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喜欢,就点个⭐吧
老祖宗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不用等到七岁,有些习惯在娃身上一冒头,你就得赶紧给自己留后路。
别觉得难听,真到了床头无人端水、存折被掏空那天,再哭就晚了。下面这七个习惯,当爸妈的擦亮眼睛瞧一瞧,要是中了三条以上,赶紧把养老金、老窝、老本守牢!
![]()
第一,把爸妈的付出当“理所当然”
你凌晨五点起来给娃熬粥,他翻个身嫌你吵;你攒半年工资给他买双限量球鞋,他连句谢谢都懒得说,好像你是家里的24小时保姆。只要有一次没做到位,他就翻脸:“别人家爸妈都安排好了!”
这种孩子心里没杆秤,只有一张嘴。等他长大,你生病住院,他第一句不是“妈你好点没”,而是“怎么又花钱”。碰到这种情况,赶紧把工资卡攥紧,别想着“我娃以后懂事”,懂事这课小时候没补上,长大交的都是滞纳金。
![]()
第二,遇事只会推锅,从不低头认错
打烂邻居玻璃,他先喊“都怪地太滑”;考试倒数,他怨老师出题偏。你多说两句,他翻旧账:“还不是你小时候没给我报辅导班!”
一个人连错都不敢认,你还指望他将来给你认错?将来你老了走路慢,他只会怪你碍事;你忘关煤气,他骂你拖累。碰到这种推锅侠,别犹豫,把房产证写自己名,顺带把遗嘱先公证。不是咒自己,是给后路加把锁。
![]()
第三,啃老啃得花样翻新
大学毕业不找工作,天天躺床上刷短视频,美名其曰“慢就业”;结婚买房让你掏首付,写小两口名;生了娃让你当免费月嫂,夜里冲奶粉还得你爬起。你多问一句“房贷谁还”,他就说:“你们就我一个儿子,不帮我帮谁?”
啃老啃得理直气壮,骨头渣都不吐。面对这种榨汁机,立刻把退休金分成三份:一份日常花,一份存定期,一份买保险。记住,老本要是被啃穿,你连翻身机会都没有。
第四,情绪按钮长在脸上,一点就炸
你多说一句“少打点游戏”,他当场摔门;你微信转个养生文章,他秒回“别烦”。这种人情绪管理为零,将来你躺在病床上想喝口水,他正打着排位,吼一句“等会儿”,你就得干瞪眼。
他炸完从不收拾,冷暴力十天半个月。对付这种孩子,趁早把老窝收拾成“单身公寓”,门锁换成指纹的,床头安个呼叫器,隔壁老王比亲娃靠谱。
![]()
第五,把孝顺留给“以后”
你一提将来,他满口“等我有钱了一定让你享福”。可眼下他月薪三千,敢花五千买手办;你让他陪你去体检,他说“忙着呢,改天”。改天是哪一天?改天就是不知道是哪天了。这样的孩子,口头禅永远是“以后”,行动永远是“空白”。碰到这种,赶紧把自己的老年大学、旅游团、医保档位全报满,别把希望挂在“以后”这根蜘蛛丝上。
第六,算盘珠子拨得比你精
你给他买房,他先问“写谁名”;你生病住院,他先算“医保能报多少”;你一提养老院,他立马翻脸“多丢人,别人会说我不孝”。
其实他怕的不是丢人,是怕花钱。算盘声一响,亲情就凉了。遇到这种娃,把存折换成纸质存单,密码设成他永远猜不着的纪念日,再找个靠谱律师,立好遗嘱。别怕麻烦,麻烦一时,保命一世。
第七,把“别人家爸妈”挂嘴边
你炖排骨,他说别人家爸妈都带孙子去米其林;你给他介绍对象,他说别人家爸妈早给准备好了房车。反正你咋做都不够。
既然永远追不上“别人家”,干脆别追。把养老钱攒够,以后真动不了,就请“别人家”的保姆、护工、保镖来照顾自己。娃若靠不住,就让人民币靠得住。
![]()
老话说得好:儿有女有不如自己有,老伴儿有还得伸伸手。父母子女一场,是缘分也是修行。发现问题别硬拗,留好后路才是大智慧。
把老窝留给自己,把老本攥在手里,把老命交给医保和养老保险,这才叫“晚年自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