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各管各的钱,三天前他住院我去缴费,发现他卡里就剩200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结婚三十二年,我和老伴一直各管各的钱。

这个习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我们都会各自去银行取钱。

他取他的,我取我的,从来不过问对方的具体数额。

即使是买菜这样的小事,我们也严格按照约定轮流付钱。

今天他买菜,明天我买菜,井井有条,从不混乱。



01

我叫张慧敏,今年五十九岁。

这个年纪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还算是比较年轻的。

我身体健康,精神状态也很好,完全不像快六十的人。

退休前我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了三十多年。

那份工作养成了我精打细算的习惯。

每一笔账都要算得清清楚楚,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这种职业习惯也延续到了我的家庭生活中。

我习惯把每个月的开支都记录下来,分门别类地整理。

食物支出多少,水电费多少,交通费多少,都一清二楚。

老伴李建军比我大三岁,今年六十二岁。

他的性格和我截然不同,大大咧咧的,不拘小节。

以前是长途货运司机,开了二十多年的大货车。

那份工作让他养成了豪爽的性格,花钱也比较随意。

不过自从退休以后,他的花销倒是收敛了很多。

毕竟退休金有限,不能像年轻时候那样大手大脚了。

我们结婚三十二年了,一直实行财务独立制度。

这个制度是我精心设计的,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检验。

他的退休金4800元,我的3600元。

虽然数额不算太多,但在我们这个小城市里,够维持基本生活了。

各人管各人的开销,连买菜都轮流付钱。

每个月初,我们都会坐下来商量一下大致的开支计划。

房贷虽然已经还完了,但还有水电费、物业费、网费等等。

这些固定开支我们按照收入比例分摊。

我出45%,他出55%,这样比较公平。

除了固定开支,其他的钱我们都各自支配。

想买什么东西,想做什么事情,都不需要跟对方商量。

这个制度是我提出来的。

当时我刚工作不久,对于金钱管理还没有什么经验。

年轻时因为钱的事情吵过几次架,我就想出了这个办法。

那时候建军的工资比我高,但他花钱没有计划。

今天买这个,明天买那个,月底就经常要找我借钱。

我虽然工资少,但节省得很,每个月都能存下一些。

看到他总是入不敷出的样子,我心里很不舒服。

有一次为了他买了一双昂贵的皮鞋,我们大吵了一架。

"建军,这双鞋要五百块,你一个月工资才多少?"我当时很生气。

"男人穿鞋不能太差,这关系到面子问题。"他理直气壮地回答。

"面子能当饭吃吗?咱们还要存钱买房子呢!"

"房子的事情不急,慢慢来就是了。"

那次吵架之后,我就提出了财务独立的想法。

李建军当时不太愿意,觉得夫妻这样太生分。

"慧敏,咱们是一家人,分得这么清楚干什么?"他曾经这样说过。



"分清楚了反而不会有矛盾。"我坚持自己的想法。

"可是别人家都不是这样的,钱放在一起用多方便。"

"别人是别人,我们是我们。"

经过一番争论,他最终还是同意了我的提议。

时间久了,他也习惯了这种模式。

我们各自有自己的银行卡,各自管理自己的收支。

他有他的消费习惯,我有我的理财方式。

房贷、水电费、物业费按比例分摊。

买菜做饭轮流来,谁做饭谁买菜。

连孩子们的学费都是商量着出的。

儿子上大学的时候,学费一年要一万多。

我们就协商,我出四千,他出六千。

女儿读研究生的时候也是这样分摊的。

邻居们都说我们夫妻太见外,但我觉得这样挺好。

钱的事情最容易产生矛盾,各管各的反而清爽。

我见过太多夫妻因为钱的问题争吵不休。

有的是因为对方乱花钱,有的是因为分配不均。

而我们从来不会为这些事情烦恼。

李建军从来不过问我的钱怎么花,我也不管他。

他想买什么东西,只要是用自己的钱,我从来不干涉。

我想投资理财,也不需要征求他的意见。

这种默契维持了三十多年,我们都习惯了。

我一直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直到最近几个月,我发现老伴有些不对劲。

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以为只是他年纪大了,生活习惯有所改变。

毕竟六十多岁的人了,有些变化也是正常的。

以前他的手机基本不响,最近经常有电话打来。

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平时联系的朋友并不多。

除了偶尔有老同事打电话聊天,基本上没什么人会找他。

但最近他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

有时候一天能接到好几个电话。

而且他接电话的时候会刻意避开我。

以前接电话都是当着我的面,有什么好避讳的。

现在却总是走到阳台上,或者去卫生间里接。

02

有一次我从卫生间出来,听到他在阳台上小声说话。

"是的,陈总,我明白...好的,好的..."

