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笼罩中国大地的寒夜迎来曙光。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人民开始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展开斗争。
1944年1月7日《淮海报》第1版
翻开淮安市档案馆珍藏的1944年1月至6月间出版的《淮海报》(影印版,下同),这一时期的战斗报道显著增多,无论是淮海抗日根据地还是全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都是硝烟弥漫,风起云涌。而从《淮海报》传报的一则则捷报里,我们仿佛听到“反攻”号角正在吹响。
1944年1月25日出版的《淮海报》在头版头条发表社论《掌握当前客观有利形势 展开对敌伪的政治进攻》。文中指出,1944年是希特勒就擒、法西斯阵营“最后崩溃”的一年。八路军、新四军及抗日人民在华北、华中广大敌后战场上获得了空前伟大的战果。淮海区全体军民彻底粉碎了敌伪的“治安肃正”计划。
1944年1月25日《淮海报》第1版
通读现存的1944年上半年出版的《淮海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政治宣传攻势的巨大威力下,敌伪人心动荡、屡吃败仗,而抗日军民愈战愈勇,积极主动打击敌人,连续取得重大胜利。
比如,1944年一、二月份出版的《淮海报》刊发了许多大振士气的“战报”,包括《苏北“清乡”要员 宿本大队长被我击毙》《灰墩区队打伪大胜 杀伤四十活抱六个》《各县我军打胜仗 连克城头等五据点》《我军又打胜仗 拿下新集伪据点 俘伪人枪两百八十多》《在我困扰及政治攻势下 敌被迫放弃胡集等据点》《泗沭后庄圩杨柳庄一带 民兵击溃敌伪“扫荡” 毙伪中队长等二十余》等。
而1944年3月13日《淮海报》发布的《淮海军分区司令部公布一二月份辉煌战绩》一文显示,1944年一、二月份,我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90次,克复据点15处,毙伤敌伪400余人。
1944年3月至5月,淮海地区发生了两次重要战役,一次是车桥战役,一次是高杨战役。
在1944年3月17日出版的《淮海报》上,我们找到了著名的车桥战役的相关报道。这篇名为《新四军粟师大捷 攻克车桥敌据点》的报道记述:“我新四军粟师大捷,攻克苏北日军重要据点车桥镇,该镇周围碉堡五十余座,被我一一占领。”此役我军歼灭、打伤敌川泽大佐以下官兵600余人,活捉少尉2名、少尉以下官兵40余人。
1944年3月17日《淮海报》中关于车桥战役的报道
1944年四五月间发生的另一场重要战役——高杨战役,则以更高频率出现在当年的《淮海报》上。尽管1944年4月出版的《淮海报》已全部遗失,我们也没能找到关于这场战役具体战况的报道,但我们依然可以从1944年5月出版的《淮海报》了解到,这场战役在淮海抗日根据地产生了巨大影响。
1944年5月15日《淮海报》第1版报道了高杨大捷
1944年5月15日,当日出版的《淮海报》在头版头条浓墨重彩报道了高杨大捷之后,万余名涟水群众夹道欢迎四支队凯旋的热烈场景。报道描述,“自轰动淮海,歼灭伪七十二旅的高杨战役后,涟水各界人士掀起了空前的拥军热潮,人民自动募捐慰劳,妇女争赴后方医院看护伤兵。”欢迎现场,沿途竖立凯旋门,妇女儿童献花掷花,民兵打着排枪、放着土炮向全体指战员致敬,路边的群众一边热烈鼓掌,一边高呼“新四军万岁”。
两天后(5月17日),《淮海报》又以第一版大半幅版面刊登了淮海区行政公署、淮海军分区发布的《庆祝高杨大捷告淮海区军民书》。这份“告军民书”中评价道,这场伟大胜利在淮海区是空前的。此次胜利在围攻中击退了敌伪十次增援,最后全歼了伪军主力一个旅(第七十二旅)及伪保安第五大队,被击毙击伤和俘虏的伪军官兵达2500人,“高杨战役是我们去年五月攻势以来对敌伪不断进攻战役的最大一次,也是前年冬季以来反‘扫荡’斗争的一个最后总结”。
紧接着,5月25日出版的《淮海报》刊发了该报记者采写的消息《各界代表万余人举行庆祝高杨大捷追悼阵亡将士大会》,并在同版配发了《淮海军分区司令部发表高杨战役战绩补充公告》,进一步宣传、扩大高杨战役的政治影响,激励抗日民众。
观淮海,看世界。1944年1月至6月间,《淮海报》大量转载、刊发了国内国际战果报道,营造强大舆论攻势。
国内方面,我们看到《晋察冀反“扫荡”中地雷战成绩卓著》《山东军民反“扫荡”胜利》《苏南句容地区我军击溃敌寇今年首次“扫荡”》《江南新四军 攻克南京外围据点官集》等大好消息。
1944年6月8日《淮海报》号外
国际战场上,从《苏军发动新攻势 两日内击溃德寇十二师》《缅甸境内中美联军毙敌二千》《南斯拉夫解放军在科尔库拉岛登陆》《盟机五千架 对欧陆施行全面空袭》《美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日本本土》等报道中可以看到,彼时,苏联红军继续胜利追击德寇,英美加强太平洋攻势,南斯拉夫等被占领国反德武装斗争如火如荼。特别是1944年6月8日,《淮海报》以号外形式发布了《盟军在法国北部海岸登陆 欧陆第二战场正式开辟》的消息,着实大快人心。
然而,最终的胜利尚未到来。恐慌的敌寇大肆抓捕壮丁、抢劫勒索、发动反扑,派遣大批特务潜入根据地。对此,《淮海报》在高杨战役庆祝大会报道中写道:“淮海斗争,我们是完全胜利了,但抗战并没有结束,我们必须巩固我们自己的力量,迎接快要到来的伟大反攻。”
参加高杨战役的部分指战员合影。
泛黄的纸张承载着厚重历史,镌刻下那个热血沸腾、奋不顾身的年代。一场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背后,是许许多多倒在黎明之前的英雄身影。透过这些无声的文字,我们知道,那些为民族解放、抗日救亡付出汗水、鲜血乃至生命的先辈们,应该被永远铭记。
联合策划:淮安市档案馆 淮安日报社
报道团队:何 弦 杜勇清
周登超 吴修文 王 伟
海报设计:李海娇
融媒编辑:管 艳
责任编辑:白留伟
(文中资料图片由淮安市档案馆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