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根据真实社会事件改编,为保护当事人隐私,部分人名地名已做化名处理。
"你做梦!想都别想!"电话里,婆婆的声音尖锐刺耳。
阿丽握着手机,看着襁褓中熟睡的龙凤胎,眼泪无声滑落。
刚刚分娩三天的她,虚弱地靠在病床上,从未想过自己精心考虑的那个要求,会换来婆婆如此激烈的反应。
"我只是希望..."她哽咽着想要解释。
"希望什么?你一个外来的,还想在我们家指手画脚?"电话那头传来挂断的嘟嘟声。
![]()
01
2019年的夏天,25岁的阿丽站在香港国际机场,拖着行李箱,心中满怀对未来的憧憬。
她来自新疆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父亲是石油公司的技术员,母亲在当地小学做会计。从小,父母就教育她要善良包容,要用自己的努力去闯出一片天地。
大学毕业后,凭借出色的语言天赋,阿丽顺利通过了香港一家贸易公司的面试,成为了一名翻译。公司主要从事中亚地区的贸易往来,阿丽流利的维吾尔语、汉语和英语让她很快在工作中站稳了脚跟。
初到香港的日子并不容易。狭小的合租房、昂贵的生活成本、陌生的粤语环境,一切都让这个来自西北的女孩感到压力。每当夜深人静时,阿丽总会想起家乡的胡杨林和父母慈祥的笑容。
转机出现在入职三个月后的一次公司聚餐上。
那是中秋节前夕,公司在湾仔一家茶餐厅举办团建活动。
阿丽穿着一件淡蓝色的连衣裙,略显拘谨地坐在角落里。正当她感到有些格格不入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你好,我是胡辉成,财务部的。"
阿丽抬起头,看到一个戴着金丝边眼镜的男子,笑容温和,举止得体。
胡辉成比她大三岁,香港本地人,从小在半山区长大。他的父亲胡先生经营着一家小型进出口贸易公司,母亲李太是全职太太,家境算得上中产。
作为独生子,胡辉成从小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
"你是新来的翻译吧?听说你的语言能力很强。"胡辉成主动搭话,语气中带着真诚的关切。
"是的,我叫阿丽,来自新疆。"阿丽有些紧张地回答。
"新疆?那一定很美吧。我一直想去看看天山和喀纳斯湖。"胡辉成的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这句话瞬间拉近了两人的距离。阿丽开始兴致勃勃地向他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从天山雪莲到吐鲁番的葡萄,从达坂城的姑娘到阿勒泰的金秋。胡辉成听得入神,不时点头称赞。
聚餐结束后,胡辉成主动提出送阿丽回家。在地铁上,两人聊得更加投机。胡辉成告诉她,自己其实很羡慕她的勇气,能够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城市打拼。而阿丽则被他的绅士风度和真诚性格深深吸引。
从那天起,两人开始了频繁的接触。胡辉成会在阿丽加班时给她买宵夜,会在周末带她游览香港的各个角落,从太平山顶到南丫岛,从庙街夜市到兰桂坊。
![]()
阿丽也会给他做新疆菜,手抓饭、大盘鸡、烤馕,每一道菜都让胡辉成赞不绝口。
然而,甜蜜的交往中也开始显现出一些文化差异的端倪。
比如在饮食习惯上,阿丽不吃猪肉,这让胡辉成的朋友们感到有些困惑。
在生活作息上,阿丽习惯了新疆时间,常常要到晚上十一二点才睡觉,而胡辉成更习惯香港的节奏,十点就准备休息。
最明显的差异体现在对家庭的看法上。在阿丽的观念里,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关爱,长辈的话要尊重但不是绝对服从。而胡辉成从小就被教育要孝顺父母,特别是母亲李太的话在家里几乎就是圣旨。
交往半年后,胡辉成鼓起勇气向父母提起了阿丽。在家里的晚餐桌上,他小心翼翼地说:"爸妈,我交了个女朋友,是公司的同事。"
李太立刻放下了筷子:"什么样的女孩?香港本地的吗?"
