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出租屋深夜点夜宵,送餐骑手送到后发消息:不要开门拿餐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深夜时分,25岁的程序员小雅又在加班。“肚子好饿,还是点个夜宵吧。”她在外卖APP上下了单。

40分钟后,送餐员老王到达楼下,正准备上楼时却发现了异常情况。他拿出手机给小雅发了条消息:“不要开门拿餐。”

小雅看着屏幕愣了几秒:“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开门?”这个深夜,一场意想不到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01

凌晨12点半,桂花街的夜色浓得像泼墨一样。整条街道安静得只能听到偶尔驶过的出租车引擎声,路灯下飘舞着细小的尘埃,给这个平凡的夜晚增添了一丝诗意。

在桂花街56号这栋老式住宅楼的3楼,一盏昏黄的台灯还在坚持发光。橘色的光芒透过窗帘,在对面楼墙上投射出温暖的影子。这是整栋楼里唯一还亮着的灯,像夜空中的孤星。

小雅揉了揉酸痛的眼睛,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在她眼前跳跃,每一行都关系着明天项目的成败。她今年25岁,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前端开发工程师,独自租住在这栋老楼的3楼左手第一间。

“又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夜晚。”小雅长叹一口气,伸了个懒腰。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一边调试代码一边思考逻辑。这个项目是公司的重点产品,明天上午就要上线,容不得半点差错。作为团队里唯一的女程序员,小雅总是给自己更大的压力,要证明女性在技术领域同样出色。

肚子开始发出抗议的声音,咕咕叫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小雅摸了摸扁平的腹部,意识到自己从下午6点开始就没有吃过任何东西。

她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12点35分。这个时间点,大部分餐厅都已经关门休息,只有一些24小时营业的深夜档还在坚持。对于程序员来说,这种颠倒的作息时间再正常不过。

小雅在这栋楼里住了两年零三个月,对周围的环境已经非常熟悉。这是典型的80年代建筑,红砖外墙,绿色的铁皮屋顶,没有电梯,也没有现代化的门禁系统。六层高的楼房,每层住着四户人家,楼道里的水磨石地面被岁月磨得发亮。

楼道里的照明设施老化严重,有些灯泡早就坏了,物业公司总是说要更换,但迟迟没有行动。每到夜晚,整个楼道都显得阴森森的,只有楼梯转角处的几盏节能灯发出微弱的光芒。



大多数邻居都是在这里住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住户,作息规律,晚上9点以后基本不会有什么动静。整栋楼静得像座古老的钟楼,只有偶尔传来的水管声或者楼上住户轻微的脚步声。

对门住着张大爷,今年68岁,是个退休的中学语文教师。老人家一个人生活,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话不多,但人很热心。每次在楼道里遇到小雅,都会关切地问一句工作忙不忙,一个人住安不安全。

楼下2楼住着李阿姨,50多岁,在附近开了个小杂货店。她性格开朗,喜欢跟邻居们聊天,谁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都会主动伸手。李阿姨经常跟小雅说,女孩子一个人住要小心,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找她。

楼上4楼住着一对年轻夫妻,男的叫小王,是出租车司机,女的在附近的超市当收银员。两人都很友善,偶尔会在楼道里遇到,互相打个招呼。他们有个三岁的儿子,白天经常听到孩子的笑声从楼上传来。

5楼住着老刘,是个退休的电工,手艺很好,楼里谁家电器坏了都会找他帮忙。6楼住着一家三口,主人是个公务员,平时比较低调,很少跟邻居交流。

02

小雅拿起手机,习惯性地打开外卖APP。屏幕上显示着附近还在营业的商家,大部分都是烧烤店、麻辣烫店和一些24小时便利店。

“还是老地方的麻辣烫吧。”她滑动屏幕,找到那家名叫“川味麻辣烫”的店铺。

这家店距离她住的地方只有不到3公里,老板是四川人,做的麻辣烫味道正宗,分量也足。最重要的是24小时营业,这对于经常熬夜的程序员来说简直是福音。小雅在这里点了无数次外卖,老板甚至都认识她了。

她熟练地选择配菜:土豆片、冬瓜、豆腐皮、金针菇、面条,还加了两个鸡蛋和一份午餐肉。这些搭配她已经试过很多次,既有蔬菜又有蛋白质,营养相对均衡。

在备注栏里,小雅输入:“3楼左手第一间,轻敲门就行,谢谢师傅。”这是她的习惯,总是会礼貌地感谢配送员。

下单完成后,系统显示预计配送时间40分钟。小雅放下手机,继续回到工作中。屏幕上的代码密密麻麻,她需要在配送员到达之前解决至少三个bug。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房间里只有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的鼠标点击声。小雅完全沉浸在代码的世界里,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甚至忘记了饥饿。

同一时间,在距离桂花街3.2公里的川味麻辣烫店里,40多岁的老王正在收拾配送设备。

老王全名王建国,今年42岁,跑外卖已经整整3年了。在此之前,他在一家机械厂当了15年的车床工人,收入稳定,生活平静。后来工厂效益不好,进行了大规模裁员,老王也在其中。

