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耳有垂珠,寿不过九”,这个神秘特征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本文资料来源:《黄帝内经》《袁天罡称骨算命法》
  •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在古代相面学中,流传着一句令人费解的口诀:"耳有垂珠,寿不过九。"按常理来说,耳垂厚实有珠,向来被认为是福相的标志,为何却与短寿联系在一起?

这句话出自唐代相师袁天罡所著《袁天罡称骨算命法》的秘传篇章。千百年来,无数相师对此讳莫如深,只在师门内部秘密传承。究竟是什么样的玄机,让这个看似吉祥的面相特征,竟暗藏着如此凶险的预兆?

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天机?为什么历代相师都对此三缄其口?让我们跟随一位明代相师的奇遇,揭开这个流传千年的神秘预言背后的真相。



明朝万历年间,京城有一位名叫陈半仙的相师,因为看相准确而闻名遐迩。他师承袁天罡一脉,掌握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相面秘诀。这一日,一位衣着华贵的中年男子来到他的相馆。

"先生,听说您看相如神,小人有一事不明,特来请教。"来人自报家门,原来是户部侍郎王大人的公子王志远。

陈半仙抬头打量来人,只见此人面如冠玉,眉清目秀,特别是那双耳朵,生得极为特别——耳垂厚实饱满,宛如两颗晶莹的玉珠悬挂在耳下,在阳光下几乎是透明的。

看到这个特征,陈半仙的脸色瞬间变了。他暗自吃惊,这正是师父临终前反复叮嘱的"耳有垂珠"的面相。师父曾说过,遇到这样的人,万万不可轻易开口论断。

"公子想问什么?"陈半仙强作镇定地问道。

王志远笑道:"先生,小人今年正好二十七岁,家父为我安排了一门亲事,对方是兵部尚书的千金。小人想请先生看看,这门婚事如何?"

陈半仙仔细观察王志远的面相,除了那双特殊的耳朵外,其他部位都是上佳的福相: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鼻梁挺直,眼神清澈。按理说,这应该是富贵双全的命格。

但那句师门秘传的口诀却如雷贯耳:"耳有垂珠,寿不过九。"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眼前这个年轻人活不过二十九岁。可是看他的整体面相,分明是长寿富贵之相。

"先生?"王志远见陈半仙沉默良久,不禁催促道。

陈半仙回过神来,心中暗自思量。师父生前曾说过,这句口诀有着特殊的含义,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但具体的解释,师父却没来得及传授就撒手人寰了。

"公子的面相整体来说是极好的,"陈半仙斟酌着措辞,"天庭高广,必得功名;地阁方正,晚年有福;鼻梁挺直,财运亨通。这门亲事从面相上看,是上上之选。"

王志远大喜:"那我的寿数如何?"

这个问题正中陈半仙的难处。他看着王志远那双如玉珠般的耳垂,心中五味杂陈。按照师门传承,他应该直言相告,但这样做无疑是要了王志远的命——即便不是真的短寿,光是这个心理暗示就足以害人。

"公子福相天成,自然是长寿之相。"陈半仙最终选择了隐瞒。

王志远满意地离开了,但陈半仙的心中却充满了不安。他翻阅师父留下的相书,想要找到关于"耳有垂珠,寿不过九"的详细解释,但始终一无所获。

几个月后,令陈半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王志远再次登门,但这次的他判若两人——面色灰暗,精神萎靡,整个人仿佛苍老了十岁。



"先生救我!"王志远一进门就跪倒在地,"我恐怕真的活不长了!"

原来,王志远回去后不久就与兵部尚书的女儿成婚。新婚燕尔,本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但王志远却发现了一个让他恐惧的秘密。

"我那位岳父,竟然偷偷在我的茶水中下毒!"王志远颤声说道,"他想要我死,好让我的家产全部归他女儿所有。我现在每日都在与毒药抗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陈半仙大吃一惊。这时他才明白,所谓的"寿不过九",或许指的不是自然寿命,而是人为的谋害。

"公子为何不报官?"陈半仙问道。

王志远苦笑:"兵部尚书权势滔天,谁敢得罪他?而且我没有确凿的证据,他下毒的手段极其高明,用的都是慢性毒药,神不知鬼不觉。"

陈半仙陷入了沉思。师父留下的相书中,确实提到过一些关于面相与命运关系的特殊情况,其中就包括"福相招祸"的现象。

"公子,您可知道为什么岳父要害您?"陈半仙问道。

"起初我也不明白,直到前几日偷听到他与幕僚的对话。"王志远痛苦地说,"原来他早就请相师看过我的面相,那位相师说我有'帝王之相',将来必定飞黄腾达,甚至可能威胁到朝廷。岳父担心我功高震主,连累他的官职,所以决定先下手为强。"

陈半仙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耳有垂珠"确实是极好的相,古书中记载,耳珠厚大的人往往有帝王之气。但正因为如此,这样的面相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

"公子,您听说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吗?"陈半仙感慨道,"有时候,福相也会变成祸根。"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陈半仙深入研究师父留下的秘籍,终于在一本残缺的古书中找到了相关记载。书中提到,袁天罡当年为武则天看相时,就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书中记载:"耳珠如玉者,天生贵相。然贵不可言,言则招祸。古有明君,见臣子耳有垂珠,便起杀心。故有口诀:耳有垂珠,寿不过九。非寿短也,乃祸至也。"

原来,这句口诀的真正含义是:拥有这种面相的人,往往会因为过于出众而招致嫉妒和陷害,特别是在权力斗争中容易成为牺牲品。"寿不过九"中的"九",指的不是年龄,而是九五之尊——即天子的地位。意思是说,这样的人虽有帝王之相,但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真正登上九五之尊的地位,反而会因此丧命。

陈半仙立即将这个发现告诉了王志远,并为他出谋划策:"公子,既然知道了真相,就要想办法自保。"

"先生有何良策?"王志远急切地问道。

"古人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您现在要做的,就是韬光养晦,装愚作拙,让岳父觉得您不足为惧。"陈半仙建议道,"同时,要暗中收集他下毒的证据,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反击。"

王志远按照陈半仙的建议,开始在家中装病装傻。他故意在人前表现得痴痴呆呆,对朝政大事从不发表意见,甚至故意做出一些愚蠢的举动。

果然,看到王志远变成这副模样,兵部尚书渐渐放松了警惕。他以为毒药已经损害了王志远的神智,不再是威胁,于是停止了下毒。

与此同时,王志远暗中收集证据。他买通了岳父府中的下人,获取了那些毒药的样本,并找到了购买毒药的账目。

两年后,朝廷发生了一起大案。兵部尚书因为贪污军饷被人举报,在抄家时发现了大量违禁物品,其中就包括王志远提供的毒药证据。兵部尚书最终被判死罪,而王志远不但逃过一劫,还因为举报有功而被皇帝看重。



事情到这里本该结束,但陈半仙却发现了一个更加惊人的秘密。在研究古籍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袁天罡留下的一份绝密手稿。手稿中记录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

"耳有垂珠,寿不过九"这句话,竟然还有下半句!而这下半句的内容,直接关系到王志远未来的命运。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下半句所揭示的秘密,竟然与当朝皇室的一个惊天秘密有关。

陈半仙拿着这份手稿,内心既兴奋又恐惧。他知道,这个秘密一旦公开,将会引起朝野震动。但如果不告诉王志远,这位年轻人恐怕还会面临更大的危险。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