"她...她来自新疆,人很善良,工作能力也很强。"胡辉成有些忐忑地回答。
胡先生皱了皱眉头,但没有说话。李太的脸色则明显沉了下来:"新疆?那不是很远吗?她家里是做什么的?"
胡辉成详细介绍了阿丽的家庭背景,强调她的父母都是正当职业,人品端正。李太表面上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反对,但心中已经开始有了担忧。在她的观念里,儿媳妇最好是香港本地人,这样文化背景相同,沟通起来也更容易。
几天后,李太提出要见见这个新疆女孩。胡辉成兴奋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阿丽,阿丽既紧张又期待。她特意买了一套得体的套装,还学会了几句简单的粤语问候语。
见面安排在一家高档的粤菜餐厅。阿丽准时到达,看到胡辉成已经和父母坐在包间里等她。李太穿着一身黑色的职业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起来很有气势。胡先生则相对和蔼一些,主动起身和阿丽握手。
"李阿姨好,胡叔叔好。"阿丽用略显生硬的粤语问候。
李太点了点头,上下打量着阿丽:"坐吧,不用那么紧张。"
整个用餐过程,李太不断地观察着阿丽的一举一动,从她的用餐礼仪到说话方式,都在心中默默评判着。阿丽努力表现得大方得体,回答问题时既谦逊又不失自信。
"你们新疆离香港很远吧?以后如果结婚了,你父母怎么办?"李太突然问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阿丽愣了一下,然后诚恳地回答:"如果有那一天,我当然希望能够兼顾两边的家庭,让父母也能感受到女儿的幸福。"
这个回答让李太心中的警铃大作。在她看来,媳妇就应该以夫家为重,阿丽的话显然还没有完全转变观念。
饭后,胡辉成迫不及待地询问父母对阿丽的印象。胡先生的态度比较中性:"女孩看起来不错,人也很有礼貌。"
李太则说:"看起来是个好女孩,不过文化差异还是挺大的。你们要好好考虑清楚。"
尽管父母的态度并不算热情,但也没有明确反对,胡辉成还是感到很高兴。他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一定会逐渐接受和喜欢阿丽的。
然而,阿丽却从这次见面中感受到了一些微妙的东西。李太虽然表面客气,但眼神中的审视和疏离让她很不舒服。她开始意识到,要真正融入这个香港家庭,可能比她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从那以后,胡辉成更加细心地照顾阿丽的感受,经常在她面前表达对未来的憧憬。他说等他们结婚后,一定要去新疆看看她的父母,也要让阿丽在香港感受到家的温暖。
阿丽被他的真诚打动,两人的感情愈发深厚。她开始认真学习粤语,努力了解香港的文化和习俗,希望能够更好地融入胡辉成的生活圈子。
2020年初,疫情爆发,整个世界都被按下了暂停键。阿丽和胡辉成的感情在这段特殊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他们互相陪伴度过了那些不确定的日子,彼此成为对方最大的安慰和支撑。
当疫情稍有缓解时,胡辉成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在维多利亚港的海边,夕阳西下,他单膝跪地,拿出了一枚戒指:"阿丽,嫁给我吧。"
阿丽泪流满面地点头答应了。那一刻,她觉得所有的漂泊和孤独都有了归宿,所有的努力和坚持都是值得的。
![]()
02
2021年春天,阿丽和胡辉成在香港注册结婚。由于疫情的影响,婚礼办得很简单,只邀请了双方的直系亲属。阿丽的父母专程从新疆飞来香港参加女儿的婚礼,这是他们第一次踏出新疆的土地。
婚礼前一天,两家人在酒店里举行了简单的见面仪式。阿丽的父亲马先生是个朴实的汉子,见到胡家人时显得有些拘谨,但很真诚。阿丽的母亲则更加内向,一直紧张地拉着女儿的手。
李太作为胡家的女主人,表现得比较客套。她准备了一些礼品给阿丽的父母,说话时也尽量保持微笑,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她的笑容并没有达到眼底。
"马先生,马太太,欢迎你们来香港。"李太用标准的普通话说道。
"谢谢,谢谢。我们家阿丽能嫁到这么好的家庭,真是她的福气。"马先生憨厚地回答。
"哪里哪里,年轻人相爱就好。"李太客气地回应,但心中却在想:什么好家庭,分明是他们家阿丽高攀了。
婚礼当天,阿丽穿着一袭白色的婚纱,美得像仙女一样。胡辉成穿着黑色的西装,眼中满含深情地看着新娘。然而,就在这个本该完全喜悦的日子里,一些文化冲突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
在交换戒指的环节,阿丽的父母希望能够按照新疆的传统,让新人向长辈敬茶。但李太却坚持要按照香港的习俗,先拜天地再拜高堂。
最后在胡辉成的协调下,两种仪式都进行了,但整个过程显得有些匆忙和混乱。
婚宴上,阿丽的父母准备了一些新疆的特色食品作为回礼,包括和田大枣、葡萄干和手工制作的民族饰品。
胡家的亲戚们收到这些礼品时,虽然表面上表示感谢,但私下里却在议论这些"奇怪"的东西。