他的语气很恭敬,像是在跟什么重要的人说话。

但我从来没听他提起过什么陈总。

看到我出来,他立刻挂了电话。

"谁的电话?"我随口问了一句。

"老同事,没什么事。"他回答得有些慌张。

我当时也没多想,毕竟按照我们的原则,各管各的事情。

他不愿意说,我也就不再追问了。

还有一次,我看到他在研究手机支付。

以前他连微信都不太会用,现在居然在学转账。

他戴着老花镜,对着手机屏幕研究得很认真。

有时候还会拿个小本子记录什么东西。

"建军,你学这个干什么?"我好奇地问。

"现在都用手机付钱,我也得跟上时代。"他笑着说。

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也就没再多问。

现在确实是移动支付的时代,学会用手机付款也是应该的。

但我总觉得他学得有些急切。

平时他对这些新鲜事物都不太感兴趣。

现在突然这么积极,确实有些反常。

最奇怪的是,平时很少带现金的他,最近总是掏出一沓钞票。

以前我们出门买东西,基本上都是用银行卡。

现金只是偶尔备用一下,数额也不大。

但最近他总是从口袋里掏出厚厚的现金。

上个月去超市买东西,他掏出两千块钱的现金。

收银员都有些惊讶,现在很少有人带这么多现金了。

其他顾客也投来了奇怪的目光。

"建军,你哪来这么多现金?"我小声问他。

"银行取的,放在家里备用。"他回答得很自然。

"取这么多干什么?"

"有备无患,万一哪天银行卡出问题了呢。"

我心里有些疑惑,但想着各管各的钱,也没深究。

他愿意取现金是他的自由,我管不着。

更让我意外的是,他对儿子买房的态度突然转变了。

这个变化是最让我想不通的。

儿子李晓强今年三十岁,一直想买房结婚。

他在市里的一家公司上班,收入还算稳定。

但要在市里买房,光靠他自己的工资确实有些困难。

房价这几年涨得很厉害,一套普通的两居室要八十多万。

即使付首付也需要二十多万,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

以前建军总是说:"买房是小强自己的事,我们不用管。"

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原则,孩子长大了就要独立。

我们已经给了他们最好的教育,剩下的路要他们自己走。

可最近他居然主动提起要帮儿子。

"慧敏,小强买房的事情,咱们是不是应该帮帮?"他说。

我很惊讶,"你不是说过各人的事情各人管吗?"

"话是这么说,但儿子买房是大事。"他的语气有些不自然。

"那女儿买房的时候你怎么不这么说?"

女儿李晓雯在深圳工作,前年买了房子。

当时她也向我们求助过,但建军坚决不同意帮忙。

现在怎么对儿子就改变态度了?

"女儿在深圳有男朋友帮忙,小强不一样。"他解释说。

我观察了他半天,总觉得他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但按照我们多年的相处模式,我也没有追问。

邻居刘婶有一次跟我聊天时提到了一件事。

那天我们在小区的花园里散步。

刘婶走路的时候总是喜欢东张西望,什么事情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慧敏,我看到你们家老李和一个开豪车的人在楼下谈话。"

"什么样的人?"我心里一紧。

"中年男人,穿得很正式,开的是奔驰。"

"什么时候的事?"

"就昨天下午,我买菜回来的时候看到的。"

"谈什么了吗?"

"离得远,听不清楚,不过看起来很熟的样子。"

"熟悉?"

"对啊,那个人还拍了拍老李的肩膀,像是很好的朋友。"

我心里更加疑惑了,李建军什么时候认识开豪车的人了?

他退休前只是个货车司机,接触的都是些普通工人。

现在怎么会认识开奔驰的人?

晚上我试探着问他:"建军,今天有朋友来找你吗?"

"没有啊,怎么了?"他回答得很快。

"刘婶说看到你和一个陌生人聊天。"

"哦,那个啊,问路的,没什么。"他避开了我的目光。

我知道他在撒谎,但不知道该怎么问下去。

按照我们的原则,他的事情我不应该过问。

但我心里的疑虑却越来越重。

03

我们的女儿李晓雯在深圳工作,很少回家。

她在一家外企做财务工作,收入不错但工作很忙。

每次打电话都是匆匆几句,对家里的事情不太关心。

"爸妈,你们身体怎么样?"

"挺好的,你工作别太累了。"

"知道了,我这边还有事,先挂了。"

基本上每次通话都是这个模式,简短而匆忙。

她已经适应了深圳的生活,很少回老家。

即使过年也只是回来住几天就走了。

儿子李晓强因为买房的事情和我们关系有些紧张。

他觉得我们太自私,有钱不帮他。

"别人家的父母都会帮孩子买房,你们就只知道各管各的钱!"

