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再难也没有苦了你。」 王秀莲看着女儿手中的剑桥大学录取通知书,心如刀绞。
二十万的学费对于她这个下岗工人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是妈,你明明可以不那么辛苦的!」王雨哭着说,「你为什么不去找那个人帮忙?」 王秀莲的身体微微颤抖。女儿说的没错,她确实认识一个有能力帮助她们的人,对方也曾经承诺过。 但她绝不能去。那违背了她做人的原则。
「我告诉你,那件事你别再提了!」 母女俩的关系因此变得紧张。最终王雨赌气般地选择了助学贷款,独自承担起了一切。
十年后,当王秀莲痴呆症发作,在树林里把一个破铁盒塞给女儿时。 王雨终于知道了母亲守护了十年的秘密。
1
录取通知书到的那天,王秀莲正在厨房炸花椒油。
信封拆开,里面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王雨看着母亲脸上的表情从惊喜变成凝重,心里咯噔一下。
「妈,我考上了。」
王秀莲擦了擦手上的油,接过那张厚重的纸。
她认不全英文,但那个金色的校徽她见过,电视上播过的。
「好学校。」
王秀莲把通知书放在桌上,又拿起锅铲继续炸油。
王雨等着母亲的下文,但王秀莲只是专心对付锅里的花椒。
油温刚好,花椒粒在锅里噼里啪啦地响。
「妈,学费挺贵的。」王雨试探着说。
「嗯。」
王秀莲关了火,把花椒油倒进瓶子里。
她心里已经开始算账了。
家里的存款,加上这几年攒的钱,还差一大截。
王雨站在旁边,看着母亲的侧脸。
五十二岁的女人,鬓角已经有了白发。
手背上青筋暴露,那是长年做体力活留下的痕迹。
「妈,咱不去也行。」
「说什么胡话。」王秀莲转过身,「这么好的机会,哪能不去。」
但她的眼神里有王雨看得懂的担忧。
2
接下来的几天,王秀莲开始四处打听。
她去找了几个放高利贷的,听到利息直摇头。
又去银行问了贷款的事,工作人员看了看她的收入证明,也摇头。
王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她知道母亲在为钱发愁,也知道家里确实拿不出那么多钱。
一天晚上,王雨洗完澡出来,看到母亲坐在桌前算账。
桌上摊着家里所有的存折,还有一堆收据。
「妈,你别算了,大不了我不去了。」
「胡说八道。」王秀莲头也不抬,「你从小就聪明,这是你该得的机会。」
王雨坐到母亲对面。
她看着那些微薄的数字,心里五味杂陈。
「妈,实在不行你去找找那个人吧。」
话音刚落,王秀莲手里的笔停住了。
她抬起头,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
「你说什么?」
「就是小时候听爸跟你吵架时提到的,说你认识个有钱人,但你不愿意找人家帮忙。」
王秀莲猛地站起来,椅子被推得咯吱响。
「绝对不行!」
她的声音有些尖锐,把王雨吓了一跳。
「你到底知道多少?」
王雨看着母亲的反应,更加困惑了。
「我也不知道具体什么事,就是小时候听到一些片段,爸说你太死脑筋。」
王秀莲的脸色更加难看。
「我告诉你,那件事你别再提了。」
「为什么?妈,到底发生了什么?」
王秀莲紧咬着嘴唇,不说话。
3
王雨的困惑渐渐变成了愤怒。
她站起来,直视着母亲的眼睛。
「妈,你明明认识有钱人能帮咱们,为什么非要让我们过这样的苦日子?」
王秀莲被女儿的话刺痛了。
「我再难也没有苦了你。」
「可是妈,你这样会让我有很多负罪感。」王雨的声音有些颤抖,「明明你可以不那么辛苦,但现在这样,我觉得自己就是让你吃苦的罪人。」
这话像一记重锤砸在王秀莲心上。
她没想到女儿会这么想。
「小雨,妈这么做是有道理的。」
「什么道理?」王雨的眼泪开始往下掉,「妈,你有没有想过,你这种所谓的骨气,其实是在用我的前途做赌注?」
王秀莲愣住了。
「妈,你想想,如果有了更好的条件,我就能专心学习,不用浪费时间在想着每天怎么精打细算和兼职上,我能走得更远,学到更多东西。这不是走捷径,这是合理利用资源让自己发挥得更好。」
王雨的话越说越激动。
「你总说不能靠别人,但利用正当的帮助去成就更好的自己,这有什么不对?你觉得自己很高尚,但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这番话如同一把刀子扎在王秀莲心上。
她想反驳,但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王雨擦了擦眼泪,转身回了自己房间。
房门重重地关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王秀莲一个人站在客厅里,心里乱成一团。
4
夜深人静,王秀莲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女儿的话在她耳边反复响起。
她开始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她想起了当年的那件事,想起了前夫的话。
如果她当年放下所谓的原则,女儿确实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可那样的话,女儿学到的是什么?
是遇到困难就去找人情关系,而不是靠自己的努力?
她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在给女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要有骨气,要自立自强。
王秀莲也想过,也许她的坚持确实让女儿吃了苦。
但她相信这种苦会让女儿变得更坚强。
她看着女儿从小到大都那么争气,那么优秀,不正说明她的教育方式是对的吗?