"这些是什么啊?能吃吗?"一个远房亲戚小声问道。
"应该是他们那边的特产吧,看起来挺特别的。"另一个人回答。
李太听到这些议论,心中更加不快。她觉得阿丽的家人不懂香港的规矩,准备的礼品也不够体面。
婚礼结束后,阿丽的父母在香港停留了一周。在这一周里,李太勉强做了东道主,带他们参观了一些香港的景点,但整个过程都显得很勉强。她经常在背后向胡先生抱怨:"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我们差太多了,以后阿丽住进来,不知道会怎样。"
阿丽的父母也感受到了这种微妙的排斥,但他们选择了默默忍受。临走前,阿丽的母亲拉着女儿的手,眼中含着泪水:"女儿,结婚后要好好孝顺公婆,不要任性。如果有什么委屈,就给妈妈打电话。"
"妈,你放心吧,我会好好的。"阿丽强忍着眼泪安慰母亲。
送走父母后,阿丽正式搬入了胡家。胡家住在半山区一套三居室的公寓里,装修精致,但空间并不算大。阿丽被安排住在原本的书房里,胡辉成则继续住在自己从小长大的房间。
搬家的第一天,李太就给阿丽制定了详细的"家规"。从起床时间到作息安排,从家务分工到饮食习惯,事无巨细都有明确的要求。
"阿丽,我们家有我们家的规矩。早上七点起床,晚上十点半之前必须洗漱完毕。家里的清洁工作我们轮流做,你负责厨房和客厅。"李太一边说一边观察着阿丽的反应。
"好的,李阿姨,我会遵守的。"阿丽乖巧地点头。
"还有,以后不要叫李阿姨了,叫妈就行。"李太看似善意地提醒,但语气中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阿丽有些不自在,但还是顺从地改口:"好的,妈。"
在饮食方面,冲突更加明显。阿丽不吃猪肉,而胡家的餐桌上经常有各种猪肉制品。李太虽然表面上表示理解,但在安排餐食时总是有意无意地"忘记"这个细节。
"今天做了红烧肉,你不能吃就自己想办法吧。"李太经常这样说。
阿丽只能默默忍受,经常饿着肚子或者自己另外准备食物。胡辉成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在母亲面前又不敢说什么。
在家务方面,李太对阿丽的要求近乎苛刻。地板必须一尘不染,厨房的每个角落都要清洁到位,就连垃圾袋的摆放位置都有严格的标准。
"阿丽,这个地方怎么还有水渍?你是怎么拖地的?"李太经常这样责备。
"对不起,妈,我重新拖一遍。"阿丽总是耐心地重做。
在语言方面,李太坚持在家里只说粤语,理由是"既然来了香港,就要入乡随俗"。阿丽的粤语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在表达复杂情感时还是会有困难,这让她在家庭交流中经常处于劣势。
最让阿丽难过的是,李太总是在细节上挑剔她。从穿着打扮到说话方式,从走路姿势到笑容表情,似乎都有问题。
"阿丽,你这件衣服的颜色太鲜艳了,不适合我们香港人的审美。"
"阿丽,你说话的声音太大了,要学会温柔一点。"
"阿丽,你走路的步子太大了,女孩子要矜持一些。"
这些话像针一样扎在阿丽心上,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什么。
胡辉成工作很忙,早出晚归,经常要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即使回到家,也常常因为疲劳而无心关注家庭内部的微妙变化。偶尔阿丽想和他诉说委屈时,他总是说:"妈她就是刀子嘴豆腐心,你不要太在意。慢慢就好了。"
这样的回应让阿丽更加孤独。她开始怀念在新疆的日子,怀念父母的关爱和家乡的温暖。每当夜深人静时,她总会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然后擦干眼泪继续装作坚强。
为了缓解内心的压力,阿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她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工作表现越来越出色。然而,回到家后面对的依然是李太的冷眼和挑剔。
![]()
在香港的孤独感日渐加深,阿丽只能通过视频通话与远在新疆的父母保持联系。每次通话时,她都努力表现得很开心,不让父母担心。但细心的母亲还是察觉到了女儿的变化。
"阿丽,你最近看起来瘦了,是不是太累了?"母亲关切地问。
"没有啊,妈,我很好。香港的生活节奏快一些,慢慢就习惯了。"阿丽强颜欢笑。
"胡辉成对你好吗?婆婆怎么样?"母亲继续追问。
"都很好,辉成很疼我,婆婆也很照顾我。"阿丽不愿意让父母担心,选择了善意的谎言。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结婚半年后的一天,李太因为阿丽做饭时放盐放多了而大发脾气,说了很多难听的话。阿丽终于忍不住了,冲出家门在楼下哭了很久。
胡辉成下班回家发现妻子不在,经过询问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找到正在楼下花园里独自哭泣的阿丽,内心充满了愧疚。
"对不起,阿丽,我没有照顾好你的感受。"胡辉成紧紧抱住妻子。
