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最催泪的电影是哪部?”
如果到了今天你还这样问,就说明对国产电影票房太不敏感了。
在国内,《南京照相馆》一骑绝尘,用票房和评分证明了它的姿态。
上映 10 天,票房 18 亿;豆瓣开分 8.6,单日想看人数暴增 30 万。
有观众看完电影哭得站不起来,也有人散场后当场起立唱国歌。还有小孩抹着眼泪问爸爸:“日本人为什么没人管?”
从票房到评分,再到观众的共鸣,无一不说明《南京照相馆》是一部实打实的好电影,能够唤起国人内心情感的好电影。
![]()
《南京照相馆》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
讲述的是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15岁照相馆学徒罗瑾冒死藏匿日军暴行照片的故事。
那些照片后来成为审判战犯谷寿夫的“京字第一号证据”,直接将其送上刑场。
影片以冷峻的镜头语言还原历史,没有煽情,只有残酷的真实。
如,片中日军摄影师伊藤刚给中国孤儿喂饭,转身就踩着尸体拍摄“大东亚共荣”宣传照。
正是因为影片太过真实的描述,使得国人在看到画面的一刹那间,一下子就点燃了内心的共鸣。
电影上映后,我国观众反响强烈。南京观众贡献了60%的首日票房,有老兵包场观影时老泪纵横。
然而,正是这样的真实和民众的反响,一时间让日本方面表现激烈。
![]()
7月29 日,日领馆罕见发布《安全警示》:
提醒在华日本人“近期避免在公共场合大声说日语”,理由是“担心《南京照相馆》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一句话:他们怕中国观众“入戏太深”,把历史情绪带到现实。
结果适得其反——微博热搜直接挂上 #日本人被自己的历史吓到#,阅读量破 4.7 亿。
另有网友神评:“当年刀没落下,他们当然怕听见刀出鞘的声音。”
接着,日本东京电视台也跳出来发报道,酸溜溜地说这电影是在“煽动情绪”,是“中方利用影视剧制造反日宣传”。
还有,日本网民为了泄愤,开始围攻中国驻日使馆账号,要求“删帖”,并质疑“南京只有20万人,怎么死了30万?”。
日本外务省官员甚至抱怨:“去年就要求中国管控反日言论,现在变本加厉!”
![]()
看来日本真的急了。
其实,日本右翼最害怕的,是那部电影彻底否定了他们长期推行的“历史修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