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用上了人生中第一部手机。有一天正吃着饭呢,手机铃声响了。我瞅了一眼屏幕,是个完全不认识的号码。当时心里想着可别是啥推销或者诈骗的,就干脆利落地按了拒接键,把手机丢一边继续吃饭。没想到那手机铃声又固执地响了起来,我皱着眉拿起来一看,还是那个号码。算了,接吧,我划开了接听键。刚“喂”了一声,听筒里就突然响起一个兴奋又急切的声音:“是德兵老连长吗?我是唐建民啊!”
这声“老连长”一下子把我的记忆拉回了过去。
那是1982年8月,我到摩步团4连当连长没多久。一天,团长带着机关工作组下连队检查工作来了。作为连队的主官,我不敢怠慢,得在连部会议室陪着团长,汇报情况,回答询问。同时我也跟连里其他几个干部说了,工作组那边需要什么材料就赶紧配合,手脚麻利点,搞好保障,别出岔子。
![]()
眼看快十点半了,检查还没弄完,估计上午够呛能结束。我就寻思着得问问首长们中午在哪吃饭。找了个去厕所的空档,我悄悄问了一下工作组的副参谋长。副参谋长点点头说:“是,就在你们连队解决。”我得了准信儿,赶紧溜出来,快步往炊事班那边去安排午饭。
那会儿挺不巧的,正赶上一周前我们炊事班长休假回老家了。炊事班的事,就暂时由副班长唐建民挑头管着。唐建民是个江苏兵,当兵前在老家一个食堂里打过两年小工。他念的书不多,但脑子活泛,手脚也勤快,在食堂打工那会儿,学会了几道江苏菜的手艺。他刚入伍在新兵连那会儿,我是新兵连连长,摸底时知道他有这特长。新兵连分兵时,我就特意把他要到了自己当连长的这个老连队。
小伙子来了炊事班,很懂事,跟着班长认真学。连队搞了几次大聚餐,他都露了手,做几样拿手的江苏菜,像什么松鼠桂鱼、大煮干丝、文思豆腐这些,南方来的战士们吃了都夸好。也是真赶巧了,我们团去年新来的江团长,老家就是江苏淮安的。他原来是师作训科的科长,老团长调走后他来接的班。今天他是来检查我们连的军事训练情况。我就琢磨着,得抓住这个机会,让小唐好好表现一下,让团长吃顿舒心饭,也算给连队挣点印象分。
到了炊事班,我把唐建民叫到一边交代:“小唐,中午团长他们工作组五个人在咱们这儿吃午饭。你发挥一下,整两个你最拿手的江苏家乡菜,给首长们加个餐,让他们也尝尝你的手艺。”小唐听了立马点头应下:“连长你放心,保证完成任务!”交代清楚后,我赶紧又跑回了连部会议室。
![]()
饭点到了,战士们已经开饭了。我陪着团长,最后一批走进饭堂。有的战士吃得快已经离开了,剩下的看见团长进来,都“唰”地站起来。团长脸上带着笑,摆摆手让大家坐下接着吃。我们走到连部干部那一桌,团长先瞅了瞅我们桌上摆的菜,又探头看了看旁边战士们桌上的饭菜。他扭过头看着我说:“小德啊,我来你们连队检查工作,你还专门给我加餐啊?你这样搞特殊可不太好……”我心里有点突突,幸好我特意交代了小唐,加餐的菜别弄太扎眼,千万别大鱼大肉地铺张浪费。加的也就是几样挺平常的菜,像今天这盘,乍一看就是有点像切得很细的豆腐丝做的菜。团长大概也是看这桌上没啥奢侈的菜,便没再多说什么,坐了下来。
开始吃饭了。团长筷子夹起一点那盘豆腐丝样的菜,送到眼前仔细瞧了瞧,然后才放进嘴里尝了尝。刚嚼了两下,他眼神一亮,点着头说:“嗯,这是我们那边的大煮干丝啊!”他挺惊喜地问我:“你们连炊事班还有战士会做这道江苏菜呢?”我立刻回答:“报告团长,是我们炊事班副班长唐建民做的,他是江苏兵。入伍前在老家饭馆里干过一段小工,学了几样江苏菜。”团长一听更有兴趣了,一边吃着这盘大煮干丝,一边跟我们介绍说:“这菜叫大煮干丝,是正儿八经的淮扬菜。主要就是用白豆腐干当主料,要切得特别特别细,变成丝儿,再配上点鸡丝、笋片、香菇这些辅料,用鸡汤慢慢煨煮出来的……”
我是河南人,说实话,江苏那边的菜口味偏淡带甜,我个人不算特别习惯。但团长是地道的江苏人,这顿午饭吃到了家乡味,心情特别好,话匣子也打开了。听他这么一讲,我才知道那天中午小唐做的几个菜,真的是花了心思的。像这盘大煮干丝,功夫全在刀工和汤头里。结果就是,团长那顿饭吃得特别香,破天荒地吃了满满两碗米饭。我们那一桌坐了连干部加工作组的八个人,炊事班准备的八个菜最后吃得干干净净,盘底都光了,团长走的时候挺满意。
工作组离开才过了三天,我就接到了营长打来的电话。营长在电话里说:“副团长那边给我来电话了,看上你们连那个会做江苏菜的小战士,想调到机关去。你们连里意见怎么样?”我听了就笑了。我们连一直有个老规矩,只要机关各部门来我们连要人,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只要说清楚了缘由,我们一律痛快放行。大家都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嘛。战士去了机关,接触面广了,平台也更大,发展前景通常比在连队更好一些。挂了营长电话,我就叫通信员立刻去炊事班,把唐建民喊到连部来一趟。
小唐那时候已经是第二年的老兵了,突然被连长叫到办公室,心里有点打鼓,进门的时候脸上带着点紧张。我对他说:“小唐啊,别紧张,好事儿。上回你给团长做的那个江苏菜,做得真不赖。现在团直属机关那边看上你了,想调你过去工作,你本人啥想法啊?”小唐听完我的话,先是愣住了,有点不敢相信的样子,然后马上挺起胸脯说:“连长!我听你的安排!”
