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分享至

战国中期,秦国派兵攻打赵国。由于赵国年幼的赵武灵王无法亲政,朝政由赵太后处理。面对秦国的进犯,赵太后打算向齐国求援,但齐国提出了出兵的条件,要求赵国将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为人质。赵太后不肯答应,群臣极力劝谏,却都没有起到任何效果。这时,左师触龙站了出来。

触龙并没有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提出让长安君作为人质的要求,而是从关心太后的身体健康入手,巧妙地展开了话题。他向太后询问饮食起居的情况,让太后感受到了他的关心和善意。接着,他话题一转,表示希望自己的小儿子舒祺能够到宫中担任侍卫,一方面可以为国家尽一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太后的收入。



赵太后听了触龙的话,并没有立刻表态。触龙看出了太后内心的疑虑和犹豫,便进一步说道:“我明白您担心舒祺不够资格担任侍卫,但是我觉得他是一个有潜力的小伙子,而且我也已经老了,想趁着自己还在的时候,为他安排一个好出路。希望您能够成全我这个做父亲的心愿。”

触龙的话让赵太后感受到了他的真诚和关爱,同时也让她意识到,作为一位母亲和一位国君,她应该为国家的未来着想,为长安君的未来着想。于是,她同意了让长安君到齐国作为人质,为国家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左师触龙以极其巧妙的方式说服了赵太后,不仅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口才,更展现了他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问题,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用爱去沟通,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这个故事也让我们认识到,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国君,我们应该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我们要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原文】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赵太后:即赵威后,惠文王之妻。惠文王死后,因为其子孝成王年幼,所以由赵威后辅佐执政。长安君:赵威后幼子的封号。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