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每次听到这种话,我心里都很不舒服。

我们不帮他买房,不是因为没钱,而是想让他独立。

但显然他并不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

上个月还为这事跟我们吵了一架。

那天是周末,他带着女朋友来家里吃饭。

饭桌上大家聊得很愉快,气氛也很好。

但不知道怎么就谈到了买房的话题。

"小强,你们打算什么时候买房?"我随口问了一句。

"还不知道,首付还差十几万。"他的表情立刻变得沮丧。

"慢慢攒吧,总会有的。"建军安慰他说。

"攒?我一个月才六千块钱,要攒到什么时候?"

他的语气开始变得激动。

"小强,你还年轻,不用着急。"我试图安抚他。

"不着急?我都三十岁了!同事们都有房了,就我还在租房住!"

"那你可以考虑买远一点的房子,便宜一些。"

"远一点的也要五六十万,我上哪去弄首付?"

说到这里,他突然转向我们。

"别人家的父母都会帮孩子买房,你们就只知道各管各的钱!"他愤怒地说。

"买房是你们小两口的事情,我们不能包办一辈子。"我回答。

"包办一辈子?我只是想要点首付,又不是让你们全买!"

"那也是一大笔钱,我们的退休金也有限。"

"退休金有限?你们存了这么多年的钱都干什么去了?"

"我们的钱也有用处,不能全给你。"

"那你们留着钱干什么?等死吗?"他摔门而去。

他的女朋友很尴尬,连忙追了出去。

留下我和建军面面相觑,气氛一下子变得很僵。

从那以后,小强很少回家,偶尔打电话也是冷冰冰的。

李建军对这件事很内疚,经常叹气。



"慧敏,我们是不是真的太狠心了?"他问我。

"孩子总要独立的,我们不能惯着。"我坚持自己的想法。

"可是看小强那么难过,我心里也不好受。"

"现在的年轻人都这样,觉得父母帮忙是应该的。"

"也许我们应该考虑一下..."

"不行,原则不能改。"

但我看得出来,他心里很难受。

有时候半夜我都能听到他翻来覆去睡不着。

我知道他在为儿子的事情烦恼。

李建军的妹妹李建花经常来我们家。

她比建军小五岁,今年五十七岁。

她在小区门口开了个小超市,生意不太好。

每次来都会和哥哥单独聊天,有时还会关上房门。

我知道她可能又在找哥哥借钱了。

建花的丈夫几年前去世了,她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

女儿在外地上大学,每个月的生活费是个不小的负担。

加上超市的生意不景气,她的经济状况一直很紧张。

以前也有过几次,建军都会偷偷借给她一些。

虽然说是借,但基本上都没有还过。

按照我们各管各的原则,我从来不过问这些事。

但我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

不是因为钱的问题,而是因为他们总是背着我商量。

上周李建花又来了,和建军在卧室里谈了很久。

我在客厅看电视,隐约听到他们在讨论什么"投资"的事情。

"哥,这真的是个好机会,你相信我..."李建花的声音传出来。

"我知道,建花,哥哥支持你..."建军回答。

他们的声音有时高有时低,我听得不是很清楚。

但能感觉到建花很激动,像是在说服建军什么事情。

他们谈完后,李建花心情很好地离开了。

建军的神情有些复杂,既兴奋又担忧。

"建花又找你借钱了?"我忍不住问了一句。

"不是借钱,是...算了,你不用管这些事。"他摆摆手。

我心里很不舒服,但还是忍住了没有追问。

04

老同事老陈也经常来我们家。

他和建军一起从运输公司退休,关系一直不错。

两个人都是开货车出身,有很多共同话题。

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坐在一起聊天,回忆当年的事情。

但最近几次来,我总觉得他有话想对我说。

他的眼神总是在我和建军之间游移。

有时候话说到一半就停下了,像是有什么顾虑。

有一次,建军去厨房倒茶,老陈凑到我身边。

"慧敏,建军最近是不是..."他欲言又止。

"怎么了?"我紧张地问。

"他有没有跟你提过投资的事情?"

"投资?什么投资?"