看他这个态度,我就把连队一贯的立场跟他说了:“连队对于机关来选调人的态度,咱一贯是支持的。干部战士能有被机关选调的机会,这本身是好事。一方面是你自己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对咱们连队培养工作的肯定。你这次能去机关,是全连的光荣。换了地方,环境和条件可能不一样,工作内容也不同了,但是责任心和认真劲儿不能变。机关人才多,希望你能继续好好发挥你的特长,别辜负了上级首长对你的期望……”小唐用力点点头:“连长,我一定好好干!”
当天下午,我就让文书给正在家休探亲假的炊事班长发了加急电报,通知他立即归队。第二天晚上,炊事班长就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我把团机关要调走唐建民的事情详细跟他说明了情况,也特意讲了一句:“小唐能有今天这机会,跟你这班长的用心帮带也分不开。”第三天一早,我安排连里的副指导员,专门把唐建民送到了团部机关报到。
打那以后,我去团机关开会办事,偶尔会在院子里碰上小唐。每次见到我,他那个亲热劲儿就别提了,老远就喊“连长”,总要跑过来聊几句天。有时候碰巧是饭点,我开会开晚了,他还会特意去食堂帮我把饭菜打好留着。大概过了半年左右吧,有次听机关的人聊天提起,说小唐又调走了,具体调哪去了不是很清楚。之后我们就断了联系,慢慢地也没什么消息了。
五年后,1987年,我从团副营长的岗位上转业了。回到了河南老家,组织上把我安排到市里的一家轴承制造公司工作,后来一直在那儿,直到年龄到了退休。转业回来的这些年里,参加过的战友聚会也有那么几次,每次都会特意留意一下,看看有没有唐建民的消息,但始终都没再见到过他。
时间一晃就到了开头说的2009年,我总算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结果就在我吃饭的当口,那个响了一遍又一遍的陌生电话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重逢。电话那头是唐建民,他带着点广东口音兴奋地给我解释着,我终于把他和当年那个在炊事班切菜的身影对上了号——原来真是当年那个会做一手好江苏菜的小战士!
在电话里聊了很久。他告诉我,自从那年调到团里之后,因为手艺好,踏实肯干,后来又很幸运地被调到了广州军区机关工作,并且在那里提了干,一直干管理员的岗位。后来也是以营职干部的身份转业到了地方,现在在广州的一家技术学院上班,工作内容就是当厨师教员,专门教学生做菜。他说他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把这门江苏菜的手艺教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能学会做地道的淮扬菜。
![]()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就在那次通话的半年之后,唐建民居然带着他的妻子,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真的不远千里,专程从广州坐车到河南老家来看我了。推开家门看见几十年没见的老兵站在面前,我们都忍不住好好端详着对方。岁月确实不饶人啊,头发花白了,脸上也添了不少皱纹,但眉眼之间,当年那个年轻战士的轮廓和那股子精神头,仔细看还是能找到。唐建民紧紧握着我的手,特别动情地说:“老连长啊,这么多年了,一直记着您的好。要不是当初您那么大气,二话不说就放我去机关,哪有我的今天哪!您不知道,我听说有的连队碰上这种事,连里干部怕影响自己工作,卡着人不放的也有!可您不一样。”
他的话让我既欣慰也感慨。其实事情很简单。干部也好,战士也好,都是部队这个整体里的一块砖、一颗螺丝钉,都是宝贵的财富。如果一个单位只想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觉得手下有个能人就得捂着盖着,舍不得放人走,那不是为了公家好,而是掉进了狭隘的“本位主义”坑里了。说到底,能真诚地看到别人的长处,乐意帮别人一把,成全别人的好前程,那才是真正的大心胸、大格局。心里装着别人,想着怎么让别人好,这样的善意终归是没错的。你伸手帮人照亮了眼前的路,那束光啊,不知不觉也会回来照亮你自己的前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