防止“突然袭击”。强评估
交流满一年开展回访,重点看“岗位匹配度、履职成效、群众反映”,结果计入干部实绩档案。常宣传
通过微信公众号、内网专栏定期推送交流典型案例,让干部从“要我交流”变“我要交流”。
干部交流不是简单的“挪位置”,而是优化干部资源配置的战略举措。只有把政策吃透、把程序走实、把关怀做到,才能让交流成为干部成长的“加油站”、班子建设的“助推器”、事业发展的“新引擎”。
信息来源:本文由人事工作者编辑整理。
本文声明:本文章内容(含图片)仅限同行学习研究使用,如不慎侵害了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