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十年再度召开,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指明方向。作为城镇化率超78%的沿海重要城市,浙江宁波积极响应会议精神,以空间优化、城市更新、精细管理为抓手,持续推进“宜居之城”建设迈上新台阶,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人民城市的新篇章。
在空间规划领域,宁波正通过科学布局破解“城市病”。去年获批的全域“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城市发展筑牢空间根基。该市立足人口、就业、公共服务等实际需求,优化商品住房与保障性住房用地选址,着力促进职住平衡与住房供需匹配。同时,围绕“好房子”新标准,宁波不断补齐老旧小区设施短板,打造全龄友好的社区生活圈,“高品质住区试点”等政策的落地,让居民享受到更多高质量的公共空间和配套设施。在公共服务与交通体系建设上,宁波深化“文教体卫”功能性项目选址研究,构建低碳绿色的立体交通网络,并加快甬江科创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在高校周边规划创新空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预留充足产业用地。
城市更新领域,宁波正以“高质量”为核心推动城市有机生长。鄞州区繁裕二村作为建成近20年的拆迁安置小区,即将迎来新电梯安装,成为全市“平层入户”加装电梯数量最多的小区,这正是宁波城市更新成果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宁波抓住国家试点机遇,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累计推进未来社区建设计划项目406个,其中140个已建成;4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列入国家计划,获中央财政补助3.94亿元;有序完成23个老旧小区改造。值得关注的是,宁波创新推行“无体检不更新”机制,今年将实现全市77个街道(镇)、665个社区、115个更新片区体检全覆盖,同时通过多元参与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在今年总投资407亿元的221个城市更新项目中,社会投资占比达79.5%,为城市更新注入强劲动力。
城市管理方面,宁波以“绣花”功夫不断提升城市品质。通过车辆GPS定位、AI摄像头、“白名单”等技术手段,全市2000多辆生活垃圾运输车辆、868条收运线路实现平台化监管;新版地方标准将城市绿地分类并制定差异化养护标准。作为全省首个推出“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的城市,宁波已累计建成135个示范区域,并获批全国城市小微公共空间试点,聚焦居民步行15分钟范围内的小微空间,对人行道、街角绿地等开展综合治理。下一步,宁波将围绕垃圾分类治理、市容市貌提升、出行环境优化、燃气安全保障、公园绿地建设等重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加快世行二期项目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打造“最干净城市”和七彩惠民路,利用闲置地块增建停车设施缓解“停车难”,持续拓展高品质绿色空间。
从空间优化到城市更新,从精细管理到民生改善,宁波始终围绕“人民”二字谋划城市发展,在建设现代化宜居之城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细节中不断提升。(实习生:葛郁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