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大学生在行动|重庆交通大学深入真武场社区开展“讲分类传低碳”生态环境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0
分享至

8月

大学生在行动

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引导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要求,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号召下,结合“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大学生在行动”生态环境科普活动,2025年7月8日至9日,重庆交通大学联合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学会、重庆市生态环境科普联盟深入重庆市江津区志坪镇真武场社区开展“讲分类传低碳”生态环境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7月8日上午,“环益乡企”实践服务团前往真武场社区,就生态环保议题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社区居民们对垃圾分类等低碳生活践行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期望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强化垃圾分类等工作。此次交流为后续开展针对性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月8日下午,“环益乡企”实践服务团在支坪镇真武场社区活动中心,面向当地中老年居民开展了垃圾分类环保知识宣讲,居民们专注聆听,现场氛围融洽。宣讲者华德靓用地道的重庆方言,结合田间地头的生活场景,把专业的垃圾分类知识转化为“农家话”,生动比喻逗得在场居民哈哈大笑,让原本抽象的分类“标准”变得鲜活可感。这场“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方言宣讲,让中老年居民在熟悉的乡音与生活场景中,将抽象的分类“标准”转化为可操作的日常行动指南。

7月9日上午,重庆交通大学“绿色天使”志愿者们采取“沿街走访”的模式,携带精心制作的《居民绿色低碳行为规范十则》宣传册,深入社区街道两侧的每一家商户进行宣传。志愿者们在经营门店前或室内,手指宣传册上的具体条目,细致讲解每一条规范行为——节约水电、选择公共交通、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讲解过程中,志愿者们不仅阐述每项行为对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意义,更结合社区生活的实际场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身边的例子,说明如何轻松将这些行为规范融入日常点滴。

这种“面对面、点对点”的精准宣教方式,显著提升了生态环保宣传的针对性。在志愿者们极具亲和力的宣传教育下,商户们普遍表现出高度的关注和认同,认真倾听讲解,主动询问细节,许多人当场表示对绿色低碳的行为的重要性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并承诺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积极践行《居民绿色低碳行为规范十则》,让绿色低碳行为真正成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自觉行动。此环节深化了民众绿色低碳的认知度,提升了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意愿。




从“方言讲分类”厘清中老年垃圾分类认知,到“户户传低碳”引导民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重庆交通大学“环益乡企”实践服务团以“乡音”为桥、以“走访”为径,将生态文明的宏大叙事细化为切实行动。这场“听得懂”更“做得到”的绿色宣传,让垃圾分类与低碳理念在古镇深扎根广蔓延。参与本次活动的志愿者有:王毅玲、陈凤、谢皓祺、肖凯旋、胡珍、张旭、华德靓、毛璐语、周腾鸿、谢林芹、刘川渝、翟敏杉、谭颖、唐雪林、徐菁梅、邹佳瑶、孔子丘、彭真意等。

重庆交通大学供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环保科普365 incentive-icons
环保科普365
环保在路上,你我共努力
3044文章数 199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