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兆峰:以针为笔,书写新时代中医人的使命担当。
1963年4月,韩兆峰出生于华州区高塘镇韩良村。这片承载着关中平原厚重底蕴的土地,不仅赋予了他质朴坚韧的品格,更在他心中播下了对中医的懵懂初心——幼时目睹乡邻被病痛困扰,传统草药与针灸疗法带来的生机,让他早早埋下了“以医济世”的种子。
1985年,从陕西中医学院针灸系本科毕业的韩兆峰,带着对中医典籍的深刻理解和对临床实践的无限憧憬,走进了渭南市华州区中医医院。从穿上白大褂的第一天起,他便将“精研医术、仁心待患”作为座右铭。初入临床时,他白天跟着老医师抄方、侍诊,仔细观察每一个针灸穴位的选取、每一次行针的力度;夜晚则埋首于《黄帝内经》《针灸大成》等古籍中,将理论与实践反复印证。这种“白天看病、晚上啃书”的节奏,一坚持就是数十年,也为他扎实的专业功底打下了坚实基础。
![]()
韩兆峰老师所获荣誉
凭借这份执着与精进,韩兆峰的从医之路稳步攀升: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中医针灸主任医师,每一次职称的晋升,都是对他临床能力的肯定;从科室骨干到内科主任、副院长,每一个管理岗位的历练,都让他更深刻地理解“医者”二字的重量——不仅要治好病,更要带好团队、提升学科水平。在担任副院长期间,他推动建立了针灸康复科标准化诊疗流程,引进先进理疗设备,让传统针灸与现代康复技术有机结合,使科室成为区域内颇具影响力的特色专科。
![]()
韩兆峰老师所获荣誉
在针灸康复领域,韩兆峰的探索从未停歇。传统针灸针多为实心,进针时患者痛感较明显,且难以同步实现给药或引流。他结合多次临床操作经验,反复琢磨“如何让针灸更高效、更舒适”。经过三年多的设计、试验、改良,他发明的“多功能空心针灸针”终于问世:针体中空的设计,既能减少进针阻力、降低患者痛苦,又可在针灸的同时通过针管给药,实现“针药并用”的协同效应,让临床疗效显著提高,这项革新性发明不仅获得国家专利,更先后斩获渭南市科学技术三等奖、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大赛铜奖,陕西省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被同行评价为“让传统针灸器具迈出了现代化的一大步”。
![]()
韩兆峰老师所获荣誉
临床诊疗中,韩兆峰最擅长将中医辨证思维融入针灸实践。治疗特色是空心针治疗颈肩腰腿痛,疗效显著,治疗肩周炎很多一次就治愈,火针治疗带状疱疹针到痛止,不留后遗神经痛,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久而久之,“韩大夫的针,能扎到病根上”的口碑在百姓中传开,常有周边县市的患者慕名而来,诊室里挂满的锦旗,正是他“妙手仁心”的生动见证。
作为行业骨干,韩兆峰始终活跃在中医传承与创新的前沿。他是中国针灸学会会员、陕西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针灸学会针药并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渭南市中医学会副会长,渭南市针灸学会副会长,渭南市中医学会针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每年都参与国家级、省级学术研讨会,将自己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同行。他常说:“中医不是‘老古董’,要在传承中创新,才能走得更远。”为此,他多次担任陕西省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中医类考官,在考场上严格把关,考后却主动为年轻考生讲解失分点,手把手传授针灸手法,被考生们称为“最严也最暖的考官”。
从韩良村的懵懂少年到享誉一方的名中医,韩兆峰用一根银针串联起初心与使命。他的这项发明,是针灸器具改革的一大创举,他不仅是传统中医的传承者,更是新时代中医的创新者、推动者,以自己的坚守与奉献,让中医这颗璀璨的明珠在基层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给法国专家介绍多功能空心针
![]()
与原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管理局王国强亲切交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