刚开始失业的那段时间,老王很迷茫。一个40岁的中年男人,没有太高的学历,也没有特殊的技能,重新找工作并不容易。房贷要还,孩子要上学,妻子的收入支撑不了全家的开销。

后来经朋友介绍,老王开始跑外卖。虽然辛苦,风里来雨里去,但收入还算稳定,一个月能赚到七八千块钱,勉强维持家庭的基本开销。

三年下来,老王对这份工作已经很熟悉了。他知道哪些餐厅出餐快,哪些小区难找,哪些客户好说话,哪些路段容易堵车。经验让他的配送效率越来越高,客户评价也一直不错。

“老王,又有单子了。”店老板小陈喊道。

老王走过去看了看订单信息,是桂花街的常客。地址他很熟悉,那一带他送过无数次,基本上每个小区、每栋楼、每个单元都了如指掌。

“这是今晚最后一单了吧?”老王边看订单边问。

“对,送完这单你就可以回家了。”小陈一边往保温盒里装食物一边说,“这个客户叫小雅,程序员,经常点我们家的麻辣烫。人很好,从来不催单,也不挑剔。”

老王点点头,心里有了印象。程序员大多作息不规律,深夜点外卖很正常。而且这类客户通常素质较高,沟通起来比较容易。

小陈把热腾腾的麻辣烫装好,汤汁还在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红色的辣椒油浮在表面,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配菜摆放整齐,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老王接过保温盒,仔细检查了包装是否密封好。他在这行干了三年,深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每一单都要确保食物在配送过程中不会洒漏,温度也要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师傅路上小心。”小陈叮嘱道。

老王将保温盒放进电动车的配送箱里,戴上头盔,发动车子。夜风有些凉,他拉紧了外套的拉链。

夜里的街道很冷清,偶尔有出租车或者代驾司机经过。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电动车的马达声在安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红绿灯前,老王停下来等待,看着空旷的十字路口,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宁静。

03

他喜欢深夜配送的这种感觉。白天的城市太嘈杂了,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空气中弥漫着汽车尾气和各种噪音。只有在这个时候,城市才展现出它安静的一面,让人能够静下心来思考。

老王一边骑车一边想着家里的事情。女儿今年高二,学习成绩不错,明年就要面临高考。妻子在附近的超市当收银员,收入不高但工作稳定。一家人的生活虽然算不上富裕,但过得还算踏实。

女儿经常跟他说,等她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就不让爸爸这么辛苦地跑外卖了。每次听到这话,老王心里都暖暖的。孩子懂事,知道心疼父母,这比什么都重要。

电动车在夜色中穿行,很快就到了桂花街。老王对这一带很熟悉,知道56号楼在街道的中段,是一栋典型的老式住宅楼。



他把电动车停在楼下,熄火下车。周围很安静,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汽车声。老王从配送箱里取出保温盒,检查了一下包装,确认没有问题。

这栋楼他来过很多次,对内部结构很了解。6层楼,没有电梯,楼道照明不太好,爬楼梯需要小心。每次来这里送餐,老王都会格外注意脚下,生怕在昏暗的楼道里摔倒。

老王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距离下单刚好40分钟,很准时。他推开楼道门,准备上楼。

楼道门发出轻微的嘎吱声,老王踏进了熟悉的空间。一股混合着岁月痕迹的气味扑面而来,这是老楼特有的味道,潮湿、陈旧,还夹杂着各种生活的气息。

老王刚走了几步,脚下突然踩到了什么东西。他停下来,借着昏暗的楼道灯光低头看去。

地上散落着几个烟头,看起来很新鲜,烟丝还没有完全干燥。在楼道里抽烟虽然不太好,但也不算稀奇,可能是哪个住户刚刚抽过。

不过,当老王继续往前走时,又发现了更多奇怪的东西。一个空的啤酒瓶躺在楼梯脚下,瓶口还有些湿润,看起来刚刚被人喝过。瓶子旁边还有几个花生壳,显然有人在这里吃过东西。

“奇怪,这个时间点还有人在楼道里喝酒吃花生?”老王心里嘀咕。

他放慢脚步,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楼道里的气氛似乎和平时不太一样,有种说不出的异常感。作为一个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中年男人,老王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

