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4日,来自14个国家、22所华校的160名海外华裔青少年来到荡口古镇,踏过拱桥,穿过巷弄,在粉墙黛瓦的江南小镇里开启了一场探寻大运河文化的“寻根闯关”之旅。
第一关
国学浸润,在朗诵与漆色中触摸文脉
钱穆国学课堂内,营员们跟着老师认真学习朗诵技巧,从平仄顿挫中感受汉字的韵律之美。《乡愁》《静夜思》的吟诵声此起彼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营员们跟着老师校准发音,感受诗句里的“月”与“乡”。在漆扇体验环节,营员们化身“匠人”,在漆扇制作中探寻非遗传承路。
![]()
![]()
第二关
余音绕梁,锡剧唱腔里的江南情
在王莘故居,锡剧老师从锡剧的历史背景、锡剧的主要流派及锡剧经典片段赏析等方面为大家进行了系统讲解。在学唱锡剧和戏装体验环节,学员们画上精致的戏装,穿上特色锡剧服饰,在锡剧老师的指导下,学唱锡剧名段《珍珠塔》,在锡剧悠扬的唱腔里,日本华校学生方葭露跟着节拍轻轻哼唱。
![]()
![]()
第三关
匠心传承,香牌与糖画里的古意新趣
在无锡市慈善博物馆,营员们先跟着香道师辨识檀香、龙脑等香料,亲手揉制古方香牌;隔壁的糖画摊前,熬得透亮的麦芽糖在师傅手中转瞬间变成龙、鼠等生肖,营员们还领到了一根荡口特色“绕绕糖”,含在嘴里甜甜的,仿佛把“家乡的味道”也尝进了心里。
![]()
![]()
不止三关:步步皆文脉
除此之外,古镇的角角落落都藏着“文化盲盒”。钱伟长旧居里,“中国力学之父”的手稿前围满了孩子,有人指着公式小声问“这是解开宇宙的密码吗”;水乡婚俗博物馆里,凤冠霞帔的陈列让女孩们惊呼“比童话里的婚纱还美”;庭院电影博物馆的老放映机转动时,黑白画面里的古镇风情与眼前实景重叠,恍惚间分不清是在看过去,还是在走进历史。
![]()
![]()
夕阳西下,“小侨胞”们攥着漆扇、香牌,衣袂间还沾着糖香,踏上归途。“希望未来还能无数次来到这里!”“真想在这定居,体验更多美好!”……离开时,孩子们将一句句真挚的感谢,通过朋友圈从太湖之滨发送至五洲四海。这场“闯关”或许短暂,但那枚在荡口种下的种子,终将在往后的岁月里,长成连接故土的根。
部分图文转载自锡山统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