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这盏灯点亮了王阳明,学会放低姿态,你就会多几分快乐

分享至

饥来吃饭倦来眠

“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工夫。”——王阳明

《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筐土堆积而成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又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难事是由一件件容易的事累积成的,大事也是由一件件细微之事组成的。天下的难事,必定是从每一件容易的事做起;天下的大事,也必定是从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

正如小树一样,你看不到它是如何成长,但是它成长于不知不觉之间。它没有一刻不是处于成长变化中,假如它有一秒钟不成长或不变化,那么第二秒、第三秒乃至永远都不会成长或变化。九层的高台、千里的远行、天下的难事无不说明这个道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那些成就了伟大功业的圣人,从不好高骛远去做所谓的“大事”,而是扎扎实实地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每时每刻都在努力,活在当下。

王阳明说:“我们这些人探索心灵的奥秘,也只是依据各自的能力尽力而为之。今天的探究到这样的程度,就只依据今天所理解的延伸到底。明天,我们的心灵又有新的体悟,那就从明天所理解的延伸到底。这样才是专注于一个目标、踏踏实实的功夫。”

他认为,初学者对于修心养性的功夫,应当循序渐进。因为人的天赋不一样,领悟能力也不同,如果要求资质较差的学者,一开始就去做那些天资很高之人才能做的事,如何能够做得到呢?所以一定要先从细小的地方去进行修养,不管环境怎样,自己只要持之以恒地完善自我,活在当下的每一刻,这样才能以最好的准备来等待机会的到来。

“活在当下”的真正含义即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正在做的事情,正在和你一起做事情的人,都是眼下最重要的,它是直接可以操作的。而若沉湎于过去和未来就会迷失现在的一切,包括自己本身。



一位哲学家途经荒漠,看到很久以前的一座城池的废墟,哲学家想在此休息一下,就顺手搬过一个石雕坐下来。望着被历史淘汰下来的城垣,想象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不由得感叹了一声。

忽然,有人说:“先生,你感叹什么呀?”

他四下里望了望,却没有人,正在他疑惑的时候。那声音又响起来,端详那个石雕,原来那是一尊“双面神”的神像。

哲学家好奇地问:“你为什么有两副面孔呢?”

双面神回答说:“有了两副面孔,我才能一面察看过去,牢牢地汲取曾经的教训;另一面又可以展望未来,去憧憬无限美好的蓝图啊。”

哲学家说:“过去只是现在的逝去,再也无法留住,而未来又是现在的延续,是你现在无法得到的。你不把现在放在眼里,即使你能对过去了如指掌,对未来洞察先知,又有什么意义呢?”

双面神听了哲学家的话,不由得痛哭起来,他说:“先生啊,听了你的话,我至今才明白,我落得如此下场的根源。”

哲学家问:“为什么?”

双面神说:“很久以前,我驻守这座城池时,自诩能够一面察看过去,一面又能展望未来,却唯独没有好好地把握住现在,结果,这座城池被敌人攻陷了,曾经的辉煌都成了过眼云烟。我也被人们唾弃而弃于废墟中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