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甲骨文已经在中国三十年,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们依靠和我们国家的各类公司签订的数据库订单,赚了非常多的钱,尽管从中国市场赚走了不少钱,但他们却放出话来,明确表示绝不培养中国员工。
做人做事太自负、太嚣张,迟早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儿,创始人埃里森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Oracle数据库会输给我国自主研发的数据库。
更让埃里森想不到的是,到了2019年,甲骨文公司会以这么狼狈的方式退出中国市场,吃着中国市场的饭,却要砸中国的锅,甲骨文到底是怎么被扫地出门的呢?
![]()
一九八九年甲骨文进入中国,当时国内银行、电信、电网等行业刚开始搞信息化,处理数据急需稳定可靠的数据库,国内没什么能替代的,甲骨文瞅准这个机会进入市场,产品适配需求,很快就在国内站稳了。
2000年,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亲自到上海,为陆家嘴总部揭幕,他公开表示中国市场是他击败竞争对手比尔·盖茨的关键。
![]()
而在合作上,甲骨文并没有把中国客户视为平等伙伴,而是凭借技术优势掌握绝对话语权,甲骨文的软件本身价格就高,真正让客户长期受制的是售后服务合同。
以中国移动为例,一份价值两千万的软件合同,要求此后十年每年支付合同总额20%的服务费,这样算下来服务费总额远超软件价格,本质上是一种技术依赖收费。
![]()
二零零六年联通做系统升级,觉得自家团队能胜任,就自己完成了工作,没按要求用甲骨文指定人员,结果很快被甲骨文开了天价罚单,联通高层专程赴美沟通,没见到对方高管,仅收到必须受罚的回复。
一二年国家电网为推进国产化,准备把部分次要数据转移到国产服务器,甲骨文立刻中止全部技术支持,致使一些变电站监控系统瘫痪,无法实时监控,风险极大,国家电网专程派人赴美沟通后,技术支持才得以恢复。
![]()
这些事件让中国多家企业意识到,依赖甲骨文意味着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随时可能因不遵守其规则而遭到严重打击。
甲骨文对中国市场的傲慢,不仅体现在客户身上,还延伸到对中国员工的态度,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在公司内部流传的一句话非常直白:“我们不需要培养中国工程师,他们只要会操作就行。”
![]()
这句话明确传递出一种立场:无论中国员工技术多好,也只能做执行层面的工作,不能接触核心技术,更别谈参与决策,埃里森甚至公开表示,绝不会让中国人进入公司高层。
这种想法并不是空口说说,而是甲骨文中国的日常现实,公司在中国的研发中心有八百多人,但管理层几乎看不到中国人的身影,能力再强的中国工程师,都面临一层清楚存在却无法突破的晋升天花板。
![]()
日常工作中,这种不公平的情况屡见不鲜,一位中国工程师曾主导一项优化方案,能让系统性能提升30%,这是非常重要的成果。
但当方案递交到美国总部后,署名却被改成了他的美国同事,这不仅是抢功,更是对中国工程师努力的否定。
![]()
长期以来,很多中国员工发现他们的劳动成果和技术贡献在公司内部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他们为公司创造巨大价值,却无法换来最基本的尊重和信任。
当一家跨国公司从高层到基层都存在这样的偏见和制度壁垒,它不仅会损害团队士气,还会让本该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人才转而离开,甚至站到公司的对立面。
![]()
2008年,杭州阿里巴巴的会议室里,甲骨文的代表带来了新一年的服务合同,之前阿里巴巴每年支付的服务费用是800万元,而这次合同里的价格直接涨到了2000万元。
阿里高层当场愣住,这根本不是正常涨价,而是利用技术依赖开出的高额要价,甲骨文认定阿里的交易系统离不开他们,所以肆无忌惮。
![]()
面对这种局面,马云当场拍板:不再续约,自研数据库,这个决定催生了“飞天”计划,由王坚博士带队,核心任务是研发自主数据库OceanBase,团队不到一百人,在杭州一间地下室开始了几乎零基础的开发工作。
当时数据库领域被甲骨文等巨头垄断数十年,外界普遍不看好,埃里森还公开嘲讽中国公司只会模仿,但王坚和团队没有退路,他们日夜加班不断调试、优化,力求突破。
![]()
一三年 “双十一” 零点,距离上次合同事件过去五年,阿里首次将关键的交易系统完全切换到OceanBase,全体研发人员守在屏幕前,专注地盯着界面,等待第一笔订单的处理结果。
当交易顺利完成支付,办公室瞬间爆发欢呼,那天系统稳定运行,支撑了超过350亿元交易额,没有出现任何故障。
![]()
这次成功不仅证明了阿里自主技术的可行性,也给甲骨文当头一击,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阿里的成功给整个中国科技行业带来了希望,以前看起来很难攻克的“技术壁垒”,证明是可以自己突破的,一直被甲骨文垄断压制的中国企业,找到了自己的反击路子。
![]()
在阿里切换核心系统后不久,华为推出了自己研发的GaussDB数据库,腾讯也推出了能支持微信大规模支付业务的TDSQL,中国数据库市场变得热闹起来,甲骨文一家独大的局面被彻底打破。
国家政策也起了大作用,2016年国家明确提出要打造“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财政部发文要求政府部门优先采购国产产品,这给国产数据库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
![]()
19年金融行业给了甲骨文最后一击,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所有银行必须在2021年之前将核心系统替换为国产系统,这个决定直接让甲骨文在中国最赚钱的业务被终止,失去了金融领域的主要收益来源。
连锁反应迅速发生,2018年建设银行率先宣布全面停用甲骨文系统,迁移成功后建行科技负责人发内部信表示:“我们终于可以挺直腰杆,数据安全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
![]()
在那之后,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以及公安部、人社部等重要单位,陆续和甲骨文解除合作,甲骨文之前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超过90%,随着这些客户的离开,其市场份额不断下滑。
到了2019年,面对市场份额下滑和客户流失的局面,甲骨文只能关闭中国研发中心,结束在华核心业务,狼狈撤离,这场变化彰显了中国科技企业的自立自强,也对外部垄断进行了有力反击。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