"辉成,我真的很努力地想要融入这个家,但是为什么还是这么难?"阿丽泪流满面。
那一刻,胡辉成终于意识到妻子在这个家里承受的压力。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也开始思考如何改善家庭关系。
当晚,胡辉成第一次在母亲面前为妻子发声:"妈,阿丽已经很努力了,你对她宽容一些。"
李太被儿子的话惊到了,她没想到一向听话的儿子会为了媳妇而违逆自己。但看到儿子认真的表情,她也开始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太苛刻了。
从那以后,李太的态度有了一些微妙的改变,虽然依然挑剔,但不再像之前那样尖锐。阿丽也更加坚强,她告诉自己要为了爱情和未来而继续努力。
03
结婚半年后,阿丽发现自己怀孕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六早晨,她在卫生间里看着验孕棒上显示的两道红线,心中涌起一阵难以名状的激动和紧张。
"辉成,辉成!"她兴奋地跑到客厅,手中拿着验孕棒。
胡辉成正在看报纸,听到妻子的呼唤抬起头来,看到阿丽手中的东西时,整个人都愣住了:"这是...这是..."
"我们有孩子了!"阿丽激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胡辉成立刻放下报纸,紧紧抱住妻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之一,他即将成为父亲了。
听到动静的李太和胡先生也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当他们得知阿丽怀孕的消息时,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真的吗?我要当奶奶了?"李太激动地握住阿丽的手,这是她第一次如此主动地表达亲近。
"是的,妈。"阿丽有些受宠若惊,她没想到怀孕的消息会让李太如此高兴。
胡先生也很兴奋:"太好了,我们胡家要添新丁了。阿丽,以后要好好保养身体,什么都不要操心,专心养胎就行。"
从那天起,阿丽在这个家里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李太不再让她做繁重的家务,还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她的责任。每天早上,李太都会为阿丽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询问她的身体状况。
一个月后,阿丽到医院做第一次产检。当医生告诉他们胎儿发育良好时,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胡辉成更是激动得在医院里转了好几圈。
![]()
"医生,什么时候能看出是男孩还是女孩?"李太迫不及待地问道。
"大概要到四个月左右才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医生回答。
从医院回家的路上,李太一直在念叨:"希望是个男孩,我们胡家需要个孙子来传宗接代。"
阿丽听到这话心中有些不舒服,但她选择了保持沉默。在她看来,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自己的骨肉,都应该被平等地爱护。
随着孕期的推进,阿丽的早孕反应开始显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这些症状让她很痛苦。李太虽然表现出关心,但明显带着功利色彩。
"阿丽,你要多吃一点,不能让孩子营养不良。"李太总是这样说。
"妈,我真的吃不下,一吃就想吐。"阿丽苦着脸回答。
"那怎么行?为了孩子,再难受也要吃。"李太的语气中带着不容商量的坚决。
怀孕三个月时,阿丽的早孕反应达到了高峰。她几乎什么都吃不下,体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好几斤。胡辉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特意请假陪她去看医生。
医生检查后表示,这是正常的早孕反应,建议少食多餐,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回家后,胡辉成亲自下厨为妻子做各种粥品和汤水,细心地照顾着她。
"谢谢你,辉成。"阿丽感动地握住丈夫的手。
"傻瓜,我们是夫妻,这些都是应该的。"胡辉成温柔地抚摸着妻子的头发。
这段时间里,胡辉成的体贴让阿丽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也让她对这个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
怀孕四个月时,医生告诉他们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阿丽怀的是龙凤胎!