这时建军端着茶走了出来,老陈立刻闭上了嘴。

"聊什么呢?"建军笑着问。

"没什么,就是闲聊。"老陈摆摆手。

但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了担忧。

这让我心里更加不安了。

看来建军确实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而且连老陈都知道,只有我被蒙在鼓里。

三天前的晚上,一切都变了。

那天是个普通的周三,和往常没什么不同。

我正在厨房洗碗,建军在客厅看电视。

电视里播放着新闻节目,声音不大不小。

我一边洗碗一边想着明天要买什么菜。

突然,我听到客厅里传来异常的声音。

先是"啊"的一声,然后是什么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

"慧敏...慧敏..."建军的声音很虚弱。

我赶紧跑过去,看到他捂着胸口,脸色苍白。

他整个人靠在沙发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建军,你怎么了?"我慌忙扶住他。

"胸口疼...喘不上气..."他说话都很困难。

我看到他额头上都是汗珠,手指都在颤抖。

这种情况明显不对劲,我立刻拨打了120。

手指都在颤抖,按错了好几次号码。

"您好,这里是120急救中心..."

"我老伴突然胸口疼,喘不上气,快来救救他!"

"请告诉我详细地址..."

我报了地址,又描述了一下具体症状。

"我们马上派救护车过去,请保持病人平躺,不要乱动。"

挂了电话,我赶紧按照医生的指示帮建军躺好。

在等救护车的时候紧紧抱着建军。

他的脸色越来越苍白,呼吸也越来越急促。

"建军,你坚持住,救护车马上就到!"我哭着说。

我从来没有这么害怕过,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救护车很快就到了,医护人员迅速把建军抬上担架。

在救护车上,医生给他吸氧,测量各项指标。

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各种仪器都用上了。

"初步判断是急性心肌梗塞,需要立即手术。"医生说。

我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心肌梗塞,我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很严重的心脏病,稍有不慎就可能有生命危险。

到了医院,建军被直接推进了手术室。

医生让我签字同意手术,我的手抖得连字都写不好。

"家属,病人需要做介入手术,费用大概三到四万。"

"钱不是问题,一定要救活他!"我哭着说。

这时候我才不在乎什么各管各的钱了。

救命要紧,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手术进行了四个多小时,我在外面坐立不安。

医院走廊里的椅子很硬,但我根本感觉不到不舒服。

我的心全都在手术室里,祈祷着建军能平安无事。

给女儿晓雯打电话,她在深圳立刻订了最早的航班。

"妈,爸怎么样了?严重吗?"



"医生说是心肌梗塞,正在做手术。"

"我马上回去,你别着急,一定会没事的。"

给儿子小强打电话,他匆匆赶到医院看了一眼就走了。

"妈,爸的手术费用你们自己想办法吧。"他冷冷地说。

我知道他还在为买房的事情生气,但现在不是计较的时候。

"小强,不管怎么说,他是你爸爸。"

"我知道,但我也没办法帮什么忙。"

说完他就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在医院里等待。

我心里既担心建军的手术,又为儿子的态度感到寒心。

终于,手术室的门开了。

主治医生摘下口罩,"手术很成功,病人暂时脱离了危险。"

我瘫坐在椅子上,眼泪止不住地流。

"谢谢医生,谢谢您救了我丈夫!"

"病人需要在重症监护室观察24小时,然后转到普通病房住院一周。"

"好的,好的,我们配合治疗。"

当晚我就在医院过夜了,在重症监护室外面的椅子上坐了一夜。

看着里面插着各种管子的建军,我心如刀割。

平时看起来很健康的人,怎么突然就病倒了呢?

05

第二天早上,医生说建军的情况稳定了,可以转到普通病房。

护士小王告诉我需要去缴费处预交住院费。

"家属,请交两万元预交金,后续治疗需要。"

我点点头,从钱包里拿出建军的银行卡。

我们虽然各管各的钱,但彼此的密码都知道。

这是出于安全考虑,万一有什么紧急情况可以相互帮助。

建军的密码是他的生日,这么多年从来没变过。

走到缴费处的刷卡机前,我插入了银行卡。

"请输入密码。"屏幕上显示。

我熟练地按下了六位数字。

"请选择服务。"

我选择了"余额查询",想看看卡里有多少钱。

心里想着,建军的退休金不低,平时花销也不大。

按照我的估算,他卡里至少应该有五六万块钱。

这些钱足够支付医疗费用了。

机器运转了几秒钟,屏幕上出现了数字。

我的眼睛瞪得滚圆,死死盯着那个屏幕。

"这...这不可能..."我的声音像从喉咙里挤出来的。

我使劲揉了揉眼睛,以为是自己眼花了。

手指颤抖着按下"取消"键,重新选择"余额查询"。

屏幕再次显示出同样的数字。

我的腿一软,差点瘫坐在地上。

"不...不对...肯定是机器坏了..."我喃喃自语。

手里的银行卡掉在了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我弯腰去捡,手抖得厉害,连续试了几次才抓住。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我不停地重复着。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