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展喜犒师”,对我们如今的外交实践有什么启示?

分享至

“展喜犒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春秋时期的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当时齐国齐孝公想要称霸天下,他乘鲁国发生饥荒的时候,串师侵犯鲁国北部边疆。强敌压境,鲁僖公派展喜以犒师为名,让他设法却退齐师。

在出使齐国的路上,展喜的哥哥展禽(即柳下惠)授以锦囊妙计。展喜在与齐孝公的对话中,援引先王遗命和齐国祖先辅佐周王室的遗德以及当时的道义来说服他,申明鲁国所恃者乃是以为齐国不会做出“弃命废职”的事情来。最终,齐孝公无言以对,不得不收兵还师,从而解救了国家的危难。



【原文】齐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 。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 。”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悬罄 ,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 ,太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 。’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还。

【注释】我:指鲁国。展喜:人名,鲁国大夫,展禽的弟弟。展禽:姓展,名获。执事:原指君主左右办事的人,实指齐孝公,这里是客气的说法。悬罄(qìnɡ):器中空。形容屋内空空,一无所有,贫穷之极。周公:周公旦。大公:姜太公。股肱(ɡōnɡ):帝王左右辅助得力的人。载:指盟约。盟府:古代掌管盟约的官府。率:遵行,遵循。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