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资料来源:《华严经》
-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唐代黄檗山上,有一位声名远播的禅师黄檗希运,他的开示如醍醐灌顶,令无数求道者茅塞顿开。
在那个佛法昌盛的年代,多少修行人苦苦参禅数十载,却始终不得要领,如盲人摸象般在黑暗中摸索。
他们以为智慧眼的开启需要繁复的仪轨、艰苦的修行、或是神秘的传承。
却不知真正的障碍就在眼前。
有一群弟子追随黄檗禅师多年,日日坐禅念佛,夜夜参究经典,可心中的疑云却越聚越厚。
他们常常困惑:为何禅修半生,智慧之眼依然紧闭?为何苦修多年,却离佛道越来越远?
![]()
这一日,禅师的一番开示,如闪电划破长夜,彻底颠覆了弟子们对修行、对佛法、对自心的所有认知。这究竟是怎样的开示,竟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贞观年间的一个秋日,黄檗山上秋风萧瑟,红叶满山。禅堂内,数十位僧人端坐蒲团之上,他们中有些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僧,有些正值壮年却眉头深锁,还有年轻的沙弥满脸困顿。这些弟子跟随黄檗希运禅师少则三五年,多则二十余载,可心中的迷雾非但未散,反而更加浓重。
其中有一位名叫慧超的老僧,修行已有三十余年。他每日凌晨三更起身,先是诵经两个时辰,然后静坐参禅直到天明,午后又要抄写经文到深夜。如此精进修行,在常人看来早该证果成就,可他心中的疑惑却如乱麻般越理越乱。
还有一位年轻的僧人法印,天资聪颖,熟读三藏十二部经典,能够倒背如流,辩论起佛理来头头是道,可一到实修时却如坠五里雾中,不知所措。
更有甚者,一位名叫悟空的僧人,为了开启智慧眼,曾在深山苦修七年。他每日只食一餐,夜不倒单,冬不生火,夏不避蚊虫,身体瘦得皮包骨头,可内心的烦恼丝毫未减,反而因为苦修的执着而更加痛苦。
这一日午后,阳光透过禅堂的格窗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黄檗禅师缓步走进禅堂,他身材高大,面容慈和,双目如深潭般宁静致远。弟子们见师父到来,连忙整衣端坐,等待开示。
慧超首先起身合掌,恭敬地说道:"师父,弟子修行三十余年,每日精进不懈,可为何智慧之眼始终不开?"
黄檗禅师淡淡一笑,反问道:"你说你要开智慧眼,那么这个要开智慧眼的是谁?"
慧超愣了一下,说道:"当然是弟子我啊。"
"那么这个'我'在哪里?"禅师继续追问。
慧超指了指自己的胸口:"在这里。"
"胸口是肉是骨,哪里有什么'我'?"
慧超又指指头部:"那在这里,在大脑里。"
"大脑不过是一团血肉,哪里有'我'?"禅师摇摇头,"你修行三十年,连这个'我'都找不到,又如何开什么智慧眼?"
法印见状,也起身问道:"师父,弟子虽然年轻,但三藏十二部经典已然通读,佛理也算精通,为何还是不得开悟?"
黄檗禅师看着他,问道:"你既然精通佛理,那你说说,佛在哪里?"
![]()
法印立即回答:"佛在西方极乐世界,佛在灵山会上,佛在十方三世......"
"错了!"禅师断喝一声,"你背诵了千万部经典,却不知佛就在眼前!"
法印疑惑不解:"师父,弟子愚钝,请师父明示,佛在何处?"
"你现在正在问佛在何处的这个,就是佛!"
法印更加困惑:"弟子只是一个凡夫,怎么可能是佛?"
这时,一直沉默的悟空也忍不住开口:"师父,弟子在深山苦修七年,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为的就是要见佛成佛,难道这些苦都白受了吗?"
黄檗禅师看着这位瘦骨嶙峋的弟子,眼中闪过一丝慈悲:"你苦修七年,受尽折磨,可你可曾想过,这个能感受痛苦的是什么?"
悟空想了想:"是身体啊。"
"身体是无情之物,如木石一般,如何能感受痛苦?"
"那是...是心在感受痛苦。"
"对了!是心!那么这个心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
悟空被问得哑口无言,半晌才说道:"心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
"既然看不见摸不着,你又如何知道有一个心存在?"
禅堂内鸦雀无声,所有弟子都被这几个简单却深刻的问题问倒了。他们修行多年,却从未如此深入地追问过这些最根本的问题。
这时,有一位年纪最长的弟子智明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师父,弟子修行四十余年,一直在寻求佛法的真谛,可越修越觉得迷茫。师父慈悲,请为我们指一条明路。"
黄檗禅师环视众弟子,缓缓说道:"你们都说要修行成佛,可曾想过,佛究竟是什么?"
众弟子面面相觑,有的说佛是觉悟者,有的说佛是解脱者,有的说佛是功德圆满者......
禅师摆摆手:"你们说的都是名相,都是概念。我问你们,现在这个能听我说话的是什么?"
"是耳朵。"有弟子回答。
"耳朵不过是一团肉,如何能听?"
"是意识。"
"意识在哪里?"
众弟子又被问住了。禅师继续说道:"现在这个能看到我的是什么?"
"是眼睛。"
"眼睛如同琉璃珠子,如何能看?"
"是眼识。"
"眼识在何处?有何形状?"
弟子们越来越困惑,感觉师父的每一个问题都如利剑般刺破了他们以往的认知。他们从未如此深入地探究过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现在才发现,自己对于最基本的"是什么在修行"这个问题竟然一无所知。
黄檗禅师见众弟子陷入深思,便继续开示:"你们修行多年,每日参禅打坐,念佛诵经,可曾问过自己,这个能参禅的是什么?这个能念佛的是什么?这个能诵经的是什么?"
慧超若有所思地说:"师父,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很简单,你们一直在向外求佛,却从未向内观照。你们以为佛在遥远的西方,以为佛在高深的经典里,以为佛在玄妙的境界中,却不知道......"
禅师突然停下了话头,目光如炬地看着众弟子:"你们想知道佛在哪里吗?"
众弟子异口同声地说:"请师父慈悲开示!"
黄檗禅师缓缓站起身来,走到禅堂中央,他的每一步都踏得铿锵有力,仿佛在敲击着弟子们的心扉。阳光从窗棂间斜射进来,正好照在禅师的身上,将他的身影投射在墙上,显得格外庄严神圣。
![]()
所有的弟子都屏住了呼吸,他们知道,师父接下来要说的话。
可能会彻底改变他们对佛法、对修行、对生命的所有理解。
这个答案,他们寻求了半生,今日终于要揭晓了吗?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禅师却突然转身向外走去,只留下一句话:"明日再说。"
弟子们急了,纷纷起身挽留:"师父,请您慈悲,不要让弟子们再煎熬一夜啊!"
可黄檗禅师已经走出了禅堂,只有他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今夜好好参究,明日自有分晓。
真正的答案,不在我的言语中,而在你们的......"
话音未落,师父的身影已经消失在夕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