可是女儿刚才的话,让她开始怀疑自己。
也许她真的是在用女儿的前途做赌注。
王秀莲想起了前夫。
当年因为那件事,夫妻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争吵不断。
前夫越来越看不起她的固执,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淡。
最终,积怨已深的前夫选择了出轨,随后与她离婚。
从那以后,王秀莲和女儿相依为命。
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
一想到坚持了这么多年的原则,她又觉得不能轻易放弃。
这种内心的挣扎让她整夜难眠,白发在这些日子里又增添了几缕。
5
第二天一早,王雨起床后发现母亲已经不在家了。
桌上留了张纸条:「小雨,妈去想办法,你安心准备出国的事。」
王雨看着这张纸条,心情复杂。
她知道母亲一定是出去借钱了。
但她也知道,以母亲的人脉和经济状况,能借到的钱有限。
王雨拿起电话,开始查询助学贷款的相关信息。
既然母亲不愿意去求助,那她就自己想办法。
她不能让母亲为了她的前途背上沉重的债务。
接下来的几天,王雨四处奔波。
她去银行咨询助学贷款,去学校了解奖学金政策,甚至开始考虑半工半读的可能性。
王秀莲也在努力,她找了以前的同事和朋友,能借的都借了。
但距离需要的数额还差很多。
母女俩都在为这件事忙碌,但谁也不愿意主动向对方妥协。
王雨觉得母亲太固执,不懂得变通。
王秀莲觉得女儿太年轻,不明白做人的道理。
她们的关系因为这件事变得有些紧张。
一天晚上,王秀莲拿着东拼西凑来的钱回到家。
「小雨,妈凑了一些钱,你看够不够。」
王雨看着那些皱巴巴的钞票,眼泪差点掉下来。
她知道母亲为了这些钱吃了多少苦。
但她也知道,这点钱远远不够。
「妈,我已经办好助学贷款了。」
王秀莲愣了一下。
「什么时候的事?」
「这几天办的。我不想让你为难。」
王雨的语气很平静,但王秀莲听出了其中的赌气成分。
倔强的女儿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份倔强丝毫不亚于她的母亲。
6
就这样,王雨带着复杂的心情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踏上了求学之路。
她在英国的日子过得很充实,学习成绩优异,还找了兼职补贴生活费。
王秀莲在家里,每个月都会收到女儿寄来的信。
信里总是报喜不报忧,说自己在学校过得很好,让母亲不要担心。
但王秀莲知道,女儿肯定吃了不少苦。
她开始后悔,也许当年真的应该放下所谓的原则。
时光荏苒,女儿大学毕业后在英国找了工作。
王秀莲原本以为女儿会在国外定居,没想到两年后女儿突然回国了。
「妈,我想陪陪你。」
王雨回来时,王秀莲已经开始出现痴呆的症状。
7
女儿大学毕业还没满两年,母亲就被诊断出了痴呆症。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王雨毫不犹豫地将母亲接到了自己工作的大城市,悉心照料。
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王雨推掉了许多出差机会,也拒绝了几次不错的感情机会。
那些年轻时的争执和不理解,在母亲渐渐糊涂的岁月里都变成了女儿心中深深的愧疚。
王秀莲虽然糊涂了,但偶尔清醒的时候会看着忙碌的女儿,心中满怀歉意。
她看到女儿一个人操持着一切,至今未婚,便以为是自己当年的经历让女儿对婚姻失去了信心,也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女儿。
每当想到这些,她都会默默流泪,觉得自己的固执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女儿。
8
王秀莲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她开始分不清白天黑夜,有时候会把女儿当成陌生人。
王雨请了护工,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自己照顾母亲。
她给母亲喂饭,帮她洗澡,陪她说话。
即使母亲已经听不懂她在说什么。
有一天,王雨下班回家,发现母亲不见了。
她慌忙四处寻找,最后在小区后面的小树林里找到了母亲。
王秀莲坐在一棵大树下,怀里抱着一个破旧的铁盒子。
「妈,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王秀莲看着女儿,眼神突然变得清澈。
「小雨,妈有话要跟你说。」
王雨吃了一惊。
母亲已经很久没有叫过她的名字了。
「妈,你怎么了?」
9
就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刻,奇迹般地,她突然清醒了。
王秀莲颤抖着双手,将一个她一直当作宝贝的破铁盒交给了女儿。
「这个给你。」
王雨接过盒子,发现很轻。
「妈,这是什么?」
「等我走了,你再打开。」
王秀莲的声音很虚弱,但眼神格外坚定。
她看着女儿,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
两天后,王秀莲在睡梦中安详地走了。
王雨办完母亲的后事,回到家中,才想起那个破铁盒。
她坐在母亲的床边,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面的东西让她愣在了原地——
付费点
一个玉镯静静地躺在那里,旁边还有一张泛黄的名片,和一封明显不久前才写的信。
王雨的手开始颤抖。
她先拿起那张名片,上面印着「宏达集团董事长 陈建国」,还有一个手机号码。
这个名字她有印象,是本地最大的房地产公司老板。
但王雨完全想不起母亲什么时候会认识这样的人。
她又拿起那只玉镯。
镯子摸起来温润细腻,雕工精美,一看就不是普通货色。
最后,王雨展开那封信。
信纸是新的,字迹有些颤抖,但能看出是母亲的笔迹。
信的开头写着:「小雨,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说明妈已经走了。妈有很多话想跟你说,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只能用这种方式告诉你真相。」
王雨的眼泪开始往下掉。
她继续往下看。
「十二年前的一个雨夜,妈下夜班回家,在路边看到一个中年男人倒在水沟里,满身是血。当时路上没有其他人,妈没想那么多,就把他扶起来,用自己的外套给他止血,然后叫了救护车。」
王雨看到这里,心跳开始加速。
原来母亲真的救过人。
「后来才知道,这个人就是陈建国,本地宏达集团的老板。那天晚上他遭遇了车祸,医生说如果再晚十分钟送到医院,他很可能就没命了。」
王雨想起小时候听到的那些模糊片段,原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