"什么?双胞胎?"胡辉成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是的,而且从目前的检查结果来看,一个是男孩,一个是女孩。"医生笑着说道。
"龙凤胎!这是多么大的福气啊!"阿丽也激动得眼泪直流。
回家后,这个消息让全家人都陷入了狂欢。李太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龙凤胎!我们家真是太有福气了!既有孙子传宗接代,又有孙女贴心可爱。"
胡先生也很兴奋:"这下好了,一次就凑成了一个'好'字。阿丽真是我们家的福星。"
从那天起,阿丽在家里的地位再次得到了提升。李太对她的关怀更加细致入微,生怕出任何意外。但同时,阿丽也敏感地察觉到,李太对腹中两个孩子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
"阿丽,你可要好好保护肚子里的孩子,特别是那个男孩。"李太经常这样叮嘱。
"妈,都是我的孩子,我会同样爱护的。"阿丽总是这样回答。
"当然都要爱护,但是男孩对我们家更重要一些。"李太毫不掩饰自己的偏向。
这种明显的性别偏好让阿丽心中很不舒服,但她不敢表达出来,只能默默忍受。
随着孕期的推进,阿丽的肚子越来越大,行动也越来越不便。李太虽然照顾得很周到,但总是带着一种占有欲和控制欲。她开始规划孩子出生后的各种事宜,从取名字到房间布置,几乎都是她一个人在决定。
"男孩就叫嘉豪,女孩就叫嘉依。这些名字我都想好了。"李太兴奋地宣布。
"这些是不是应该和辉成、阿丽商量一下?"胡先生提醒道。
"有什么好商量的?我是奶奶,我来取名天经地义。"李太理所当然地说。
阿丽想说些什么,但看到胡辉成默认的表情,又把话咽了回去。她开始意识到,即使是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家里她也没有太多的决定权。
怀孕七个月时,医生建议阿丽减少工作,多休息。公司很体贴地给了她产假,让她可以安心在家养胎。然而,整天待在家里让她感到更加孤独和无聊。
李太虽然照顾得很周到,但总是在她耳边念叨各种注意事项,让她感到很有压力。
"阿丽,你不能总是躺着,要适当走动。但也不能走太多,小心动了胎气。"
"阿丽,这个不能吃,那个也不能吃,对孩子不好。"
"阿丽,你要多听胎教音乐,让孩子聪明一些。"
这些唠叨让阿丽感到窒息,她开始怀念工作时的自由和充实。但为了腹中的孩子,她选择了默默忍受。
胡辉成看到妻子的状态,承诺孩子出生后要好好补偿她,让她感受到更多的家庭温暖。他开始规划产后的生活,希望能够给妻子和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家庭环境。
"阿丽,等孩子出生后,我们一家四口要好好享受生活。我还想带你和孩子去新疆看看你的父母。"胡辉成温柔地抚摸着妻子的肚子。
"真的吗?你愿意去新疆?"阿丽激动地问。
"当然愿意,那是你的家乡,也是孩子外公外婆的家。"胡辉成认真地说。
这个承诺让阿丽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花。她开始憧憬着孩子出生后的美好生活,憧憬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
![]()
04
2022年春天,阿丽的预产期终于到了。在经历了十个小时的分娩后,龙凤胎顺利降生。儿子嘉豪重3.2公斤,女儿嘉依重2.8公斤,两个孩子都很健康。
当护士把两个孩子抱到阿丽面前时,她激动得泪如雨下。看着这两个小小的生命,她心中涌起了前所未有的母爱。这是她的孩子,是她和胡辉成爱情的结晶。
胡辉成站在一旁,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轻轻抚摸着两个孩子的小脸,眼中满含深情:"阿丽,你辛苦了。谢谢你给了我这么完美的礼物。"
