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热爱中国茶,倾心传世品。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本文包含:原诗/写作背景/注释及大意
原诗
《赠惠山僧惠表》
苏轼(宋)
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
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
攲枕落花余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
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
《东坡笠屐图》 李公麟(北宋 局部)
写作背景
本诗作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四月,惠山,苏轼由徐州知州迁职湖州途中,时年43岁。再过几个月,苏轼将遭受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生死劫难-乌台诗案。
诗题中“惠山”,位于北宋常州府(今无锡西郊)。因西域和尚慧照曾在附近结庐修行,“慧”“惠”相通,故称惠山。惠山有泉眼为唐大历初年无锡县令敬澄开凿,其泉水清冽甘活,深受历代茶人钟爱。唐陆羽品泉20种,惠山泉名列第二。宋徽宗时,将惠山泉水列为贡品。著名的“二泉映月”,二泉即指惠山泉。诗题中“惠表”,惠山寺高僧。生卒年不详。苏轼1071-1074年任杭州通判时,曾多次到惠山寺拜访惠表等高僧(“山中老宿依然在”)。惠山访泉时,曾写下著名的佳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
2024定青山(普洱生茶 老曼峨早春古树)
1079年3月,苏轼自徐州南下湖州任职。途经高邮时看望门生秦观。其后,秦观及当时在秦府做客的诗僧参寥(道潜)随苏轼一同南下。经过常州(今无锡),三人登临惠山,共作《游惠山》(青牛君曾作解析),并至惠山寺拜访老友惠表高僧。本诗即作于当时。
注释及大意
1、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
阑:残、尽。遣:此处意为交付、托付。
本句大意:半生漂泊,足迹遍及四方,但游兴依然不减;每到一处,总习惯将心交付给当地的好友,随遇而安。
![]()
定青山 茶汤实拍
2、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
山中老宿:此处指高僧惠表。老宿:特指修行深厚的释、道长者。楞严:指《楞严经》,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据传《楞严经》在当时是印度国宝,严禁外传。印度般剌密谛法师将经文缩写在丝绸上面,用蜡封好,然后割开臂膀藏在里面,等伤口平复后,顺利的通过关卡,将它传到中国。《楞严经》是一部大乘经典,内容丰富广泛,庞大宏伟,包罗万有,几乎涉及到所有佛教教义的一切基本概念和范畴,这在其他大乘佛教的经典中是绝少见到的。案上楞严已不看:此处暗指惠表修为境界高深,不再执着于经书文字,已臻于不滞于物、心境澄明的境界。
本句大意|:(今日来到惠山,)年高德劭的交心老友、高僧惠表依然健在;(其修为境界已臻化境,不滞于物、心境澄明,就连)案头的《楞严经》这般大乘经典也不用时常翻看了。
![]()
定青山 裸饼实拍
3、攲枕落花余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
攲:音qī,倾斜。此处意为斜倚。
本句大意:惠表终日闭门静修,一任门外新竹蓬勃生长,自成一方青翠世界;闲暇时,他喜欢斜倚睡枕,看窗前花开花落。
4、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客来”句:暗衬僧惠表志于修行、甘于清贫的生活态度和不拘俗礼、自在洒脱的超然境界。卢橘:枇杷。
本句大意:客人来访,惠表除了饮茶清谈之外,便再无可招待之物;就算院中的枇杷和杨梅,这时节尝起来也还带着酸涩。
![]()
定青山(357克/饼 5饼/提 20饼/箱)
我是青牛君,倾心打造传世茶品。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祝各位读者生活精彩,有梦成真!
参考:
1.《施注苏诗》施之元(宋),浙江大学出版社
2.《苏轼年谱》孔凡礼,中华书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