就在这时,楼上传来了轻微的声音。起初老王以为是住户在房间里活动,但仔细一听,发现声音是从楼梯间传来的。

“嘘,小声点。”一个男人的声音,压得很低。

“她应该快开门了吧?”另一个声音问道。

“再等等,配送员还没到。”第三个声音回答。

老王瞬间感到背后发凉。这些对话明显不正常,特别是“她应该快开门了”这句话,让他联想到了最坏的可能性。

他屏住呼吸,尽量不发出任何声音,侧耳倾听楼上的动静。那些窃窃私语的声音虽然很轻,但在安静的楼道里还是能够听得相对清楚。

“这女的一个人住,经常深夜点外卖。”其中一个人说。

“今晚是个好机会,楼里其他人都睡了。”另一个人附和。

老王的心跳加速,手心开始冒汗。他意识到情况非常严重,这些人显然是有预谋的,而且目标很可能就是点餐的小雅。

作为一个跑了三年外卖的老司机,老王见过各种各样的情况。有醉酒的客户,有挑剔的客户,也有不付钱的客户。但像今晚这样遇到明显有恶意的情况,还是第一次。

他知道自己不能贸然上楼,也不能就这样离开。如果真的让小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门,后果不堪设想。

老王小心翼翼地往楼上走了几步,想要更清楚地了解情况。楼梯是木制的,每走一步都会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他必须格外小心,不能被那些人发现。

04

走到1楼和2楼之间的转角时,老王停下了脚步。他听到上面的声音更清晰了,而且能够判断出大概的位置,应该就在2楼的楼梯拐角处。

“配送员应该快到了,她肯定会开门拿餐。”

“到时候我们三个一起上,她一个女的反抗不了。”

“记住,别弄出太大动静,免得惊动其他住户。”

听到这些对话,老王确认了自己的判断。这些人确实是在等小雅开门,而且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他们显然观察过小雅的生活习惯,知道她经常深夜点外卖,也知道她一个人住。

老王感到既愤怒又紧张。愤怒的是这些人竟然如此明目张胆地策划犯罪,紧张的是他一个人根本对付不了三个成年男子。

他必须想办法阻止这件事的发生,但又不能打草惊蛇。如果现在就报警,可能来不及。如果直接冲上去,以一敌三肯定不是对手。

突然,老王想到了一个办法。

老王小心地退到楼梯间的阴影处,尽量不发出任何声音。他拿出手机,屏幕的光芒在黑暗中显得格外亮眼,他赶紧调低亮度。

他找到小雅的微信联系方式,这是外卖平台自动生成的临时联系方式,方便配送员和客户之间沟通。

老王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输入:“不要开门拿餐。”

发送!

发完消息后,老王紧张地等待回复。他知道这条消息可能会让小雅感到困惑,但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了,保证她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与此同时,楼上2楼拐角处的三个男人还在小声交谈。他们似乎没有注意到楼下有人,继续着他们的计划。

“应该快了,我看外卖APP上显示马上到达。”其中一个人看着手机说。

“你确定她会开门?”另一个人问。

“肯定的,她每次点外卖都是直接开门拿,我观察过好几次了。”第三个人信心满满地说。

老王听着这些对话,心里更加确定这些人已经观察小雅很长时间了。这不是一次偶然的犯罪,而是有预谋的行动。

手机震动了一下,小雅回复了消息。

3楼房间里,小雅正在专注地调试一段复杂的代码。这段代码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核心功能,容不得半点差错。

突然,手机响了一声微信消息提示。小雅以为是同事发来工作相关的消息,随手拿起手机看了一眼。

“不要开门拿餐。”

小雅愣了几秒钟,以为自己看错了。她又仔细看了一遍,确实是配送员发来的消息。

“不要开门拿餐?这是什么意思?”小雅感到莫名其妙。



她点开聊天界面,确认这确实是配送员的微信号。按照正常情况,配送员到了楼下应该是通知她下楼拿餐,或者直接敲门。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奇怪的情况。

小雅看了看时间,距离下单已经过去了38分钟,按照预计时间,配送员应该快到了。那为什么会发这样一条消息呢?

她脑海里迅速闪过几种可能性:

也许配送员遇到了什么困难,比如电动车坏了,或者找不到具体地址。不过这些情况下,配送员通常会说明具体原因,而不是简单地说“不要开门”。

也许是外卖有什么问题,比如洒了或者变质了。不过这种情况下,配送员一般会道歉并说明情况,也不会用“不要开门”这种表达方式。

05

也许配送员按错了什么,发错了消息。这种可能性也存在,毕竟深夜配送,人容易疲劳出错。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性让小雅感到不安:也许真的有什么危险情况。

作为一个独居女性,小雅对安全问题一直比较敏感。她经常看新闻,知道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针对独居女性的犯罪。特别是深夜时分,独居女性更容易成为目标。

想到这里,小雅决定回复消息询问情况。她快速打字:“师傅,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发送后,小雅放下手机,心情变得有些紧张。她站起身,走到窗边往下看了看。楼下很安静,没有看到配送员的电动车,也没有任何异常。

不过,由于角度的关系,她看不到楼道门口的情况。而且夜色昏暗,即使有人在楼下,她也不一定能够发现。

小雅又回到电脑前,但已经无法专心工作了。她的注意力完全被那条奇怪的消息所吸引,各种猜测在脑海里翻滚。

手机又响了,配送员回复了。

小雅急忙拿起手机查看,当小雅看清信息内容时,她瞬间傻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