李太和胡先生也赶到了医院。当李太看到孙子嘉豪时,脸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笑容。她小心翼翼地抱起孩子,眼中满是慈爱。
"好孙子,奶奶的宝贝孙子。"李太一边抱着嘉豪一边喃喃自语。
然而,当轮到抱孙女嘉依时,李太的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她草草抱了一下就交给了护士,注意力很快又回到了孙子身上。
"嘉豪真是个壮实的孩子,将来一定很有出息。"李太满脸兴奋地说。
阿丽注意到了李太的区别对待,心中有些不快,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她选择了保持沉默。
出院后,阿丽开始了她的月子生活。李太表现得很积极,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产妇和新生儿的责任。她每天为阿丽准备营养丰富的月子餐,帮忙换尿布,照顾孩子的起居。
然而,阿丽很快就发现,李太对两个孩子的关注度截然不同。每当嘉豪哭闹时,李太总是第一时间冲过去查看,生怕孩子有任何不适。而当嘉依哭闹时,李太的反应就慢得多,有时甚至会说:"女孩子哭一下没关系,锻炼肺活量。"
"妈,嘉依也是您的孙女,您应该一视同仁。"阿丽忍不住提醒。
"我当然知道她是我孙女,但是男孩女孩到底不一样。嘉豪是我们胡家的根,当然要格外重视。"李太理所当然地回答。
这样的回答让阿丽心中很不舒服,但她不敢过多争辩,只能默默忍受。
月子期间,最让阿丽感动的是胡辉成的体贴。他每天下班后都会立刻回家,帮忙照顾孩子,给阿丽按摩,陪她聊天。看到丈夫的用心,阿丽心中的委屈得到了一些慰藉。
"辉成,你真的很用心,我很感动。"阿丽靠在丈夫的肩膀上说。
"阿丽,你为我们家付出了这么多,我怎么能不好好照顾你呢?"胡辉成温柔地回应。
"我想等身体恢复了,请我爸妈来香港看看孩子。他们一定很想念外孙外孙女。"阿丽试探性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胡辉成愣了一下,然后点头说:"当然可以,他们是孩子的外公外婆,来看孩子是理所当然的。"
得到丈夫的支持,阿丽心中很高兴。她开始计划着如何向李太提出这个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丽的身体逐渐恢复,两个孩子也越来越可爱。嘉豪活泼好动,经常咯咯笑个不停;嘉依文静乖巧,总是睁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
李太对嘉豪的偏爱越来越明显。她总是抱着孙子不放手,给他买各种玩具和衣服,而对嘉依的关注明显不足。
![]()
"妈,嘉依也要抱抱。"有一次,阿丽看不下去了,主动提醒。
"好好,奶奶也抱抱嘉依。"李太勉强抱了一下孙女,但很快又把注意力转回到孙子身上。
这种明显的偏向让阿丽越来越不满,但她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她开始思念远在新疆的父母,想象着如果父母在身边,一定会平等地爱护两个孩子。
那是一个周日的下午,李太心情不错,刚刚夸奖了嘉豪很聪明,说他将来一定很有出息。阿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鼓起勇气开口了。
"妈,我想和您商量一件事。"阿丽小心翼翼地说。
"什么事?你说。"李太一边逗着孙子一边回答。
但话说到一半的时候李太的脸色就已经很不好看了,不爽中带有一丝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