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派使者到赵国向赵威后问安。赵威后顺便向使者询问齐国的年岁、齐国名士的情况,最后才提及齐王。使者不悦,认为赵威后先问年岁和名士,而后问及齐王,是不尊重齐王。但赵威后却认为,治理一个国家,首先应该关心的是百姓的福祉,如果百姓得到安宁,国家自然强盛,那么君主的地位自然也就稳固了。她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果君主不能得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那么这个君主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因此,她认为先问及年岁和名士,而后问及齐王,才是符合民本思想的顺序。
在赵威后的观念中,君主的地位并不是至高无上的,而是应该以百姓的利益为重。她认为,一个国家的强盛和稳定,不是取决于君主的个人魅力或者权力大小,而是取决于百姓的安乐和社会的和谐。因此,她认为,治理国家应该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生计和福祉,只有让百姓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
在现代社会中,赵威后的民本思想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政府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
赵威后的这种民本思想,不仅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中,政府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权,只有这样才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够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贯彻赵威后的民本思想,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而努力奋斗。
![]()
【原文】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齐王:齐襄王之子,名建。赵威后:赵孝成王之母。发:启封。
【译文】齐王派遣使者去看望赵威后,信还没有启封,赵威后就问齐使说:“今年收成还好吧?百姓还好吗?齐王还好吗?”齐使不高兴,说:“臣奉大王之命前来看望您,现在您不问我们大王的状况,却先打听年成和百姓的情况,这不是先卑贱而后尊贵吗?”赵威后说:“不是这样。如果没有年成,何以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何以有君王?岂有舍本而问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