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幕降临,灯火璀璨
有时传来规律的“哒哒”作业声
路边围挡内的灯光也格外醒目
这些深夜里的忙碌身影
是常州地铁5号线管线迁改
施工正在进行时
为什么施工要在夜间进行?
地下那些“邻居”搬家有多复杂?
今天,我们一同探寻
“管线搬家”那些事儿

什么是管线迁改

管线迁改是地铁建设前期的关键环节。简单说,就是给城市地下的各类管线“重新规划居所”。
燃气管道输送着“厨房能量”,自来水管道滋养着日常起居,电力电缆点亮万家灯火,雨水污水管道默默维系着“新陈代谢”……这些纵横交错的管线,如同城市的“生命线”,支撑着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城市的正常运转。
当地铁要在地下开辟“专属通道”时,其线路难免与既有的地下管线相遇。为保障地铁施工安全,同时保护这些重要管线,就需要在开工前,通过科学规划与安全操作,把它们迁移到新位置。这就是管线迁改——地铁建设不可或缺的“先头部队”!

施工方式因“管”制宜

管线迁改施工方式主要取决于其位置和深度。
对于道路两边铺设的管路,施工时会在道路两侧进行常规围挡作业;对于横穿道路的管路,也就是过路管,这类施工必然会对交通造成更大影响,需要根据深度采取不同策略施工。
![]()
根据过路管的深度,施工方式主要分为两类:
(1)“浅居”的小伙伴 (埋深1.5米以内):
![]()
![]()
成员:燃气、自来水、供电管道等。
特点:埋得浅,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搬家”策略:见缝插针,夜战高峰。由于施工相对较快,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日间交通的影响,多安排在夜间非高峰时段分段进行。施工人员争分夺秒,力求在天亮前恢复道路通行,保障早高峰通行顺畅。
(2)“深藏”的大家伙(埋深2米以上):
![]()
成员:主要是大管径的雨水、污水管道。
特点:个头大,埋得深,施工周期相对长。
“搬家”策略:分段围挡,依次过路。由于工程量大,无法一夜搞定,就把需要穿过的道路分成几小段,一段一段地围起来施工。完成一段后恢复该路段通行,再进行下一段施工,把对交通的影响分散化。
![]()

管线“搬家”六步走

一次完整的管线“搬家”,可不是挖个坑埋个管那么简单,它有一套严谨的流程:
Step 1:路面破除
给挖掘机换上“破碎锤”,破除原有路面结构,为后续施工开辟作业面(这也是夜间常见“哒哒”声的来源)。
![]()
Step 2:沟槽开挖
在破开的路面下,精准开挖出放置新管线的沟槽,作为新管线的“新家”。
![]()
Step 3: 管道铺设
将新管道(或保护好的原有管道)稳稳放入挖好的沟槽中,连接好。
![]()
Step 4:沟槽回填
用砂石等合适的材料将管道周围的空隙仔细回填、夯实,给管道一个稳固的“家”。
![]()
Step 5:混凝土浇筑
在回填好的基础上,浇筑混凝土,恢复路面结构,等待它变坚固。
![]()
![]()
Step 6: 开放交通
待混凝土强度达标后,清理现场,撤除围挡,道路重新开放,恢复通行。
![]()

深夜施工
如何“静音”不扰民

为了减小夜间施工影响,施工团队严格遵守规定:尽可能把噪音最大的路面破除工作,集中在22点前完成,22点之后转向噪音相对较小工序,最大程度降低夜间干扰。
![]()
![]()
“今日事未毕”怎么办?万一某段管线当天没能完全“搬完”,施工方会在施工区域临时铺设厚实的钢板,加设减振垫和减速带,确保第二天道路安全、平整、畅通,车辆行人可以正常通行。
![]()

当前,5号线全线管线迁改及道路疏解工程建设已完成超80%,主体工程已陆续进场,5号线建设工程正稳步有序推进!

您的每一次理解与包容
都是对地铁建设的最大支持
感谢您与常州地铁一起
共建美好出行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