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的阻击战中,松骨峰阻击战被誉为最壮烈的一场的战斗,就连斯大林在看完战况报告之后也感叹:“这是一支伟大部队”,志愿军第38军的一个连,以近乎全连阵亡的代价,守住了松骨峰高地。
在1950年11月30日的拂晓,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奉命追击南逃的美军,战士们穿插到松骨峰一带,留下1营的第3连在松骨峰北侧的无名高地拦截敌人,敌人在飞机的狂轰滥炸企图夺取阵地。
接连五次被打退,之后敌人又加强火力,几十门大炮和32架飞机对阵地狂轰滥炸,在后来的战斗中,连长戴如义率先牺牲,随后连指导员杨少成在打光子弹后,拉响手榴弹与六七个美军同归于尽。
以近乎全连牺牲的代价,为全歼美军争取到了十几个小时的时间,当时大家以3连的人都牺牲了,后来一营长王宿启到3连的阵地收殓烈士遗体的时候,意外发现竟然还有6个人活了下来,但都身负重伤。
后来作家魏巍写了一篇名为《谁是最可爱的人》,在文中称颂了13位烈士,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松骨峰战斗的事迹,不过魏巍不知道的是,在他写的13位烈士之中,有3个人活了下来,他们分别是李玉安、井玉琢和胡传九。
他们也被称为活着的“烈士”,三人在医院养好伤后就复员离开了部队,各自回到了老家,他们由于受伤成为残疾军人,享有抚恤,也给他们安排了工作,然而井玉琢复员之后的做法却让人大感意外。
井玉琢是1952年伤愈之后复员回乡的,他原是辽宁凤城县人,在20岁那年跟随家人一起到了黑龙江的七台河谋生,1948年,30岁的井玉琢参加了解放军,后来参加过渡江战役和广西剿匪作战。
期间井玉琢立功11次,在1950年的时候他参加抗美援朝,伤愈之后无法再上战场,他选择复员回家,当时他被评定为二等乙级伤残,根据规定是由国家供养的,他被安排到了家乡附近的一所荣军学校。
没想到井玉琢却坚持要回家务农,学校的领导劝说他继续留在学校,毕竟受伤了难以进行体力劳动,但是井玉琢却不愿意白吃饭,坚持要自食其力,他说:“只要我能动,就不能坐吃国家的。”
在井玉琢的坚持下,他如愿回到了家中种地,遇到困难自己克服,不给组织添麻烦,为恢复劳动技能,井玉琢坚持锻炼,他身上被烧伤的皮肤反复崩开,在这样的反复长好和崩裂中,他的手逐渐恢复了正常的活动能力。
井玉琢多次被评为乡、县的劳动模范,还当过生产队的大队长,带着村民们一起致富,他凭借自己的劳动养育了6个孩子,井玉琢一直到1996年8月病逝,享年78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